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第17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在上海開幕。圖為榮獲工博會評選的特別榮譽獎之一的長征六號運載火箭火星車原理樣機。本報記者 沈則瑾攝
以“創新、智能、綠色”為主題的2015年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3日在上海開幕。本屆工博會集中展示了一批工信部的“智能制造試點”,集中體現了國內外高端制造“跨界、協同、融合、創新”趨勢以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最新成果,成為中國制造升級的“風向標”和引領智能制造的新平臺
會畫畫會舞龍也能安裝汽車上下料的機器人,精準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的互聯工廠,能遠程操控會自動診斷的智能機床……在11月3日開幕的第十七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智能制造處處閃耀。
“智能制造是此次工博會的最大亮點,尤其是46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的集中展示。”工信部副部長馮飛在工博會上接受《經濟日報》采訪時表示。
進入本屆博覽會機器人展區,仿佛來到了科幻世界。來自國內外的最先進機器人悉數登場。日本發那科的綠色協作機器人已經能跟人互動,和人一起為汽車安裝車門;瑞士ABB的白色機械手,迅速地給一袋袋生理鹽水封裝;日本川崎的機器人長得酷似變形金剛,拿著劍和盾擺出各種刺防造型。
國產機器人企業也讓人刮目相看。乳白色的表面熠熠生輝,多個關節組合而成,在狹小的空間內也能靈活拐彎,這是新松機器人在工博會上首次發布的七軸機器人。“這是目前國內第一臺七軸機器人,其靈活度、精度將更高。”新松機器人研發工程師陳宏偉向《經濟日報》記者介紹說。
秦川機床則展示了機器人基礎關鍵件“機器人關節”,目前國產化率已達70%。秦川機床工具集團董事長龍興元表示,“機器人關節”一直依賴進口,要讓國產機器人真正“站起來”,就必須實現“機器人關節”的技術突破。明年,秦川機床將生產全國產化的“機器人關節”。
機器人是實現智能制造的重要終端和載體。目前,我國機器人應用已從汽車行業為主,走向電子信息業、紡織業等多個工業行業。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蛋糕巨大,預計2017年之前,中國工業機器人擁有量將成為世界第一。
“下一步,我們要完善對智能制造試點的支持政策,將重點支持工業機器人、家電等領域。”馮飛說。
光有機器人可不夠。什么是智能制造?正如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李東所言,智能制造是把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貫穿于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制造活動各個環節。
在工博會上,沈陽機床的i5系列數控機床被稱為智能機床,智能在哪里呢?沈陽機床展臺負責人介紹說,比如,在工作時,i5系列數控機床會自動根據加工部件的尺寸要求進行校正,一旦出現故障能自動報警,防止設備停機給用戶帶來經濟損失。此外,智能管理就像用戶“指尖上的工廠”,不論用戶身在哪里,一機在手就能對設備進行操作、管理、監控,實時傳遞和交換機床的加工信息。
海爾的互聯工廠也是智能制造的典型。互聯工廠不是單純的機器換人,而是基于用戶需求打造出高效率高精準的柔性互聯生態體系。比如,通過用戶圈,海爾可以把用戶的碎片化需求整合成較為集中的產品。用戶還能夠參與到產品的交互、設計、制造等全流程中,在網上下單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款式和功能,甚至要求把自己的照片印在產品上。
“中國制造2025的主線就是要實現中國制造的智能化轉型。”馮飛表示,這次工博會充分展示出我國智能制造技術在進步,產業化能力在加強。
九江石化打造的集綠色、高效、安全和可持續發展于一體的石化智能工廠,濰柴動力形成了以網絡協同、柔性敏捷制造、智能服務為特征的智能制造新模式,四川長虹實現了基于個性化定制的設計、制造、服務等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本次博覽會上,46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集中展示。
今年9月,工信部公布了首批46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名單,以推進智能制造。“從此次工博會的展示情況來看,這些試點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在流程制造、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務等6個方面有很大突破。”馮飛表示,雖然工業整體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但此次46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集中展示了當前創新和結構調整方面的很多亮點。
今年年初,工信部發布了《2015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切入制造活動的關鍵環節,通過點上突破,形成有效的經驗與模式,在制造業各領域加以推廣與應用。此后,又分類開展了流程制造、離散制造、智能裝備和產品、智能制造新業態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務等6方面試點示范。
馮飛表示,目前選擇的試點產業是智能制造最容易見效的產業,也是需要智能制造來解決問題的產業,下一步還將繼續擴大試點,為我國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起到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
摘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