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計劃真正開啟了中國高科技創新和創業的發展。”這是美國硅谷連續創業者、著名創新學家史蒂夫?布蘭克在對中國創新創業環境進行深入考察后得出的結論。
作為因火炬計劃而設立的科技部火炬中心,多年來充分利用國家高新區、科技企業孵化器、創新基金、技術市場、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產業集群、特色產業基地、科技金融等一系列政策工具,在建設創新創業環境、聚集科技資源、促進技術創新與轉化、加強科技和經濟結合、調整產業結構、增強區域創新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輝煌成就,極大地推動了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跨越式發展,為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當前,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席卷全國的大背景下,在“十二五”收官、“十三五”即將到來的歷史節點,為回顧和總結火炬“十二五”期間各項工作、成就和經驗,展望“十三五”發展,本報記者專訪了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張志宏。
砥礪奮進 鑄就“十二五”輝煌
記者:“十二五”期間,科技部火炬中心不斷深化改革,在很多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創新。您認為,這些探索和創新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
張志宏:“十二五”是科技部火炬中心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有關科技創新決策部署的重要時期,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關鍵階段,火炬各項工作取得了重要突破和顯著成績。
一是營造創新創業生態環境,掀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十二五”期間,通過認真研究和總結新時期大眾創新創業規律特點,科技部以發展眾創空間為著力點,大力推進眾創、眾包、眾扶、眾籌。迄今為止,我國已有146+1家國家高新區、1748家科技企業孵化器、200多家眾創空間、115家國家大學科技園、2599家生產力促進中心、453家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71家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和培育單位、379家國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43家國家火炬計劃軟件基地和88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形成了完整的創業服務鏈條和良好的創新生態。自2012年起,科技部聯合教育部、財政部、團中央等組織啟動中國創新創業大賽,4屆大賽共吸引近6萬家創業企業和團隊報名。
二是充分發揮國家高新區核心載體作用,著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二五”期間,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科技部火炬中心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高新區時的講話精神,做好高新區“高”和“新”兩篇文章。堅持體制機制創新,持續全面深化改革,目前中關村6項先行先試政策已經推向全國;進一步深化“小政府,大服務”的理念,建立新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并在多方面進行開創性機制探索和政策創新;圍繞以升促建,積極推動國家高新區升級工作,國家高新區數量增加至146+1家,進一步優化了國家高新區布局;深入組織實施“國家高新區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工程”,首批共有23家國家高新區結合自身發展特色開展了示范工程;“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創新型科技園區”和“創新型特色園區”戰略提升行動的目標進一步明確,三類園區建設成效顯著;以國家高新區為重點,加快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加強火炬特色產業基地管理。
據統計,2015年前三季度,納入統計的128家國家高新區實現營業收入18.8萬億元,工業總產值13.9萬億元。截至2014年年底,全國71家創新型產業集群內企業12757家,集群內企業營業總收入超過3.5萬億元。2014年,369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實現營業總收入8.6萬億元。
三是加強主體培育,進一步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截至2014年年底,全國共認定備案高新技術企業近6.8萬家,58%的中小板企業、93%的創業板企業為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共安排中央財政經費326.09億元,立項5萬多項,資助近5萬家企業,帶動社會資本投入2000多億元,資金放大比率達1:8。其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中央財政共出資34.43億元,參股設立100家創業投資機構,引導帶動175.7億元社會資本參與初創期科技型中小企業投資,100家創業投資企業累計注冊資本超過217.4億元,覆蓋全國21個省份,引導社會資本的杠桿放大作用達1∶6.3。
四是完善科技創新創業服務體系,著力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十二五”期間,我國初步建立了制度、組織和機制三位一體現代技術市場體系,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總數達到453家,中國創新驛站站點總數達到近500家,全國區域性和專業性技術轉移聯盟31家。技術轉移服務模式不斷創新,交易內容日益豐富,服務模式漸趨多元。截至2014年年底,全國技術合同成交額年均增速21.97%。2014年全國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8577億元。
記者:“十二五”是我國經濟形勢比較嚴峻的一個時期。您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取得這些成就的主要做法有哪些,積累了哪些寶貴的實踐經驗?
