在中國制造由大變強的進程中,軟件業將迎來巨大發展機遇。中國制造業依靠資源要素投入的發展模式難以為繼,亟待向智能制造發展,而軟件業是智能制造的突破口,對智能制造具有核心驅動作用
工信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負責人日前表示,要發揮軟件的核心驅動作用,大力推進軟件技術與工業技術融合發展,推動智能制造。
自《中國制造2025》作為國家戰略實施以來,中國制造轉型升級成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大熱點。在中國制造由大變強的進程中,軟件業將迎來巨大發展機遇。中國制造業依靠資源要素投入的發展模式難以為繼,亟待向智能制造發展。從某種程度上說,軟件業是智能制造的突破口,對智能制造具有核心驅動作用。
軟件對智能制造的驅動作用,體現在生產制造過程的智能化。智能制造的本質是要依托智能裝備和智能軟件,從根本上變革制造方式,實現制造的網絡化、智能化、數字化。智能制造離不開硬件和軟件的雙重支持,如果說硬件是智能制造的基礎,那么軟件則是智能制造的靈魂。集成了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軟件應用嵌入各類機器設備后,就如同給原本孤立的機器設備賦予了“意識”,這些“意識”通過軟件設定的傳輸接口和標準,實現工藝流與信息流融合以及人與機器互相交流,建立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達到按需、柔性、智能制造,從而推進生產過程智能化。
軟件對智能制造的驅動作用,還體現在對生產組織方式和管理變革的推動。智能制造的目的,不僅是提高企業生產效率,還包括增強我國企業和品牌的創新能力,提升制造業競爭力。這不僅要解決機器設備智能化,還要利用軟件技術加強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銷售服務等全流程和全產業鏈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實現智能管控,充分用好制造智能化帶來的優勢。
借助軟件優勢發展智能制造,已成為全球范圍內新一輪工業革命搶奪的制高點。近年來,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紛紛實施再工業化、制造業回歸等戰略。這與過去制造業向發展中國家大規模轉移,發達國家專注于信息技術產業和高端服務業等形成鮮明對比。究其根源,就在于發達國家要將其在軟件以及信息技術產業上形成的優勢,運用到對制造業的改造升級上,從而為容納更多就業、提升經濟增長潛力服務。
與這些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制造業的基礎依然比較薄弱,要想實現彎道超車更需發揮好軟件的核心驅動作用。然而,我國軟件業自身同樣面臨大而不強的難題,在助推智能制造過程中的市場空間巨大,任務也很艱巨。國產軟件企業要密切關注軟件技術和智能制造的發展趨勢,圍繞構建智能制造軟硬件和服務支持生態體系,重點在基礎軟件、核心技術、高端工業軟件等方面取得突破,同時要加大對軟件服務業新興業態和新興商業模式的投入和創新力度,積極發展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技術。要根據我國制造業發展階段不均衡,實現智能制造路徑多樣化的特點,努力提高軟件產品多樣化、適用性,用好本土優勢,在研發智能制造支撐軟件方面取得更好的市場表現。
摘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