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中國共有1.53萬家境內投資者在國(境)外設立2.54萬家對外直接投資企業,分布在全球184個國家和地區,對外直接投資總額達6604.8億美元。
2014年,中國企業境外投資總量更是首次超過外資引入總量,這代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走出國門,將目光瞄準國際市場。很多人都在思考是什么讓中國公司變成全球化公司成為一種可能,我的答案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
移動互聯網使得以前分裂的區域性市場統一成Google Play這種虛擬化的全球大市場,讓以往只有發達國家企業才能參與的半全球化市場演變成門檻更低、開放程度更高的全球化市場,這和以前企業面臨的全球化環境不同。
對于全球任何一家公司來說,這都是難得的機遇。即便你在海外沒有辦公室,甚至沒有一個工作人員,你可能只是在應用商店上架了一款非常優質的產品,或在全球統一的移動平臺上放置一款備受青睞的商品,就有可能瞬間“鋪遍”全球,被全球上億用戶所認知。
在此基礎上,中國企業甚至擁有了領先全球的優勢。當國外企業為了追求利潤還在對軟件、硬件收費時,國內企業已經出現近乎零毛利的互聯網硬件模式,不僅軟件完全免費供用戶使用,硬件也低至成本價。
譬如,民營互聯網企業獵豹在開拓國外市場時,總有人好奇其免費模式如何實現盈利,而這其實是多年前就討論過的問題。獵豹憑借海量的用戶、優質的自有流量和過硬的技術實力,在全球范圍內獲得了認可。截至2015年6月30日,獵豹在全球的移動用戶安裝量超過16億,其中71%的移動月活躍用戶來自海外市場。它的探索證明了海外市場并不存在天然壁壘,只要找到一個突破點,美國公司可以做的,中國公司照樣可以做。
“互聯網+”行動計劃的提出,推動了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其中明確指出要積極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這種布局對于中國企業的全球化之路至關重要,也從側面反映出政府對于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期望。以前走出去的中國企業大多是國企,集中在一些工業、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現在的全球競爭已經從工業領域轉移到互聯網領域,擁有全球影響力的互聯網企業才更能提升國家的整體競爭力。
可以說,中國企業在商業模式或者說競爭態勢上已經開始領先美歐等發達國家的企業。這對于正面臨全球化競爭洪流的中國企業來說,無疑是難得一見的局面。
摘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