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為“聚焦生物經濟,共謀創新創業”的2015國際生物經濟大會在天津開幕。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在講話中指出,在生物技術的支撐下,生物經濟正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增長點之一。生物產業產值近年來保持20%以上的增長率,2014年達到3.16萬億元。生物產業產值在GDP中的比重由30年前的1.28%上升到2014年的4.63%。
萬鋼說,在全國,形成了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為核心的生物產業聚集區,產業集群效應凸顯。近年來,中國政府對生物技術的研發投入持續增加,年均增長率達到28%,取得了一批標志性科技成果,如在世界上首次解析葡萄糖轉運蛋白晶體結構;治療T細胞淋巴瘤新藥西達本胺成為中國第一個從機理到臨床試驗全過程自主完成的原創性化學藥;全球首個人工角膜“艾欣瞳”投產;雜交水稻百畝均產達1026.7公斤,創下新的世界紀錄。生命科學論文發表量和生物技術專利獲得量均居世界第二。
萬鋼表示,中國經濟正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結構調整、經濟轉型、產業升級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需要強大的科技支撐,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在支撐引領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顯現。未來,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將采取一系列措施促進生物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如聚焦生物技術領域重大科學問題、共性關鍵技術和重大產品研制,制定“十三五”生物技術創新發展規劃,強化全鏈條設計、一體化部署;加強全方位開放合作,支持企業和科研機構到海外建立研發機構,同時鼓勵國外企業在中國建立研發機構,促進生物技術創新成果的國際間轉移轉化等。
天津市委代理書記、市長黃興國等領導出席會議,開幕式由科技部副部長張來武主持。開幕式后,中國工程院院士桑國衛、200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巴里?馬歇爾教授以及國際遺傳工程和生物技術中心主任毛羅?賈卡分別作大會報告。
摘自 中國科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