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最新獲悉,“十三五”期間,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很可能會實施板塊與軸帶結合的區域發展戰略。一方面,進一步有序推進此前形成的東中西部及東北“四大板塊”戰略;另一方面,增加“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最終形成“四大板塊”+“三個支撐帶”的戰略大布局。
舉要 東北振興或成突出重點
據“十三五”國家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成員、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介紹,區域發展的不平衡性、發展重點的差別化、發展模式的多樣性是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的出發點,也決定了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的長期性。20世紀末,我國相繼提出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戰略,與東部地區優先開發的戰略共同構筑了中國區域發展的總體戰略。“十二五”期間,區域協調發展機制基本形成、總體戰略更加完善,在“四大板塊”戰略的基礎上,又提出了“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個支撐帶”戰略。“十三五”期間,在現有區域發展總體格局的基礎上,將繼續深入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即“四大板塊”+“三個支撐帶”的戰略大布局。
記者了解,在“四大板塊”中,東北振興很可能成為下一個五年的突出重點。今年上半年,東北三省經濟增長繼續放緩,其中遼寧以2.6%的地區生產總值(GDP)增速排名全國墊底,黑龍江排名倒數第三,吉林倒數第四。有消息顯示,目前制定完善過程中的《全面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會與“十三五”規劃目標相協調。這意味著東北老工業基地已經進入第二個十年振興階段的新出發點。
“2014年起,整個東北三省的經濟處于板塊式塌陷形勢。”中國區域經濟學會秘書長陳耀說,這一情況到了2015年并未出現明顯好轉。要解決目前東北地區的經濟增長問題,就要尋找東北經濟的內生增長力。過去,東北經濟結構過于老化,很多國有大中型企業的轉型進展緩慢,這些在將來都應通過創新機制和體制改革得到改變。
西部大開發也會持續推進。胡鞍鋼表示,“十三五”期間將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不斷完善西部地區交通、水利、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強化地質災害防治,推進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繼續實施重點生態工程,構筑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完善西部地區資源開發模式,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不斷提升西部地區的產業自生能力和競爭力。培育西部地區的經濟增長極,完善西部地區內部亞區域的協調發展。以“陸上絲綢之路”建設為契機,加快西北地區向中亞、歐洲的陸路開放。
加速 打通板塊實現區域一體化
多年實踐證明,“四大板塊”戰略發展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中國改革研究基金會理事長宋曉梧表示,建立在“四大板塊”基礎上的區域經濟政策,主要是以地理位置并考慮行政區劃對我國區域進行的劃分,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區域之間的經濟聯系,形成了在政策上各個區域板塊的攀比,導致發展訴求與支撐條件不匹配。新時期要充分發揮橫跨東中西、連接南北方的重要軸帶,提升軸帶對統籌區域發展的引領和帶動作用。充分發揮一級軸帶的核心作用,輻射帶動周邊地區形成二級開發軸帶和復合開發軸帶,如充分發揮長江經濟帶的輻射帶動作用,延伸形成漢江經濟帶、湘江經濟帶、贛江經濟帶等二級開發軸帶,形成我國東中西開發的主軸帶。
要解決這一矛盾,依靠的就是“三個支撐帶”戰略。入選“十三五”規劃前期研究重大課題公開遴選的“‘十三五’我國區域發展重點和區域協調發展機制研究”課題組負責人、中國人民大學區域與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孫久文表示,“十一五”“十二五”期間采取“四大板塊”劃分,盡管從地域上實現了全覆蓋,但是由于具體政策需要不斷細化才能更有針對性,導致區域發展政策落實情況不及預期。正是認識到這一問題,為了提高政策的精準性,國家近年推出了“三個支撐帶”戰略。目前看,這種設定可以讓區域政策的制定和落實更加明確,因此這一思路今后將延續。胡鞍鋼也表示,過去“四大板塊”彼此分割,現在推“三個支撐帶”戰略,就是要打通板塊,實現區域一體化。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軍擴強調,這三大新戰略不是對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的否定,而是對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的發展,是在繼續堅持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的前提下對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的拓展、加強和深化。所謂拓展,主要就“一帶一路”而言。“一帶一路”戰略將我國新時期進一步深化對外開放和加強對外合作的要求,與國內各區域板塊的發展戰略相對接,從而既能夠更好地實現各區域板塊的發展,又能夠將國家總體開放戰略落到實處。所謂加強,主要就長江經濟帶建設而言。通過進一步加強黃金水道交通建設,能夠促進流域經濟的一體化發展,從而更好地促進東中西三大區域板塊的協調發展。所謂深化,主要是就京津冀協同發展而言。京津冀協同發展有一個定位,就是要率先改革,取得突破,取得經驗,促進全國區域協同發展。
推進 京津冀協同發展任務重
相對來說,未來五年三大戰略中任務更重的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據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介紹,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目標是:近期到2017年,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明顯進展,在符合協同發展目標且現實急需、具備條件、取得共識的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等重點領域率先取得突破,深化改革、創新驅動、試點示范有序推進,協同發展取得顯著成效。中期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北京“大城市病”等突出問題得到緩解;區域一體化交通網絡基本形成,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有效改善,產業聯動發展取得重大進展。
“京津冀、‘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這三大國家戰略將是‘十三五’區域經濟發展的基本途徑。”“十三五”國家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說,京津冀城市群是典型的行政資源等級化凝聚而成,其中北京、天津作為直轄市形成了“雙核”。尤其是北京作為首都,在自然資源、行政協調等方面,都具有絕對的主導和優先地位。正因為這些絕對優先地位,形成了今天北京對周邊的“虹吸”,各城市之間很難形成互補。
巴曙松表示,北京已是第三產業占比77%的產業結構,天津處于工業化后期,而河北尚處于工業化中期。基于京津冀區域內部行政地位、產業水平、公共服務的較大差距,京津冀一體化不可能完全依靠市場自發力量形成,政府的力量至關重要,疏導公共服務資源以及優質產業向河北傾斜,進而影響人口遷移的走向,才能推動京津冀未來真正實現一體化。在京津冀經濟圈中,還可以煙海線將山東半島、遼東半島銜接起來。記者方燁 梁倩 北京報道
摘自《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