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2013年,我國就成為全球機器人的最大市場,并至少在未來30年繼續保持這一地位,但是我國大大小小500多家機器人企業并不占有任何優 勢,與國外機器人企業的差距不是在縮小而是在繼續拉大。”9日在第三屆世界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大會新聞發布會上,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聯盟首席執行 官羅軍說。
羅軍指出,在傳統機器人領域,我們不可能“彎道超車”,在機器人產業2.0時代,也幾乎看不到任何機會。我國機器人產業正陷入誤區:一是沿海城 市紛紛推進的“機器換人”計劃沒有將機器人的市場需求與產業培育有效結合;二是各地的招商引資只顧眼前利益,雖然機器人暫時提升了傳統制造業,卻又誕生了 一大批新的傳統機器人企業,三五年之后將再次面臨新的產業轉型升級壓力;三是機器人發展思路整體上缺乏戰略性與前瞻性,過度強調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發和生 產,卻忽視了機器人產業2.0時代背景下,傳統的伺服電機、控制器、減速器可能已不再是核心,將被新的核心零部件所取代。
羅軍表示,機器+人工智能才是機器人。如果機器人沒有人工智能的功能,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機器人。未來10年,我們將迎來機器人產業2.0時代。當前人工智能的雛形已經顯現。谷歌無人駕駛汽車、谷歌大狗機器人等都已具有一定的人工智能水平。
“機器人產業正在出現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機遇和趨勢,同時人工智能技術不斷突破。正因此,我們將‘人機協作、智能制造’作為2016年6月29日 在廣州舉辦的第三屆世界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大會的主題。”羅軍說,屆時,與會專家還將就 “機器人+互聯網”“機器人+創客”“機器+人工智能”等議題展開深入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