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堅持創新發展,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在國際發展競爭日趨激烈和我國發展動力轉換的形勢下,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其中,“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引發科技界廣泛關注。
記者了解到,科技部近日召開的科技界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座談會指出,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將創新發展確立為“十三五”必須堅持的五大發展理念之首,對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行全面深入部署,對科技創新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和殷切希望。
“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加強基礎研究,強化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推進有特色高水平大學和科研院所建設,鼓勵企業開展基礎性前沿性創新研究,重視顛覆性技術創新。實施一批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在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積極提出并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
推動政府職能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完善國家科技決策咨詢制度。堅持戰略和前沿導向,集中支持事關發展全局的基礎研究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究,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等領域核心技術。瞄準瓶頸制約問題,制定系統性技術解決方案。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形成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健康發展。依托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建設一批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形成若干具有強大帶動力的創新型城市和區域創新中心。完善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擴大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實施范圍,推動設備更新和新技術應用。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引導構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推動跨領域跨行業協同創新,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加強技術和知識產權交易平臺建設,建立從實驗研究、中試到生產的全過程科技創新融資模式,促進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構建普惠性創新支持政策體系,加大金融支持和稅收優惠力度。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改革,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權,賦予創新領軍人才更大人財物支配權、技術路線決策權。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分享比例,鼓勵人才弘揚奉獻精神。
“十三五”規劃建議同時提出,“拓展發展新空間。用發展新空間培育發展新動力,用發展新動力開拓發展新空間。”其中,在拓展產業發展空間方面,將支持節能環保、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智能制造、高端裝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發展,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推廣新型孵化模式,鼓勵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空間。發展天使、創業、產業投資,深化創業板、新三板改革。
對此,科技界人士紛紛表示,將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更好地凝聚科技界共識,為制定實施“十三五”科技創新規劃貢獻智慧和力量,把牢固樹立創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科技改革創新重大部署落到實處,充分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和創新第一動力的作用,為我國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科技支撐。
摘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