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司局長系列訪談之政策法規司司長衣雪青
在新形勢下,如何進一步開展好政策法規工作,為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加快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是一個事關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的重要問題。政策法規司作為工業和信息化部的一個綜合性司局,承擔著研究新型工業化的戰略性問題;組織研究工業、通信業、信息化發展的戰略,提出政策建議;組織起草工業、通信業和信息化法律法規草案和規章;負責機關有關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核工作;承擔相關行政復議、行政應訴工作等方面的工作職責。當前,工業和信息化政策法規工作面臨哪些新形勢和新要求?下一步工作思路和工作重點是什么?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政策法規司司長衣雪青接受了《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
健全完善政策法規營造兩化融合良好制度環境
記者:當前,工業和信息化政策法規工作面臨著什么樣的新形勢和新要求?
衣雪青:首先,從大的方面來看,黨的十五大確立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方略,十六屆五中全會和十七大又進一步提出要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推進法制建設,形成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的法律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工業和信息化部來講,落實依法治國、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就是要加強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的法律制度建設,同時,強化行政執法監督,確保行政權力在法制的軌道上運行。對工業和信息化領域典型的鮮活經驗的行之有效的政策和作法,要進行總結、提煉、深化,有的上升為部門規章,有的可上升為行政法規,有的還可上升為國家法律。同時,還要根據新的情況對某些不合時宜的法律法規及時進行修訂完善,確保其有效性,通過法律法規切實保障工業和信息化事業的健康發展。
其次,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對政策法規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加速發展的重要階段。面對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工業和信息化政策法規工作必須服務于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加快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這一大局。需要從政策和法律上明確政府鼓勵什么、限制什么,充分運用政策和法律手段引導和促進“兩化融合”。要把經實踐檢驗行之有效的一系列鼓勵性、限制性、禁止性的政策及時上升為法律法規,為推進“兩化融合”提供制度保障。
最后,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實行大部制,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對政策法規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組建工業和信息化部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是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改革的探索。作為大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管理和服務領域十分廣闊,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最終需要通過立法來加以規范,法制建設任務迫切而繁重。同時,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要是管規劃、管政策、管標準,指導行業發展,這就需要我們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創新管理,通過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法律制度,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從制度上確保政府主要運用法律、經濟的手段來指導行業發展。
面對新的形勢與要求,根據部“三定”規定賦予的職責,工業和信息化政策法規工作要圍繞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加快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注重研究重大問題并提出政策建議;要加快完善相關立法,為行業管理和產業發展提供法制保障;要加大行政執法監督力度,推進依法行政。這些工作涉及面廣、任務重、要求高,極具探索性和挑戰性,需要找準工作定位、工作重點和工作切入點,堅持深入實際,加強調查研究,提高服務意識,為全面開展好政策法規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聚合各方面力量研究重大問題提出政策建議
記者:我部組建后工作千頭萬緒,尤其需要對事關部中心工作開展的重大問題及時進行深入研究,為部黨組決策和部機關開展工作提供參考和支撐。請您談談在這方面有何考慮?
衣雪青: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我們將重點抓住幾個事關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的全局性、前瞻性、戰略性重點問題開展政策研究,為制定相關發展戰略、目標、規劃、工作思路和措施提供支撐和參考。一是研究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戰略目標及實現途徑,提出各階段的主要目標,從工作思路、工作重點及主要實現途徑等方面提出意見和建議。二是針對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的突出問題,從全球視野角度,研究提出做大做強我國制造業的目標與措施。三是研究健全工業和信息化管理體制問題,深刻分析體制特點和實際運行中的問題,充分發揮管理體制效率,提出進一步健全工業和信息化管理體制的思路與政策建議。四是研究我國工業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與國際競爭力問題,認清和把握我國工業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分析我國工業的國際競爭力,為制定相關發展戰略、規劃和政策打下基礎。
