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戰計劃”另辟蹊徑
隨著美國中央情報局冷戰密件的曝光,名噪一時的“星球大戰計劃”被證實是一場徹底的騙局,一時間輿論嘩然。大多數人開始相信“星球大戰計劃”只是美國政府為了拖垮蘇聯而采取的一種宣傳手段,但這卻無法抹去該計劃為冷戰時期美國經濟復蘇所作的貢獻。據美國空間政策中心測算,至20世紀末,與“星球大戰計劃”相關的7個產業,使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增加了650億美元,極大地促進了美國經濟的快速增長。
由于之前實行的以減稅為主的“經濟復興計劃”收效甚微,美國前總統里根于1983年3月宣布實施“星球大戰計劃”,即反彈道導彈防御系統的戰略防御計劃。其核心內容是以各種手段攻擊敵方的外太空洲際戰略導彈和航天器,以防止敵對國家對美國及其盟國發動的核打擊。該計劃是一個以宇宙空間為主要基地,由全球監視、預警與識別系統、攔截系統以及指揮、控制和通訊系統組成的多層次太空防御計劃。其幾乎囊括了所有的高新技術領域,包括火箭技術、航天技術、高能激光技術、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等。由“洲際彈道導彈防御計劃”和“反衛星計劃”兩部分組成,預算超過1萬億美元。
“星球大戰計劃”的初衷是鞏固美國國防實力,用以拖垮前蘇聯。但實際上卻達到了以高技術計劃盤活政治和經濟格局的“一石三鳥”效果。該計劃研究的技術90%可以民用,據當時美國有關方面的模擬計算,“星球大戰計劃”中的定向能技術開發,每投入1美元即可獲利44美元,這種科技投入效益極大地刺激了當時技術密集型產業的投資和發展。
事實上,美國高技術產業通常源于國防科研與軍工生產。軍工作為高科技、高附加值行業,具有較高的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已成為了科技發展和創新的重要推動力量。正是為部署“星球大戰計劃”而開發的全球定位系統,促成了GPS在當前國民經濟中的應用,每年約可產生近百億美元的直接效益。該計劃實施后,美國國內投資得到迅速提振,對國防、鋼鐵等相關行業而言帶來了顯著的推動作用。在尚未提出計劃的1982年,國防、鋼鐵、有色金屬、化工板塊的收益在所有板塊的排名中位列最后十位之列。但在該計劃提出的1983年,上述四大行業的收益當年全部躋身前十。可以說,美國戰后最長的經濟持續增長期的出現與“星球大戰計劃”的提出密切相關。
目前許多用于“星球大戰計劃”的實驗裝置仍然發揮著作用。如美國白沙實驗場,研究“光束飛船”的激光仍然來源于“星球大戰計劃”中使用的儀器,而該計劃對高能激光技術、微電子技術等高新技術群發展的影響也將源遠流長。
歷史的車輪不會停輟,種種跡象都表明,一場新的技術革命即將襲來,與之而來的“新經濟”也將展現于世人眼前。這次的“新經濟”將會造就一個怎樣的世界,我們無從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新經濟”的興起和發展,將會對現有的經濟社會發展模式以及人類的生存和思維方式產生深遠的影響。
結束語:
從世界經濟的發展經驗來看,每次發生經濟衰退都需要找到一個新的基點以便走出困境。克林頓時代依靠的是“網絡新政”,里根時代依賴的是“星球大戰計劃”,奧巴馬時代同樣需要一項具決定性意義的戰略構想引領美國走出經濟危機的漩渦。美國的再次崛起需要一個超過數十萬億美元價值的大產業作為其經濟結構的基柱和崛起的根本,而無論是新能源產業、衛星工業還是生物醫藥產業都存在著巨大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