張志宏:成績確實來之不易,也積累了一些經驗。一是依靠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把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認真貫徹到火炬工作中,牢牢把握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化的正確方向。二是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積極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不斷引導創新資源向火炬工作集聚。三是圍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堅持體制機制創新與組織模式創新,加快先進技術轉移和科技成果轉化,推進科技與產業、科技與經濟的緊密結合。四是從產業發展規律出發,把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和培育創新型產業集群國際競爭力作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化工作的突破口。這些做法和經驗為做好“十三五”各項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優化生態 領舞“雙創”新時代
記者:“十二五”時期,創新驅動發展成為國家戰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席卷全國。面對創新和創業這兩大工作,在構建創新創業生態環境方面,科技部火炬中心有哪些具體措施?
張志宏:“十二五”期間,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構建創新創業生態環境方面,科技部火炬中心按照中央的要求,在科技部的領導下,積極適應科技產業變革的新趨勢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需求,不斷調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手段,有力地支撐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以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氛圍的形成。
一是樹立新理念,從科技項目管理轉向創新創業服務。圍繞服務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使命,科技部火炬中心對內部機構和工作職能進行了相應調整,從過去主要通過科技項目資助企業,逐步轉變為營造創新創業生態環境,以優良的服務推進大眾創新創業。比如,今年科技部火炬中心主動承擔了“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首批支持了15個示范城市完善創新創業環境。
二是高舉新旗幟,推動“創業中國”行動在全國實施。2014年,科技部火炬中心啟動了“創業中國”行動,得到了各地方積極參與。今年年初,北京中關村率先啟動了“創業中國”中關村引領工程,之后成都啟動了“創業天府”行動,上海啟動了“創業浦江”行動,青島、西安及江蘇、河南等地也相繼開展了相關行動,全國的創新創業環境和文化氛圍得到很大改善和提升。
三是搭建新平臺,為創新創業者“牽線搭橋”。自2012年起,科技部火炬中心連續成功舉辦4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共有6萬家創業企業和團隊參賽,促成創業投資近100億元,銀行貸款授信逾200億元。目前,科技部火炬中心正在研究開展“創新大挑戰”活動,目的是通過“揭皇榜”的創新激勵方式,建立面向全社會的創新眾包服務平臺。
四是打造新載體,促進眾創空間蓬勃發展。今年,科技部火炬中心在科技部的統籌部署下,積極推進眾創空間建設。截至目前,各地報送的眾創空間超過200家,其中136家已經被納入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管理和服務體系。
五是建立新機制,科技金融服務成效顯著。2014年10月,科技部火炬中心聯合多家機構推出了“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路線圖計劃2.0”,目前已在14個國家高新區舉辦中國高新科技企業投融資巡回路演,與12個國家高新區及區域股權交易市場開展戰略合作。今年,科技部火炬中心聯合深交所啟動建設了中國高新區科技金融信息服務網絡平臺,形成了線下活動和線上平臺相結合的服務模式。
六是構建新格局,加快全國技術轉移體系布局。近年來,科技部火炬中心進一步加強國家技術轉移區域中心對各類技術轉移服務機構的集成集聚作用,為新形勢下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提供體系保障。截至目前,指導各地先后建立了11個區域中心,初步完成了全國技術轉移“2+N”體系布局,建立了453家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
七是開創新境界,實施國家高新區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工程。今年,科技部火炬中心啟動了國家高新區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工程,指導國家高新區科學研究和制定新時期的發展內涵和發展規劃,探索形成新的發展范式和創新路徑,為全國其他區域的創新發展提供示范,強化國家高新區在區域發展中的創新平臺和核心載體地位。
八是開拓新空間,發展壯大創新型產業集群。“十二五”期間,科技部火炬中心積極推進跨區域創新型產業集群協同發展,圍繞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領域,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創新型產業集群協同創新網絡;構建創新型產業集群國家示范、國家試點、地方培育三級協同推進工作機制;充分發揮集群骨干企業創新示范作用,完善集群產業鏈與企業鏈。
改革創新 高新區勇挑大梁
記者:作為科技部火炬中心最主要的一項工作,“十二五”期間,國家高新區的發展有哪些新舉措和新亮點?
