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觀察者網
據新華網報道,我國自主發射的火星探測器將在第17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首次公開亮相,大家將目睹這即將造訪火星的“中國客人”風采。
2014年11月亮相于上海工博會的“火星巡視探測器原理樣機”
11月2日,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的展臺上,整體為金黃色的火星探測器模型被擺放在中心位置,工程人員正忙著進行最后的安裝。
據在博覽會現場的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衛星專家牛升達介紹,我國自主火星探測的任務將通過一次發射,完成火星全球綜合遙感和著陸巡視勘察兩項探測任務。因此,火星探測器也分為“環繞器”與“著陸器”兩個部分。此次展示的火星探測器與實物相比的比例為1:3,上面的圓錐狀部分為“著陸器”,下面的六面體為“環繞器”,此外還有一個十分醒目的白色高增益天線,用于地球與火星之間的遠距離通信。
2015年11月亮相于上海工博會的火星探測器模型
據悉,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經過多年的攻關與積累,目前已經完成了多項關鍵技術的突破,正按照2020年發射計劃進行緊鑼密鼓的研制,進展順利。
據牛升達介紹,探測火星,需要突破深空超遠距離測控通信、火星制動捕獲、在軌長期自主管理、稀薄大氣減速與安全著陸等一系列核心關鍵技術。火星探測器的最遠通信距離約4億公里,是地月距離的900多倍,按光速30萬公里/秒的速度計算,與地面測控站的往返“對話”一次需要40多分鐘,而且傳遞的“聲音”將會非常的微弱。因此,要實現如此遠距離的有效通信,需要克服巨大的信號衰減、傳輸時延和外界干擾等因素,對于中國航天專家是一項全新的挑戰。
2014年11月,珠海航展上展示的中國火星車模型
除了深空測控技術,深空自主控制技術也是一大難點。目前,我國已發射的衛星都是由地面來控制的,地面控制中心可以根據運行狀態對衛星進行及時有效的調整。而火星探測器因為距離太遠,信號往返于地球和火星之間的時延太長,在大多數情況下,探測器主要得靠自主控制,獨立完成帆板展開、對日定向、制動捕獲、器器分離和故障診斷等功能。
此次首次公開亮相的火星探測器,為了讓公眾更好地了解內部結構,還專門開設了一扇玻璃展示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