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在變,中國也在變。從改革開放中獲取巨大紅利并快速前行的中國,開放的大門將越開越大。
2015年,“一帶一路”戰略從藍圖宏愿走向現實行動;自貿區在中國的大地上深耕改革開放試驗田。中國,引領著國際投資和國際產能合作的新方向,依然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
大格局,新境界。中國正在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正改變著中國和世界。
“一帶一路”:合作共贏交響曲
9月15日,跨境電商出口貨物“渝新歐”首發儀式在重慶西部物流園隆重舉行,這是“渝新歐”班列運行4年多來運送的首批跨境電商出口貨物;
前一天,千里之外的廣東東莞,東莞石龍鐵路國際物流中心對外開放啟動儀式舉行。
接連兩天,西部和東部的舉措指向同一個主題——“一帶一路”戰略。
“渝新歐”中歐班列途經新疆,進入哈薩克斯坦、俄羅斯、波蘭、德國等國,全程11179公里,串聯起絲綢之路經濟帶沿途各國。
東莞石龍鐵路國際物流中心的目標是大力開拓經阿拉山口、滿洲里、憑祥等地往返中亞、俄羅斯、東盟等線路,加快構建連接“一帶一路”鐵路運輸大通道的運輸格局。
65個國家,44億人口,“一帶一路”戰略不是地理概念上的“帶”和“路”,也不是簡單的貨物買賣、基礎設施建設。這里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63%,預計未來10年,這些國家的出口將占全球的三分之一。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將構筑全方位、立體化、網絡化的大聯通,意味著全方位的、更大范圍的開放。
來自商務部的數據顯示,今年1—7月,我國企業共對“一帶一路”沿線的48個國家進行了直接投資,投資額合計85.9億美元,同比增長29.5%,占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的13.5%。同時,我國與沿線國家不斷深化經貿合作,“一帶一路”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一帶一路”是沿線國家的合唱而非中國的獨唱。作為國家戰略的頂層設計,“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意味著中國正從國際經濟秩序“追隨者”轉變為全球治理“引領者”,是中國對外開放的新境界。目前,“一帶一路”戰略正在多方式全面推進。中國倡導設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應者如云,亞投行成員國有望從57國增至70多國,其秉持的平等包容、合作共贏的理念將為全球合作賦予新意。
引資和投資:成熟大國的多重角色
9月14日,美國媒體報道稱,中國對美國的投資已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中國投資幾乎遍及美國所有的州,涵蓋食品生產、房地產、電影院和能源等各個領域。
國際金融危機以后,國際分工重組,整個世界經濟在重構。新的發展戰略、新的開放戰略正在使中國成為在國際舞臺上扮演多種角色的重要力量。
9月3日,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的見證下,中國石化集團公司董事長王玉普與俄羅斯石油公司總裁謝欽在北京簽訂了《共同開發魯斯科耶油氣田和尤魯勃切諾—托霍姆油氣田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中國石化有權收購俄羅斯石油公司所屬東西伯利亞油氣公司和秋明油氣公司這兩家公司49%的股份。同一天,中國石化與俄羅斯西布爾集團簽訂了戰略投資協議,中國石化將購買西布爾股份,成為其戰略投資者。
2002年,我國對外投資幾乎為零。2014年,中國直接對外投資規模達1400億美元,也成為中國資本凈輸出的元年。今年1—7月,中國的對外投資依然保持著高速增長。其中,非金融類的對外直接投資635億美元,同比增長20%,上半年中國企業海外并購數量創下歷史新高。
從單純的引資國到對外投資大國的轉變,是中國經濟實力的證明,也是中國對外開放戰略成熟和不斷完善的體現。
今年,我國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投資法(草案)》,修訂了《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穩步擴大相關行業對外開放和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改革外商投資管理體制。為了推動外商投資的便利化,政府將核準制基本上改為了備案制,外商投資的領域限制類條目取消了50%。具體政策向更多吸引外資、放開更寬領域的方向變化,繼續努力把中國打造成為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
前8個月我國吸收外資數據日前出爐,從數據來看,外商投資總體穩定。大眾、奧迪、戴姆勒、博世等知名跨國企業繼續追加對華投資。同時,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高技術服務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吸收外資繼續保持上升勢頭。
自貿區:開放倒逼改革紅利
“自貿區”擴容,是2015年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4月20日,國務院接連印發廣東、天津和福建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以及上海自貿試驗區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的方案。4個自貿區從北往南,在東部沿海地區呈線狀分布,構筑起各具優勢、各有側重的對外開放新高地。
與四個方案同時公布的,還有2015版的“負面清單”。和上海的前兩個“負面清單”相比,這個“負面清單”進一步縮小了限制的范圍,提升了自貿試驗區的開放度和透明度。這個“負面清單”統一適用于4個自貿試驗區。
搞自貿試驗區不是為了搞政策洼地,搞稅收優惠,而是通過自貿試驗區建設,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和政府自身改革,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通過簡政放權,以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加法”,復制推廣做“乘法”。通過外貿、金融、稅收和政府管理等一系列的改革破局帶來巨大的示范效應。
9月7日,上海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8月上海自貿試驗區新設企業1623戶,注冊資本(金)總量1424.5億元;作為改革“試驗田”,廣東自貿試驗區的國際貿易新業態正加快發展,目前已有65家融資租賃企業在南沙落戶,在前海注冊的融資租賃企業超過300家,占全國的17%……各地自貿區建設中,孕育著改革新突破的希望,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重大利好。
日前,商務部公布關于支持自由貿易試驗區創新發展的最新意見26條,涵蓋統籌協調方案實施、促進外貿轉型升級、降低投資準入門檻、完善市場競爭環境和試點總結評估等五方面,自貿區有望進一步完善發展。
摘自《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