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
近日,工控網一篇題為“再見了,共和國儀表”的短文,在行業及行業相關領域引起軒然大波,文章的作者在沒有實際行業數據支持,也沒有對行業發展狀況基本了解和全面掌握的情況下,憑著主觀臆斷和猜測,攻擊和抹黑國內知名企業,否定我國儀器儀表行業來之不易的發展業績,打擊一大片為本土儀器儀表行業嘔心瀝血的業界從業人員;在我國儀器儀表行業科研、制造、服務和應用、相關資本市場等諸多方面造成十分惡劣的影響。為明真相、正視聽,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特對工控網“再見了,共和國儀表”(以下簡稱“共和國儀表”)一文發表以下嚴正聲明:
一、在各方面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通過行業企業的不懈努力,儀器儀表全行業在整體規模、運行質量、技術進步、企業結構調整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國內企業生命力更加旺盛這已是不爭的事實。用數據說話:2009年全行業主營收入規模為3900億元,2010年為5100億元,2014年達到8800億元,2015年1-9月為6600億元,四年對應的國內企業和三資企業的占比分別為69:31、69:31、75:25、76:24;即使單拿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制造業做比較,這四個年度的主營收入規模也分別是1200億元、1600億元、3300億元、2400億元,四年對應的國內企業和三資企業的占比分別為77:23、79:21、82:18、83:17。在此情況下,誰能拉起鐵幕?誰更加為立足之地擔憂苦惱?
二、“共和國儀表”一文通過自儀股份的更名就定性共和國的三大自動化儀表基地如今只剩下靠給日本橫河代工的“川儀”,還自作多情的“不勝噓唏”,讓我們真正體會到“沒有文化真可怕”的含義!連股票簡稱變更和公司是否存續經營、與人合資合作是否就是代工這樣一些最基本概念都搞不清楚的人,有什么資格對行業和行業的優秀企業評頭論足呢?
需要澄清的是原上海自動化儀表股份有限公司為了戰略轉型,將上市資產與上海臨港進行了置換,更名為上海自動化儀表有限公司,并保留原有資產持續經營。其分散型控制系統、自動控制閥、變送器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自動化儀表產品依然在為中國的工業轉型升級提供大量的智能裝備;大力開拓的核電、軌道交通、單機自動化等新興領域也取得很好進展;該公司2015年營業收入規模10億元左右,依然是我國自動化儀表主要基地之一,如何消失?至于重慶川儀,作為一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都非常充分了,作為中國最大的綜合性自動化儀表上市企業,2014年營業收入33.46億元,其中工業自動化儀表及系統營業收入達到26.81億元;截至 2015 年 6 月底 ,公司共擁有有效專利 402 項(其中發明專利 74 項)和80 余項專有技術;在研國家級項目 9 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主要產品包括智能執行機構、智能調節閥、智能流量儀表、智能變送器、溫度儀表、過程分析儀器等自動化儀表產品在國內均位居前列;除了EJA系列變送器與橫河有合資企業共同生產外,哪個主導產品在為橫河代工?
三、關于民營企業的處境,首先要明確的是民營企業已是我國儀器儀表行業的中堅力量,在國產儀器儀表的發展壯大的進程中發揮了核心關鍵作用,2010年全行業銷售收入中,民營企業的占比超過53%(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制造業民營企業的占比更超過57%),2014年超過63%(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制造業民營企業的占比更超過67%)。“共和國儀表”一文通過“民營企業即使上市的威爾泰、萬訊等近年也表現不佳”作為例子,既不全面也沒有任何代表性,用坐井觀天、管中窺豹來形容猶不為過!且不評論威爾泰、萬訊公司經營是否正常,但如果更多的了解和利時、中控集團、唐山匯中、吳忠儀表、無錫智能、重慶偉岸、浙江天信、蒼南儀表、北京康斯特、聚光科技、先河環保、西安東風機電等更多、更具行業普遍代表性的民營企業,透過他們來看行業的發展是否更公正、更真實、更準確呢?
四、鑒于上述原因,我協會認為:“共和國儀表”一文嚴重違背了新聞工作職業道德規范的基本原則之一----真實性原則,“共和國儀表”一文作者缺乏新聞媒體從業者所必需的職業道德修養、文化知識修養、業務技能修養。雖然我們基本認可文章的發布單位工控網在各方壓力之下今天撤下該文的舉措,但還是強烈要求工控網以登載澄清函或致歉信的實際行動來盡量消除“共和國儀表”一文對行業企業和行業的傷害,同時加強對新聞報道和相關人員的教育和管理,避免這類事件再次發生。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
2015年1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