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司局長系列訪談之科技司司長聞庫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一些企業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我國經濟正面臨嚴峻挑戰。在此背景下,哪些企業依然顯示出較強的活力和市場競爭力?科技創新從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工業和信息化部將采取哪些措施加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在新型工業化道路上不斷邁出新步伐?近日,《中國電子報》記者專訪了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長聞庫。
記者:當前金融危機在世界范圍內愈演愈烈,我國經濟正經受近幾年最為嚴峻的挑戰。在此背景下,加強自主創新的意義何在?
聞庫:企業是經濟的主體,是宏觀經濟的基礎,企業興則經濟興,企業強則經濟強。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當務之急是加快自主創新,激發企業活力,增強企業抵御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加快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是當前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一項重要措施,也是轉變發展方式、增強企業和經濟發展后勁的有效途徑。
當前宏觀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保增長”。技術進步不僅是經濟增長的內生變量,而且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因為落后的技術必然導致經濟增長方式的粗放,必然導致經濟結構難以調整,必然導致經濟增長缺乏后勁。而真正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正因為此,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
多年產業發展的實踐證明,要使產業發展從主要依靠物資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必須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我們要深刻理解和牢牢把握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內涵和要求,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把行業發展建立在科技進步的基礎上,帶動工業化在高起點上迅速發展。
記者: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當前一些企業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在此嚴峻形勢下,哪類企業顯示出自身優勢和活力?這些企業的創新有何規律和特點?
聞庫:面對當前這場金融危機的沖擊,在全國多個地區生產經營普遍比較困難的時候,深圳相對要好一些,就是因為產業升級抓得早,自主創新抓得早,因此,應對金融危機就有了準備,也有了能力,這是一條極為重要的經驗。資源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創新能力是無限的。仍以深圳為例,華為上半年銷售增長64.9%,比亞迪增長39%,大族激光增長34.7%。再比如佛山的格蘭仕集團有限公司、萬和集團有限公司、國星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這些企業因為長期堅持自主創新,有自己的知識產權,并掌握核心技術,因而面對金融危機的沖擊,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可謂“歲寒,而知松柏之后凋也”。
技術創新的模式大體可以分為技術推動模式、需求拉動模式和綜合模式,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很難界定哪一個因素是最具有決定性的,但有一點是明確的,成功的技術創新多是科學技術與市場需求完美結合的產物。
創新成功的因素可以分為兩大類,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內部因素包括企業高層領導的支持、研發與市場等部門的協作以及企業經費安排、人員激勵、企業文化等;外部因素包括國家的法律法規體系、社會的創新氛圍和產業政策等,其中重要的一個層面,就是技術創新政策,就其實質來說,是政府對技術創新活動的規范、鼓勵和調節。這也是我們當前工作的首要之務。
記者:從某種意義上講,技術創新可以歸結為企業行為,但由于其風險性和獲益的長期性,僅僅靠企業自身的力量難以獲得理想效果。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在這方面將做哪些工作,發揮怎樣的作用?
聞庫:我們的總體思路是,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推動科學發展的突破口,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提高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實施標準戰略、知識產權戰略和質量振興戰略,促進行業技術進步和產業技術升級,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供有力和持久的技術支撐,加快從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轉變的歷史進程。
一是推動建設完善技術創新的法律法規,加強科技政策的實施,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營造一個有利于自主創新的良好環境。
二是以重大專項的組織實施為契機,著力突破制約發展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在高技術產業中涉及生物醫藥、新材料、航空航天、信息產業等領域攻克關鍵技術,特別是在生物醫藥的疫苗與診斷試劑、創新藥物、現代中藥等領域,在新材料的新能源材料、納米材料、高性能結構材料、新一代光電信息材料等領域,推動研發和產業化進程。
三是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促進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打造以企業為主體、面向市場需求、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著力推動提升產業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產業又好又快發展。加強與相關產業聯盟和技術聯盟的溝通,加強對其指導。
四是加強以自主創新為中心的標準戰略和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標準化運行機制,通過專利和標準工作把創新成果有效地轉化為市場核心競爭能力,夯實有利于自主創新的技術基礎。繼續實施標準戰略,進一步完善標準制定機制,促進標準與產業發展、技術創新、知識產權等良性互動,抓好重點領域標準的制定和實施。按照《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的統一部署,組織研究并擬定行業知識產權戰略實施規劃,推動知識產權的創造、管理、保護和利用。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國家戰略,建立適應現代工業體系和新型工業化道路發展的質量體系,擬定服務于國家發展大局的質量戰略和規劃。
五是推動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為工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科技支撐。在鋼鐵、有色、石油化工、高速鐵路、船舶、飛機等原材料、交通、裝備制造領域組織開展重大關鍵技術研制和成套設備集成創新,滿足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和國家重點工程建設的需要。加強信息產業、生物醫藥、新材料和航空航天等高新技術研發,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圍繞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等戰略領域,組織推動新技術、新產品研發和應用。推動高新技術在工業研發設計、生產、管理和流通等領域的廣泛應用,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六是推動形成有利于產業自主創新的協調管理機制。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和協調,有效整合和配置科技資源,推動建立部門之間統籌配置科技資源的協調機制,提高宏觀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共同推進產業技術創新工作。加強對行業協會、地方行業管理部門等技術創新工作的業務指導,建立工作聯系渠道,構建和諧有序的技術創新氛圍。
記者:工業和信息化部將采取哪些措施推動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實施?
