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屠呦呦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消息,讓中國知識界驕傲和振奮,也讓科技工作者更加關注9月24日中辦國辦公布的《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的細節。
《方案》提出了10個方面、32項改革舉措以及143項政策措施,突出內容的涵蓋性、制度的可持續性、措施的針對性,被認為是一張脈絡清晰、操作有序的“施工圖”。
讓企業在創新中更有發言權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科技體制與管理研究所副所長張赤東說:“目前,我國企業總體上創新動力仍顯不足。這主要是因為企業在整個國家創新體系中的主體地位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
“這次改革突出了企業在國家創新決策中的作用,提出加強企業在國家創新決策制定中的對話機制,并通過擴展渠道把企業的一些意見和建議納入國家創新計劃的決策過程。”張赤東說,盡可能把企業的意見在國家科技計劃和決策中體現出來,是今后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的一個重要舉措。
哈工大機器人集團副總裁王洪波表示,《方案》明確提出“企業家和產業專家要在國家創新決策相關決策組中占較大比例”,是實實在在的科技管理的進步。
“《方案》提出建立企業主導的產業技術創新機制,激發企業創新內生動力。”北京無限界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專家郭一卓充滿信心地說,“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民營企業的創新力會越來越強。”
讓科技成果轉化更加順暢
多年來,科技成果轉化率低一直困擾著科技界、產業界。“《方案》提出深入推進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政策,推廣實施股權和分紅激勵政策,完善職務發明制度,完善事業單位無形資產管理,構建全國技術交易市場體系。”北京東方硅谷科技開發院院長汪斌告訴記者,《方案》細化了科技成果“三權”方案,將極大地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
《方案》強化對科技成果轉化的激勵,規定在財政資金設立的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中,將職務發明成果轉讓收益,在重要貢獻人員、所屬單位之間合理分配。張赤東對此評價道:“關注到科研活動中最重要的人的價值。”
“在科技成果轉化這一領域,最缺的還是復合型人才。”汪斌建議,要大力培育一批精通科技成果轉化的綜合性人才。
讓科研體系運轉更加高效
“科研院所和高校是源頭創新的主力軍,《方案》加快科研院所分類改革,進行了細致規劃并且提出了期限。”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科技體制與管理研究所所長李哲認為,在建立健全現代科研院所制度方面,《方案》既給出了方式方法,又有實施力度。
“在《方案》中,大力增強科研院所原始創新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被重點提出。”李哲說,這是筑牢國家創新體系的基礎。《方案》還提出制定《科研事業單位領導人員管理的有關規定》,規范領導人員選拔任用、考核評價激勵等。
《方案》特別指出,將要完善高等院校科研體系,建設一批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書記張軍院士說,在探索科研模式轉型的過程中,學校構建了航空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國際交叉科學研究院、先進產業技術研究院三位一體的科技創新格局。“北航希望能做一些探索,逐步實現從項目、團隊、成果到人才、競爭力和機制創新協調發展。”
讓萬眾創新的氛圍更加濃烈
“重點實施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打破制約創新的行業壟斷和市場分割”“改進市場準入與監管”“推動有利于創新的要素價格改革”……營造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環境,是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外部條件,《方案》一系列明確要求讓科技工作者感到振奮。
中國華電集團科學技術研究總院工程師徐志成表示,《方案》明確提出要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改進新技術、新產品、新商業模式的準入管理和產業準入制度,并細化了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改革方案。“《方案》減少我們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困擾,進一步激發了研究熱情。”
“便于創新的市場準入政策、要素價格政策、新產品采購政策都會影響企業創新的意愿,《方案》對科技創新的這些需求給予充分重視,體現了科技政策與經濟政策的統籌協調。”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黨委書記林新說。
摘自《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