當前,我們正在組織開展我國工業發展基本狀況的研究工作。由于工業管理體系長期處于分散狀態,目前我們對工業發展的總體情況和主要問題都還不夠清楚,急需深入了解分析工業發展的現狀和問題,掌握工業發展的客觀實際情況,提出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和工作建議,滿足部開展工作的迫切需要。我們擬圍繞工業整體發展概況、結構分析、國際競爭力、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突出矛盾與問題、展望與建議等方面組織開展研究工作。我們將會同相關司局,依托研究支撐機構,加強與行業協會和地方工業行業管理部門等的協作,共同完成此項工作。
在推進部機關政策研究工作方面,在深入分析現狀與問題的基礎上,經過專家論證并征求部機關各司局意見,針對當前我部工作中需要重點解決的熱點問題和全局性重大問題,我們已提出了第一批部重點政策研究課題。組織開展好這些題目的研究,拿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有利于提高決策科學化水平,為部近期工作的開展和制定相關發展戰略、目標、規劃、工作思路和措施提供支撐和參考。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我們將重點抓住幾個事關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的全局性、前瞻性、戰略性重點問題開展政策研究。比如,研究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戰略目標及實現途徑問題;研究做大做強我國制造業的目標與措施問題;研究健全工業和信息化管理體制問題;研究我國工業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與國際競爭力問題等。
為做好政策研究工作,我們要聚合各方面的研究力量,建立健全政策研究工作體系。首先,要充分依靠相關司局。各司局聯系行業更緊、專業問題研究更深,我們必須與相關司局密切配合、相互支持,才能共同做好政策研究工作。其次,要充分依托地方行業管理部門。地方經委、信息產業廳局、通信管理局、國防科工辦等部門工作體系比較健全,工作經驗比較豐富,工作延續性強,要注重依靠他們開展研究工作。再次,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和研究機構的優勢,充分借智借力,集思廣益,夯實研究工作基礎。最后,要加強與相關部委政策研究部門的聯系,加強信息溝通,開闊研究思路,提升研究成果水平。
記者:我部組建后工作千頭萬緒,尤其需要對事關部中心工作開展的重大問題及時進行深入研究,為部黨組決策和部機關開展工作提供參考和支撐。請您談談在這方面有何考慮?
衣雪青: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我們將重點抓住幾個事關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的全局性、前瞻性、戰略性重點問題開展政策研究,為制定相關發展戰略、目標、規劃、工作思路和措施提供支撐和參考。一是研究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戰略目標及實現途徑,提出各階段的主要目標,從工作思路、工作重點及主要實現途徑等方面提出意見和建議。二是針對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的突出問題,從全球視野角度,研究提出做大做強我國制造業的目標與措施。三是研究健全工業和信息化管理體制問題,深刻分析體制特點和實際運行中的問題,充分發揮管理體制效率,提出進一步健全工業和信息化管理體制的思路與政策建議。四是研究我國工業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與國際競爭力問題,認清和把握我國工業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分析我國工業的國際競爭力,為制定相關發展戰略、規劃和政策打下基礎。
當前,我們正在組織開展我國工業發展基本狀況的研究工作。由于工業管理體系長期處于分散狀態,目前我們對工業發展的總體情況和主要問題都還不夠清楚,急需深入了解分析工業發展的現狀和問題,掌握工業發展的客觀實際情況,提出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和工作建議,滿足部開展工作的迫切需要。我們擬圍繞工業整體發展概況、結構分析、國際競爭力、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突出矛盾與問題、展望與建議等方面組織開展研究工作。我們將會同相關司局,依托研究支撐機構,加強與行業協會和地方工業行業管理部門等的協作,共同完成此項工作。
在推進部機關政策研究工作方面,在深入分析現狀與問題的基礎上,經過專家論證并征求部機關各司局意見,針對當前我部工作中需要重點解決的熱點問題和全局性重大問題,我們已提出了第一批部重點政策研究課題。組織開展好這些題目的研究,拿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有利于提高決策科學化水平,為部近期工作的開展和制定相關發展戰略、目標、規劃、工作思路和措施提供支撐和參考。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我們將重點抓住幾個事關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的全局性、前瞻性、戰略性重點問題開展政策研究。比如,研究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戰略目標及實現途徑問題;研究做大做強我國制造業的目標與措施問題;研究健全工業和信息化管理體制問題;研究我國工業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與國際競爭力問題等。
為做好政策研究工作,我們要聚合各方面的研究力量,建立健全政策研究工作體系。首先,要充分依靠相關司局。各司局聯系行業更緊、專業問題研究更深,我們必須與相關司局密切配合、相互支持,才能共同做好政策研究工作。其次,要充分依托地方行業管理部門。地方經委、信息產業廳局、通信管理局、國防科工辦等部門工作體系比較健全,工作經驗比較豐富,工作延續性強,要注重依靠他們開展研究工作。再次,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和研究機構的優勢,充分借智借力,集思廣益,夯實研究工作基礎。最后,要加強與相關部委政策研究部門的聯系,加強信息溝通,開闊研究思路,提升研究成果水平。
加強立法和執法監督為工業和信息化提供法制保障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當前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法制工作的基本情況?
