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位——這是日前公布的2015年全球創新指數中中國的排名。我國雖在中等收入經濟體中位居第一,但相比發達經濟體仍有很大差距。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干事弗朗西斯?高銳認為,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經濟體必須找到最佳政策組合,才能激發創新和創造潛力。
對于我國而言,探索這一“最佳政策組合”顯得尤為緊迫。順應這樣一種深層次呼喚,《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出臺了。
以問題為導向 讓改革舉措含金量更高
《方案》從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科研體系改革、人才培養激勵等10個方面,提出了32項改革舉措、143項政策措施。科技部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副司長包獻華為《經濟日報》記者分析,“這10個方面任務全部對應一直存在的難題。比如,科技經濟結合不緊、科技成果轉化不暢、人才發展機制不健全,等等”。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重大科技體制改革舉措來解決這些難題。“這些改革密集推進,出臺了較多文件。因此有必要把各個方面出臺的文件通過一個實施方案進行一體化地推進和落實,避免‘碎片化’‘打亂仗’和‘中梗阻’。”科技部政策法規與監督司體制改革與創新體系建設處處長湯富強說。包獻華認為,“《方案》正是定位于全面落實這些已經出臺的改革舉措,畫出一張措施有力、脈絡清晰、操作有序的‘施工圖’”。
“提高針對性是《方案》起草過程中重點把握的一點。這次改革就是要以問題為導向,聚焦制約科技創新和驅動發展的突出矛盾,找準改革突破口,對癥下藥,提出有針對性、含金量高的改革舉措。”包獻華說。
比如,科技成果轉化難,往往難在 “最后一公里”。為此,《方案》在推動修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的基礎上,更系統地提出了推進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政策,推廣實施股權和分紅激勵政策,完善職務發明獎勵報酬及工資總額管理制度,探索事業單位無形資產管理制度,制定技術類國有股轉持豁免政策多項措施。“這些改革,將使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邁上新臺階。”包獻華說。
把握政府和市場邊界 讓企業在創新中做主角
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核心任務之一。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科技體制與管理研究所副所長張赤東表示,“目前,我國企業總體上創新動力仍顯不足。這主要是因為企業在整個國家創新體系中的主體地位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
“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政策導向不明確、市場環境不完善、服務體系不健全。”包獻華說。
因此,《方案》把握政府和市場邊界,著眼于建立健全技術創新的市場導向機制,從完善普惠政策、健全服務體系、促進產學研協同、保護知識產權、打破行業壟斷和市場分割、要素價格改革等方面綜合改革施策,打出“組合拳”。“就是要讓企業在創新中做好主角,政府當配角做好服務。”包獻華說。
《方案》明確提出,企業家和產業專家要在國家創新決策相關咨詢組中占較大比例,對企業創新投入方式以普惠性財稅政策為主,改進研發費用計核辦法調整目錄管理方式,對國有企業建立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考核機制,構建中小企業創新服務平臺,修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辦法擴大認定范圍等具體改革措施。
“這次改革很重要的轉變就是由原來的選擇性支持變為普惠性支持。”張赤東說,這樣企業就可以專心做創新。企業在研發中的自主性會更強,更能發揮市場對企業創新的引導作用。
“對企業創新投入方式以普惠性財稅政策為主,更加符合國際規則。”包獻華說,政府更多的不是去干預市場,而是要在營造環境上做文章。他透露,目前相關部門正在研究完善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將來會進一步簡化程序,讓企業只要有創新投入,就可以享受國家政策。
務求可操作可落實 讓科技人員更有獲得感
包獻華說,《方案》務求可操作、可落實,各項改革任務的安排體現了對當前和長遠需要的統籌銜接,把握節奏,分步實施,漸進深化。《方案》以臺賬形式,明確每一項改革任務的具體成果、牽頭部門和完成時限。國家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體系建設領導小組將對《方案》的落實加強統籌協調和督促檢查。各部門各地方將研究制定具體落實方案,抓緊推進改革任務實施。
“要讓改革任務可督查可檢驗,要讓科技人員和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湯富強說,所以,很多改革措施中都明確了下一步要出臺的政策和辦法。
據了解,此次《方案》涉及40多個部門和單位。“創新過程中會涉及方方面面,包括科技、教育、財政等等,所以任何一個部門如果在相關政策上有所約束的話,都會對整個創新活動的效果產生很大影響。”張赤東說。
為了增強可操作性,《方案》一方面注重整體性,圍繞創新驅動發展和建設國家創新體系這條主線,把分散在各個文件中的改革政策措施全面“串”起來,使重要改革任務不遺漏;另一方面,對中央已經明確方向、需要細化落地的改革舉措,提出了可操作、可檢驗的實施細則、辦法和措施。同時,《方案》解決了改革的協同性,系統梳理了科技自身與市場、產業、金融、教育、人才等相關領域改革舉措,一體化推進。
摘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