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了浦東國際展覽中心的人,來到虹橋的國家會展中心多少有些不適應。特別是首次在這里舉辦的國際工業博覽會,讓人們感覺與往年有太多的不一樣。
近幾年,上海工博會一直在浦東展館舉辦,三面展館的漫漫長路走累了不少人。然而,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會展綜合體,今年的這座國家會展中心不僅是漫漫長路,更是層層迷宮。工博會覆蓋兩層會場、三個展館、若干個會議室,不僅是參觀者,就連參展商想找回自己的展位也不是件易事。
說罷展館的龐大,不得不提的就是更大的展館必將容納更多的展商。今年的工博會吸引了比往年更多的企業、單位參展,單憑每天開展前參展商們進入場館的“陣勢”就可見一斑。展商多了,參觀的人自然也在增長。當然,緊鄰虹橋火車站與機場的便利,使上海周邊省市的參觀者也有所增多。正因如此,諾大的展館仍然顯現出摩肩接踵的景象。
自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來,越來越多的用戶企業開始停下腳步,思考如何才能使企業更好地實現節能增效?!吨袊圃?025》規劃的推出更是明確了智能制造在我國制造業的發展方向。其中,自動化技術作為聯接各主要環節的關鍵技術被人們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相較于前幾年自動化類展會的冷冷清清,今年以自動化、機器人技術為主的的工博會消散了往日展會的低迷態勢,給中國工業智能制造帶來了新氣息。由于經濟的影響,自動化產業近年的發展一直不盡人意,但智能制造離不開自動化技術的扶持,自動化技術也開始被更多的用戶所接受。他們需要了解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案,而展覽會是獲取信息最直觀的方式。
自動化展會的冷清并不能一概而論。如果說機器人技術也是自動化產業的一個重要分支,那它一定是發展最為火熱的一部分。延續了前兩年工博會上機器人展館的門庭若市,今年的展商數量、展位規模、參觀人數只增不減。隨著中國制造業“機器換人”的趨勢愈加明顯,中國本土的機器人公司開始嶄露頭角。以往,機器人“四大家族”是展館中最為醒目的標識,但今年以新松機器人為代表的中國本土機器人企業也撐起了半邊天,大有與國際品牌好好較量一番的模樣。當然,這不僅預示著機器人是智能制造之路上最為關鍵的一步,更向中國制造業打入了一支強心劑,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轉變日益加深。
智能制造館每年都是容易被忽視的展館,位置較偏、內容高冷是此展館不能吸引大量參觀者的原因。但是今年則大有不同。除了各大高校研究課題的呈現,中科院的諾大展位不亞于自動化業內的西門子。其中,多項正在研究或是已進入產業化階段的前沿技術,吸引了不少參會觀眾。一改往日的“高深莫測”,今年的智能制造技術更加融入制造業,更能被企業認可。此種接地氣的表現讓我們意識到,擁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技術既能在國際科學舞臺上領獎,也能在經濟“新常態”下助力中國制造業發展。
一年一度的工博會已經結束,展位上的產品、會議論壇上的觀點仍在被自動化人津津樂道。我們希望看到每一年工博會上新的亮點,更希望看到中國制造業發展的進步,明年的工博會是否又有諸多不一樣之處?我們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