張志宏:“十二五”期間,國家高新區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培育和發展創新型產業集群,探索了經濟發展新模式和輻射帶動周邊區域新機制,努力搶占世界高新技術產業制高點,已經初步具備率先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成為中國經濟中高速增長“穩定劑”的物質基礎和思想氛圍。具體來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和政策創新,是中國新一輪科技體制改革的旗幟。國家高新區在促進科技和經濟結合、科技和金融融合、人才聚集、新型創新組織發育、產城融合、國際化發展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改革探索。“6+4”、“新四條”、“黃金十條”、“科技新九條”等政策解放了科技生產力;集聚了一批市場化、社會化、專業化科技服務機構和園區運營機構;進一步深化“小政府,大服務”的理念,加大簡政放權力度,簡化創業企業注冊手續,創新管理體制和社會治理模式,積極向產業組織者轉變。
二是堅持提升經濟創造能力和提質增效,是經濟中高速增長的重要“穩定劑”。2014年,國家高新區營業總收入、工業總產值分別實現22.7萬億元、17萬億元,相比于“十一五”末分別增長114.1%、101.5%,年均增長分別達到21.0%、19.1%。其中56個國家高新區營業收入超過1000億元,13個國家高新區年均增速在30%以上,32個國家高新區年均增速在20%以上。
三是堅持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是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源。國家高新區探索了以“創業—孵化—集群”為核心的內生增長機制和產業組織創新。中關村下一代互聯網、上海張江集成電路等新興產業集群已具備國際競爭力。移動互聯網、物聯網、3D打印等新業態不斷在國家高新區涌現并高速發展。北京中關村、西安高新區、深圳高新區現代服務業占營業收入比例均超過25%。
四是堅持完善創新創業生態,是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先鋒。率先掀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浪潮,“天使投資+合伙人制+股權眾籌”模式正在成為我國的重要創業模式,創業“新四軍”日益成為創業主群體。2014年,國家高新區的1527萬名從業者中,大專以上學歷達54%。聚集了全國30%以上的企業研發投入和55%以上的企業研發人員,實現了全國50%以上的企業發明專利。
五是堅持產城融合綠色發展,是全國各地亮麗的城市名片。國家高新區經歷了從實現科技價值到經濟價值再到社會價值的轉變。基礎設施逐漸完善,城市配套功能不斷改進;社會治理模式不斷創新,產業社區、創業社區廣泛涌現;生態與環境建設持續推進。截至2014年年底,全國65家國家高新區通過ISO 14000環境體系認證,土地利用效率、投資強度和投資效益均處全國先進行列。
六是堅持擴大全球鏈接輻射,是全球創新網絡的重要樞紐和節點。搶抓創新全球化機遇,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戰略,集聚輻射全球創新資源能力持續提升。截至2014年年底,國家高新區入選中央“千人計劃”2703人,留學人員11.1萬多名,外籍專家1.4萬人,外籍常駐人員5.6萬人。越來越多的國家高新區在海外建立孵化器、海外產業園。
七是堅持戰略提升,是不斷增強戰略位勢、做好示范的路徑。新一屆中央領導高度重視國家高新區發展,多次考察國家高新區并作出重要指示。目前,國務院先后批復了11家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并將中關村先行先試政策推向全國。科技部自2013年實施國家高新區戰略提升行動,“三類園區”戰略提升行動目標進一步明確,科學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
記者:您曾說過,抓發展是當前國家高新區的首要任務,抓創新是國家高新區持續發展的動力之源,抓改革是國家高新區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如何理解這句話?
