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各城市出臺并準備出臺的政策和文件有:
上海:上海市政府是國內支持地鐵建設力度最大的城市,尤其是在征地拆遷方面力度很大,提出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出臺《上海市軌道交通管理條例》。
深圳:《深圳市軌道交通規劃與軌道近期建設規劃方案》;準備出臺AFC<1>技術標準;導向標志的技術標準。
廣州:地方稅費方面給予一定優惠,例如:免受市政配套設施費、棄土費減半等。出臺《地鐵經營管理辦法》。
北京:發布《北京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辦法》。
重慶:出臺《重慶市軌道交通管理辦法》。
南京:市政府已將城市軌道交通設備制造作為市十大支柱產業優先發展。
廣州地鐵1號線、上海地鐵2號線平均每公里高達7億元的造價是促使1995年國務院辦公廳60號文《關于暫停審批城市地下快速軌道交通項目的通知》的主要原因之一。而1999年國務院辦公廳20號文《關于城市軌道交通設備國產化實施意見的通知》推動了國產化的進程,使地鐵建設的造價回落到平均每公里4億~5億元的比較合理水平。但是近來在一些城市軌道交通已經開始網絡化建設的城市,由于換乘站的增加、線路埋深的增加、征地拆遷費用的大幅度提升等因素,使得工程造價再度回升到每公里6億~7億元的高位。另外,攀比及追求世界一流技術水平,氣派豪華的裝飾設計,追求高標準的設計指導思想,更使得工程造價高居難下。
各主要城市軌道交通規劃
北京:按照《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調整規劃》,2008年,城市軌道交通行車里程總里程將達300公里,北京擬將軌道交通規劃總里程從原來的408公里增加到1000多公里,其中,北京城區軌道交通將以地鐵為主,輕軌為輔,線網密度加大,總長約700公里。
上海:到2012年,上海將建成運營長度超過500公里的軌道交通基本網絡,建設投資總規模約2000億元,屆時軌道交通在上海城市公交出行總量中所占比重將提高到45%。根據規劃,到2010年,軌道交通線路增至11條,運營里程超過400公里;到2012年,形成13條線路、300多座車站、運營總長度超過500公里的軌道交通基本網絡。屆時,上海軌道交通的日均客運量預計達到800萬人次。
廣州:未來5年平均每年建成地鐵將達30多公里,到2010年開通地鐵將超過200公里,軌道交通達到9條,廣州地鐵承擔的公交客流將從目前的10%提高到50% ,每天將有250萬以上的旅客選擇乘坐地鐵,實現半小時直達市區中心,廣州地鐵還將連接珠三角城際軌道交通,直達東莞、佛山、珠海等地,打造廣州與周邊城市的1小時生活圈。
深圳:根據《深圳市軌道交通規劃與軌道近期建設規劃方案》,深圳市將在2030年建成總長585.3公里的16條市內軌道交通線以及穗深港、深莞、深惠、深江四條珠三角城際軌道線。屆時,四通八達的軌道網、星羅密布的357個站點將遍布深圳。2011年6月前將完成155公里軌道交通線路,再加上已建成的22.8公里,將達到178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