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1月24日電 記者從此間舉行的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上獲悉,經過數十年發展,尤其是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的興起與大規模應用,機器人智能水平取得長足進步。
“機器人是各種先進技術的深度融合,將是智能社會、智慧地球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工信部部長苗圩指出,人工智能將賦予機器人自主決策、自我控制能力,甚至使其像人一樣思考和想像,進而成為人類未來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伙伴。
同期舉辦的展覽會,一批來自海內外的機器人產品展現出各種類似于人的智能。記者在現場看到,體育類別的機器人可以陪伴人類打羽毛球,居家機器人能夠幫助人類端牛奶、提醒開會時間,有的機器人還能夠跟著音樂翩翩起舞甚至打上一段太極拳……
在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副院長譚鐵牛看來,在一些單項能力方面,機器人已經超越人的智能,比如日本的仿人機器人、美國的獵豹機器人、德國的工業機器人、Google的無人駕駛汽車、IBM的Watson系統以及中科院自動化所虹膜識別等。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杰說,人工智能將是未來機器人發展的主要方向。比如,美國已有多個城市給智能化標志性產品無人駕駛汽車頒發上路許可證;德國提出的工業4.0特征也是智能化,設備和被加工的零件都有感知功能,能實時監測,實時對工藝、設備和產品進行調整。
不過,“智能機器人很難說比人聰明。”譚鐵牛說,現有人工智能系統,可以說有智能沒智慧,有智商沒有情商,會計算不會算計。他說,經過近60年的發展,人工智能取得巨大進步并呈爆發增長之勢,但在看得見的未來,人工智能整體水平還難以超越人類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