張志宏:“十二五”期間,國家高新區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與“十二五”初期相比,當前國內外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此,“抓發展、抓創新、抓改革”就是針對當前形勢提出的核心任務。
當前,受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和國內經濟下行壓力的影響,國家高新區創新發展也面臨很多挑戰。在經濟新常態下,國家高新區更應高舉發展大旗:一是要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二是發展新產業、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培育新發展動力;三是支持高速成長企業的發展,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中心和產業高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因此,面對新形勢和新使命,國家高新區要堅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統籌推進科技、管理、品牌、組織、商業模式等全面創新;要做好協同創新,成為“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當前經濟發展三大戰略的重要支撐;要不斷打造和完善創新平臺,提高對區域創新與發展的支撐能力。
事實上,國家高新區本身就是改革的產物,改革也是國家高新區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當前,國家高新區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理順管理體制,堅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在政策創新方面,繼續發揮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先行先試平臺功能,加強政策研究與推廣。
因此,我認為,“十三五”期間,國家高新區要進一步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水平,努力實現國家高新區的轉型升級和戰略提升。具體是:提升發展眾創空間,積極推進大眾創業,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完善科技金融鏈條,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構建活力產業體系,建設產業科技社區,擴大全球鏈接輻射,深化機制體制改革。
緊跟時代 謀劃“十三五”新發展
記者:回顧“十二五”火炬工作,您認為哪些方面還有待加強?
張志宏:綜合來看,在做好做實發展規劃、完善創新政策理論體系、健全工作運行機制等方面還有更大提升空間,在對高新技術產業化規律認識、推進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發揮好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功能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
具體來說:一是在創新創業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以及黨中央、國務院服務科技創新工作的歷史使命的認識方面需要加強;二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要求和科技體制改革的工作部署的理解和落實方面需要加強;三是在當今世界最新涌現的創新發展趨勢和高新技術產業化工作自身運行規律帶來機遇的把握方面需要加強;四是在運用社會資源服務創新、加強協同創新能力、利用公共政策支持創新等方面需要加強;五是在深化內部改革、加強組織建設和提升服務能力方面需要加強。
記者:展望“十三五”,火炬工作將如何謀劃新一輪創新和發展?
張志宏:“十三五”期間,火炬工作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積極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理念所推出的一系列重大政策舉措,加快落實好科技改革創新重大部署,不斷開拓火炬工作發展新篇章。
一是高擎火炬旗幟,夯實高新技術產業化體系。堅持發展為第一要務,大力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堅持統籌兼顧,處理好高新技術產業化載體、主體、服務體系和政策體系之間的關系,不斷豐富和夯實高新技術產業化體系,不斷激發和調動以企業為核心的一切創新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形成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合力。
二是把握時代特征,構建創新創業良好生態。正確認識當前創業大爆發、創新大繁榮、創新全球化的時代特征,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開展。推動眾創空間與孵化器、加速器和高新區互聯互通、共同發展,拓展創業孵化新空間;推動落實《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和促進高等學校、科研機構技術轉移轉化,增加技術創業新供給;推動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創新的協同促進,催生聯合發展新動力;推動完善資本加速催化創新創業的支持機制,建立科技金融新體系;推動營造尊重創新、鼓勵創新、崇尚創新、敢于創業的社會文化。
三是擴大開放合作,健全協同創新工作機制。全面實行“火炬+”戰略,面對創新組織模式發生的新變化和創新向多元主體開放式參與轉向加速的新趨勢,提升火炬工作的開放合作水平;堅持開放發展,完善合作機制。主動參與京津冀、“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科技創新改革試驗區等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深化對高新區、創新型產業集群、縣域經濟區科技創新的服務,加強與重點大學院所、大型央企、商業銀行、證券交易所、科技地產集團、國際組織等不同類型創新群體、創新組織的廣泛交流合作,廣泛參與和組織全國“雙創周”、中國創新創業大賽、中國創新挑戰賽等創新活動;不斷拓展創新創業的發展空間,以廣闊視野、更開放的姿態推動火炬工作。
四是深化改革,提升創新服務供給水平。配合事業單位改革總體要求和工作進度,切實加快工作職能轉變,加大服務產品創造和供給,進一步優化服務和提高效能,加強服務型組織建設;進行組織模式和服務手段創新,建設火炬眾創云平臺,集聚創新資源,集成專業機構,用線上線下服務相結合的方式為企業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務,構建共建共享的創新創業服務新格局,加快平臺型組織建設;重視知識經濟的基本特征,更好地運用火炬體系和相關大數據資源開展企業成長規律、產業轉型實踐、創新政策經驗等方面的研究,發揮好火炬作為開放研究平臺和政策創新平臺的作用,創造更多政策供給引領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推進研究型組織建設。
摘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