聞庫:重大專項的組織實施是推動自主創新、提高產業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契機,我們將在五個方面著力推動:一是要以企業為主體,扶優扶強,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積聚,通過產業聯盟等形式,推進優勢企業聯合發展,加強產業鏈上各環節的合作創新。二是要大力支持產學研用相結合,要通過重大專項整合科技資源,選擇一批產學研用結合的典型,重點支持其發展。三是要充分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形成部省工作的合力。四是要支持共性技術和公共服務平臺的研發和建設,提高共性技術的創新能力。五是推進知識產權和技術標準戰略,鼓勵企業在掌握核心專利的基礎上聯合制定技術標準。
記者:科技工作在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方面將起到怎樣的作用?
聞庫: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既不是按照原來的老思路推進工業化進程,也不是脫離實體經濟的發展另搞一套。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工業化進程經歷了從重視發展輕工業、豐富和滿足老百姓日常生活需要,到輕重工業結構基本平衡,發展到進入21世紀重新發展重工業的重化工發展階段。這一階段的戰略選擇就是新型工業化道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顯著特征之一就是具有信息化的內涵,也就是“兩化融合”,其中最具決定性的要素就是技術進步。
信息技術具有覆蓋面廣、滲透力強、提升效率顯著的特征,在新型工業化道路上,我們必須堅持利用包括信息技術在內的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工業結構調整升級和工業發展方式轉變。
在當前國際經濟增長趨緩、金融風暴爆發并正在向實體經濟蔓延的緊要關口上,我們尤其要對怎么增長、依靠什么增長有清醒的認識和準確的把握。把行業發展建立在科技進步的基礎上,使產業發展更多依靠技術,而不是靠消耗資源,不是犧牲環境,才是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今后一個階段,我們要進一步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利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在鋼鐵、有色、石油化工、高速鐵路、船舶、飛機等原材料、交通、裝備制造領域組織開展重大關鍵技術研制和成套設備集成創新,滿足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和國家重點工程建設的需要。加強信息產業、生物醫藥、新材料和航空航天等高新技術研發,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圍繞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等戰略領域,組織推動新技術、新產品研發和應用。推動高新技術在工業研發設計、生產、管理和流通等領域的廣泛應用,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這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必然選擇,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
記者:當前我國工業和通信業有哪些需著力解決的問題?
聞庫:一要著力解決一批制約發展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亟待突破的問題。通過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等重大科技專項的實施,攻克關鍵技術,圍繞產業結構調整、節約能源、降低消耗和環境保護等任務,重點解決裝備制造、原材料等領域制約發展的技術瓶頸問題。
二要著力解決企業創新能力有待提高的問題。促進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打造以企業為主體、面向市場需求、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對相關產業聯盟、技術聯盟以及共性技術平臺的指導工作。抓緊做好促進企業技術創新的規劃工作,完善企業技術創新平臺,促進企業提高產品的設計技術、制造和工藝技術、試驗驗證技術以及系統集成技術,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三要著力解決工業行業標準標齡過長的問題。繼續實施標準戰略,認真做好摸底工作,全面仔細清理工業、通信業的標準,抓好重點領域標準的制定和實施。發動各專業司、行業協會共同參與,構建自主創新的技術基礎。
四要著力解決協調管理機制尚待完善的問題。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和協調,有效整合和配置科技資源,推動建立部門之間統籌配置科技資源的協調機制,加強對行業協會、地方行業管理部門等技術創新工作的業務指導,建立有效有序的協作方式。有計劃、按步驟地建立完善部標準化工作規則和程序,健全質量管理體系,理順科技獎勵機制,充分發揮科技司作為綜合司局歸口協調的職責,充分發揮專業司局的業務特點,充分發揮行業協會、聯合會的橋梁紐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