衣雪青:在立法工作方面,近年來,我國已初步建立了工業、通信業和信息化法律制度框架。其中,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有《煙草專賣法》、《中小企業促進法》、《電子簽名法》等近十部;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有《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鹽業管理條例》、《電信條例》、《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條例》等二十幾部;原信息產業部、原國防科工委等部門制定的部門規章有《國防科技工業技術基礎科研管理辦法》、《農藥生產管理辦法》、《新能源汽車生產準入管理規則》、《電信服務規范》等七十部。
現有的工業和信息化立法具有多層次、寬領域的特點。從立法形式看,既包括部門規章,也包括法律和行政法規,初步形成了以法律、行政法規為基礎,以部門規章為補充的立法框架;從立法規范的內容看,既涉及通信和信息化領域,也涉及工業和國防科技工業,覆蓋了工業、國防科技工業、通信業、煙草行業、信息化、中小企業等方方面面。
執法監督工作也是政府法制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行政執法,主要是指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行使行政管理職權的行為。從國務院關于工業和信息化部“三定”規定可以看出,新組建的工業和信息化部的職能不僅包括擬定工業、通信業、信息化的發展規劃,制定工業、通信業的行業規劃、產業政策、技術規范和標準等抽象行政行為,還包括依法對工業、通信業相關領域的市場準入、資源分配、安全監督等實施管理的具體行政行為。工業和信息化部在政策法規司設立專門的執法監督機構,其主要目的就是進一步加強政府部門內部的執法監督力度,指導并監督具有行政執法權的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法定職權范圍內,按照法定程序和標準行使這些具體的行政管理權,以維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保證國家法律、法規以及相關政策的順利實施。
關于規范政府部門依法行政,加強行政執法監督,《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決定》、《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多年來,尤其是《行政許可法》頒布實施以后,國務院各部門都按照國務院的要求和行政許可法的規定,推進本部門的依法行政和執法監督工作。由于工業和信息化部是200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新組建的部門,其職能包括了國家發改委、原信息產業部、原國防科工委、原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的有關職能,由此也涉及原有的行政審批事項實施主體的調整變化。比如,原來由國家發改委負責的汽車、農藥生產的準入,以及監控化學品、鉻化物、氰化鈉生產的許可項目;原國防科工委負責的民用爆炸物品生產、進出口許可事項;原信息產業部負責的電信市場準入許可等幾十項行政審批事項,都隨著職能的調整轉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實施。
記者:工業和信息化領域十分廣闊,請問您對進一步做好法制工作有何打算?
衣雪青:工業和信息化部組建之初,百事待舉,各方面都提出了加強法律制度建設的迫切要求。近期,我們將集中力量做好以下立法工作:一是做好立項項目調研工作。系統了解工業、通信業和信息化領域已有立法、正在推進的立法項目以及下一步立法需求等基本情況,分析立法的基本特點并提出立法的基本原則,為統籌推進各項立法,編制部2009年立法工作計劃和今后五年立法規劃奠定基礎。二是建立健全立法制度,完善立法程序。良法需要良好的立法程序和立法制度。在認真總結以往規章制定工作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盡快制定工業和信息化部規章制定程序規定,不斷完善部立法工作制度,明確法律法規草案的起草程序和規章的制定程序,提高立法工作的質量和效率。三是著力推進重點立法。積極推動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保護用戶權益、促進資源有效配置和利用工作涉及的重大立法。繼續做好《電信法》、《無線電管制規定》等立法工作,配合國務院法制辦開展相關的審查和完善工作,促進《電信法》、《無線電管制規定》盡早提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認真做好《無線電管理條例》、《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管理辦法》等推動節約和合理配置資源的立法工作。進一步推動國防科技工業體制改革涉及的相關立法,配合國務院法制辦做好《武器裝備質量管理條例》、《軍用標準化管理條例》等相關立法。四是做好法律清理和規章清理工作。適應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深化改革開放和社會全面進步的需要,根據國務院的統一部署,抓緊做好現行法律和部門規章的清理工作,及時修改與上位法的規定不一致、不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有關法律制度。
在執法監督工作方面,要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調整的實際情況,從基礎工作入手,重點落實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按照《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和工業和信息化部“三定”規定明確的職責,依據法律、法規和國務院批準保留行政審批事項的決定,對工業和信息化部履行職責涉及的行政許可(審批)事項進行梳理,摸清行政許可(審批)實施主體的調整變化情況,做好與相關部門的轉移和銜接工作,避免因機構調整出現的審批職能交叉、重復或者脫節的問題。二是對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的行政審批事項名稱、設定依據、執法部門、審批條件、審批程序等內容進行清理,編制審批事項目錄,向社會公布,以提高行政審批工作的透明度,主動接受行政相對人和社會各界的監督。三是積極做好行政復議工作。充分發揮行政復議制度的作用,加強行政機關內部監督,促進行政機關合法、正確地行使職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維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不斷提高行政管理質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