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世界經濟仍處于金融危機后的深度調整期,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習近平主席在G20安塔利亞峰會上題為《創新增長路徑 共享發展成果》的發言,精準把脈世界經濟形勢并對癥下藥,為促進全球經濟增長開出了四劑良方。中國在G20舞臺上貢獻的中國方案,備受國際社會矚目。國際輿論普遍認為,這給世界經濟指明了正確的前行道路,有利于世界經濟的復蘇和可持續發展。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今年以來已4次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測,從年初的3.8%下調到現在的3.1%,這是6年來最低的增度。IMF等權威國際機構認為,全球經濟的潛在增長能力較危機前還有較大差距,甚至可能出現“新平庸”。如何避免“新平庸”、破解全球經濟增長難題,作為國際經濟合作的主要論壇,G20一直在努力思考對策。中國在此次峰會上開出的四劑良方,即加強宏觀經濟政策溝通和協調、推動改革創新、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和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為G20從危機應對機制向長效治理機制轉變指明了方向,為世界經濟平衡、包容和可持續發展指出了新路徑。這四劑良方切中肯綮,找到了解決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的關鍵,既著眼于各國當前的穩增長需求,又放眼未來的添動力謀劃,可謂標本兼治,展現了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中國智慧。
可貴的是,在促進全球經濟增長方面,還有備受矚目的中國貢獻。中國以身作則,發揮表率作用,以實際行動承擔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重任。國際社會有目共睹,在世界經濟最困難的時刻,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在2009年至2011年間超過50%;進入新常態的中國經濟,仍是世界經濟的重要動力源,貢獻超過30%。中國奉行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將自身的發展成果與世界各國分享。中國與各方共同大力推進的“一帶一路”建設,有利于沿線各國創造需求和就業,推動世界經濟整體復蘇。近期,一批“一帶一路”重大合作項目扎實推進,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D線、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等項目進展順利,中白工業園、中馬欽州產業園、中埃蘇伊士經貿合作區等園區建設提速,這在促進相關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為全球經濟增長注入了新動能。
作為全球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壓艙石和全球經濟治理的重要參與者,中國新近公布了“十三五”規劃建議,推出了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政策舉措,強調中國將繼續大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釋放新需求;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分享經濟;構建產業新體系,實施《中國制造2025》;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等等。毫無疑問,“十三五”規劃將具有全球意義,在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強大動力的同時,也為世界經濟釋放出巨大需求,用正能量推動全球經濟強勁、平衡、可持續增長。
摘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