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熱鬧鬧的第19屆機器人世界杯賽已經在合肥落下帷幕,但它所引發的關于機器人產業的思考卻剛剛開始。蓬勃發展的機器人技術,將給我們帶來哪些掘金點?
廣闊市場正在招手
在機器人行業,專家學者不分中外,全都對中國的龐大市場寄予厚望。
“在世界范圍內,美國、中國、日本、德國是主要的機器人市場,占全球機器人銷量的70%,亞太地區機器人市場的增長更是主要來自中國市場的驅動。”英特爾公司機器人創新中心總經理倪健安說。
中國工業機器人的市場潛力已經被現實所證明。在機器人世界杯產業峰會上,與會專家普遍認為,服務機器人具備比工業機器人更大的潛力,將成為下一個改變世界的大金礦。
中國電子學會秘書長、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秘書長徐曉蘭在產業峰會的主題發言中介紹,機器人應用正在從工業領域向家居服務、醫療康復、教育娛樂等領域快速擴張。“隨著應用逐步的擴展,服務機器人也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在世界范圍內以個人、家庭、行業服務為特征的服務機器人已接近2500萬臺套、280億美元,超過工業機器人市場的一半。”
徐曉蘭表示,我國在服務特種機器人領域成果顯著,清潔機器人、助老助殘機器人、烹飪機器人、自平衡雙輪機器人、消費型無人機等領域已形成產品;水下機器人、空間機器人與世界先進水平相當;救災救援機器人、醫療手術機器人已有適用性產品。總體來說,我國目前已基本具備涵蓋整個機器人產業鏈的技術研發和開發能力。
第19屆機器人世界杯賽大會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小平表示,機器人世界杯所側重的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是當下機器人科研和產業競爭的焦點。
“在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方面,中國和世界發達水平的差距并不大,甚至某些方面是領先的。”陳小平表示,機器人產業中,中國在軟件、智能化方面有優勢,主要差距體現在硬件方面。而服務機器人的硬件差距對機器人性能的影響很小,各國都在起步階段,且市場潛力巨大,正是中國人的大好機會。
“服務機器人分兩個方向,商用機器人和個人機器人。商用環節,無人機的應用越來越多;個人機器人方面,掃地機器人已經進入很多家庭。而這僅僅是兩個非常簡單的例子。”倪健安認為,從中美兩國看,服務機器人的發展將進一步走向創新,改變人們的生活,并引爆龐大的市場。“中國有龐大的機器人市場,現在看到的僅僅是冰山一角。可以預測機器人消費市場將會以20%的速度增長。而在整個亞太地區,這個數字將提高到25%,很多增長都將來自于中國市場。”
重重難關尚待攻克
雖然有無人機和掃地機器人這兩種看起來相對成功的服務機器人產品,但真正的服務機器人市場爆發其實還需要闖過重重難關。
“現在的機器人不夠聰明,掃地機器人智力跟三葉蟲差不多。”上海智位機器人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葉琛認為,現有的服務機器人往往只具備單一功能,如送餐機器人、掃地機器人、迎賓機器人、安防機器人等,智商令人“捉急”,“對家用來說,還不夠有用。”
“做機器人產業要從用戶需求開始,我們是看動畫片長大的一代,對機器人的期待非常高,期待機器人有超強的智力、體力和感知能力。”納恩博科技有限公司總裁王野認為,當前服務機器人比較現實的發展道路是基于現有技術,揚長避短,開發出新的消費市場。
受限于人工智能技術的進展,短期內機器人難以有接近人的推理學習和分析能力,難以具備接近人的判斷力,但機器人可以基于云技術和物聯網,在知識量和信息量方面遠超人類。“龍卷風來臨前,機器人可能比人更早得到預警信息,主動去關緊窗戶;機器人可以隨時引用搜索引擎上得來的信息,回答孩子提出的‘十萬個為什么’……通過機器人的知識和信息優勢,我們可以構建很多個有價值的應用場景。”
受限于感知技術的進展,目前機器人不具備與人類同級別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感知力,但云計算和物聯網可以讓機器人在某種程度上具備超人的“千里眼”和“順風耳”。
受限于成本、安全性和電池技術,短期內機器人難以可靠而經濟地步行或者跑步,難以具備人手級別的執行力,難以具備人類肌肉的推重比和柔性,但輪子和電機驅動有高速、高負載、高精度、不知疲倦的優勢,這讓機器人可以干重活、累活,取代諸如行李員、送餐員之類的工作,為顧客提供24小時的服務。
當然,從短期發展看,技術問題可以回避,揚長避短地先開發出服務機器人的市場;從長遠發展來看,上述這些技術瓶頸一一解決之后,真正意義上符合人們期待的服務機器人才會變成現實。
此外,跟技術關同樣重要的還有成本關。在機器人世界杯上人氣頗高的展示用機器人,真正買回家要多少錢?在科大訊飛公司的展臺前,銷售人員介紹說,擁有陪聊、人臉識別、音樂播放、天氣和股票查詢等功能的“小智”,售價每臺約為5萬元;擁有跳舞等更強功能的“小柔”,價格高達10萬元。這樣的價格顯然不夠親民,而另一些價格在千元級別的簡單機器人,又因為功能不足,難以引發顧客的購買欲望。
“有些技術是有了,但實現成本太高;有些方案成本低,但技術不行。”陳小平認為,目前技術和成本相互制約的問題,已成為服務機器人進入普通家庭的最大瓶頸。
進化之路起于跬步
服務機器人的比賽項目進入機器人世界杯賽,今年正好是第10年。為倡導服務機器人從基礎研發向應用研發的轉變,今年的機器人世界杯賽給服務機器人比賽設置了兩大門檻。
一是參賽服務機器人的硬件成本不能超過15000元。陳小平說,這一條卡掉了約一半的參賽者。“機器人大批量進入家庭,預計售價應降至萬元以下。”
二是首次引入自動裁判系統,對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進行標準測試。自動裁判系統未來可以發展為自動檢測系統,破解服務機器人難以量產的瓶頸。
在此屆大賽上,專業組機器人精準測試項目冠軍被中科大可佳低成本移動平臺斬獲。陳小平介紹,這一平臺是在過去“可佳”機器人底層平臺的基礎上,對主要零部件進行了國產化改造,不僅對底層控制和感知系統進行了優化和升級,成本也降低75%,降至1.5萬元以下。“可能只需要2-3年,機器人就能進入普通人家庭了。”
人型機器人在進化,非人型機器人同樣也在進化。如果把虛擬機器人也算做家用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其實已經進入家庭。比如均為科大訊飛出品,同樣具備陪聊、人臉識別、音樂播放、天氣和股票查詢等功能,機器人“小智”要你花5萬元買回家,APP靈犀語音助手則可免費下載。
“未來,所有的消費類電子產品都會變成機器人。比如智能烤箱會成為專業廚師,智能汽車會取代司機。”地平線機器人公司首席執行官余凱在機器人世界杯產業峰會上說,當前,世界上主要的互聯網公司都在構建基于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系統。“萬物智能時代,可能將有幾百億個網民,其中只有60億是人,其他是機器人,包括智能車甚至智能電燈泡。”余凱認為,大約用5-10年時間,人類將從萬物互聯時代發展到萬物智能時代。“在萬物智能時代,將有3大趨勢,所有設備都有智能傳感器,所有設備都有云和端結合的大腦,所有設備都連接人和服務。手機已經完成了這樣的轉變。未來的機器人時代,將會出現硬件APP化、APP硬件化,服務入口將更加場景化、分散化。”
面對服務機器人這個大金礦,你準備好掘金棒了嗎?
摘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