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許多國家將創新驅動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力圖進一步增強自身的創造力,掌握在國際經濟、科技競爭中的先機。作為全球最發達的經濟體,美國一向走在世界創新前列。但進入21世紀以來,美國創新相對優勢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使其產生強烈的危機感。為了應對挑戰,美國近期發布了新版創新戰略,提出加強創新生態系統建設,并重新確定目標與實現路徑,以保持國家核心競爭優勢、推進經濟持續增長
居安思危推動創新
美國政府認為,創新與技術變革是推進生產力與經濟長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量,必須持續創新,美國未來經濟增長和國際競爭力將依賴于創新能力。尤其在奧巴馬擔任美國總統以來,美國政府始終將創新作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的核心。從2009年首次發布國家創新戰略,到2011年進行修訂,再到這一次重新修訂,以及奧巴馬歷年的國情咨文,創新始終是重要的關鍵詞,這體現了美國政府在保持國家核心競爭優勢、推進經濟持續增長方面的迫切感。
美國有著深厚的創業文化基礎與適應創新經濟的勞動力市場,擁有創新生態系統的所有核心要素。美國企業的冒險精神文化也是美國經濟的驅動力,將許多新觀點帶入市場;美國工商企業去年創造就業崗位的速度處于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最高水平;美國的研究型大學在世界上占據絕對優勢,全球20個最好的研究型大學,美國獨占16個;美國的企業家吸引了全球40%的風險投資,美國的高端制造業占有世界27%,繼續保持這一領先地位有助于帶動更快的經濟增長,提高生產率,創造更多的高薪就業崗位。
但美國政府也注意到經濟領域的競爭對手正在大幅增加研發投入,對這一趨勢產生了強烈的危機感。因此認為,為了促進經濟增長,需要在創新領域增加投資,需要通過新的創新戰略,激勵各個階層的年輕人成為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四大領域的行家里手;需要進行綜合的移民改革,確保移民能夠繼續對經濟作出貢獻;公共與私人領域需要新的措施確保更多的美國人參與創新經濟并從中受益;支持私人部門在創造新的行業與就業崗位的努力。
注重共享構筑生態
目前,美國的創業生態系統需要更廣泛的參與。美國風投支持的新創企業主要集中在如波士頓、洛杉磯、紐約、舊金山與硅谷等少數幾個地區,包括華盛頓特區在內的許多地方在吸引創業家方面存在很大挑戰。雖然女性大學生的比例已經占據60%左右,但是女性企業家比例不到3%。根據最近的調查,87%的風投支持的新創企業家是白人,12%是亞裔,不到1%的是非洲裔。美國經濟學家認為,打破地區、人種、性別的不平衡,才能讓全體美國人參與創新進程,美國才能保持長期創新,實現經濟持續發展。
此外,美國的創新生態系統也面臨重大挑戰,尤其需要為先進制造業回歸美國重建一個“工業公共資源”,將所有的美國人和所有的地區整合進創新進程。“工業公共資源”由大學、大公司、工業聯合體、供應商、制造商和技術研究中心提供。這種工業公共資源對把想法與創新轉化成高品質、有成本競爭力的產品至關重要。在經濟衰退之后,美國制造業的回歸令人矚目。在經歷10多年的下滑之后,美國制造業正在復活,一些企業回流美國,新的工廠也開始出現。但是經歷了數十年的工廠外遷,美國境內的研發、工程、生產能力已經嚴重不足。為了恢復生物科技、制藥、先進材料、清潔能源等領域的未來創新能力,必須重建工業公共資源。
為此,美國創新戰略將致力于創建一個更具創造性的美國,指出要在分享經濟成果方面進行投入:要增進創新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支持全美各地的區域性的創新生態系統,促使美國民眾提升技能,掌握網上學習、高級培訓科技等新做法,促進新一輪先進制造業,確保為美國工人提供高質量、報酬優厚的就業崗位。美國政府也一再強調,此次的創新戰略是一個專注于共享繁榮的戰略,可以使所有民眾都能獲取對創新經濟作出貢獻并且共享繁榮的工具與機遇。美國經濟將會因更多的人參與創新進程而受益,每個人都有機會分享創新經濟的果實。
增加投資挖掘潛力
美國總統奧巴馬的經濟顧問委員會最近評估,如果美國將二戰后到上世紀70年代的生產力快速增長步伐保持到今天,美國每個家庭將會平均增加3萬美元的收入。他們認為,盡管美國的創新經濟已經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但潛力尚未完全挖掘,需要進一步增加研發投入為創新注入動力。
美國政府在新的創新戰略中指出,美國企業在諸如智能手機等產品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固然可喜可賀,但是也需要認識到政府數十年來在研究開發上的投入為新產品的發明打下了科技基礎,如互聯網、全球定位系統、語音識別、人工智能等。雖然企業必須在發明創造商業化方面投入巨資,但是它們的第一個市場經常得到政府的支持。缺少政府的投資,許多新產品可能不會進入市場,更不用說走向全球。因此,美國的創新生態系統不僅要求承擔風險、企業家具有遠見與商業頭腦,還需要政府投資構建的創新模塊。例如,政府資助的研究型大學和國家實驗室生成了一系列的新思想、新方法與突破性技術,由私人部門將其中的一部分商業化。這方面的投資同時培養了下一代的科學家與工程師,這些人中的大部分最終會前往私人企業工作,從而加強了企業的科研水平。
此地分析人士認為,美國政府早在2011年版本的創新戰略中,就開始強調加大對研發的支持力度,認為創新研發可以產生龐大的“溢出”效益,極大地促進經濟增長。此次新修訂的創新戰略顯示,美國政府對研發的投資,特別是對基礎研究的投資,比以往更為重視。尤其美國政府對物理與數字基礎設施的投資,不僅對經濟活動極為重要,也使新產品與商業模式不可或缺。例如,在寬帶普及、下一代數字基礎設施開發方面,美國政府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美國創新戰略的關鍵要素和重點領域
六大關鍵要素
一、投資創新基礎要素。包括:在基礎研究方面進行世界領先的投資;推進高質量的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的教育;開辟移民路徑以幫助推動創新型經濟;建設一流的21世紀基礎設施;建設下一代數字基礎設施。
二、激發私營部門創新。包括:加強研究與實驗稅收抵免;支持創新的企業家;確保適當的創新框架條件;將公開的政府數據授權于創新人員;從實驗室到市場,資助研究商業化;支持區域性創新生態系統的發展;幫助創新的美國企業在國外競爭。
三、營造一個創新者的國家。通過激勵獎勵激發美國民眾的創造力,通過多種方式挖掘創新人才。
四、創造高質量就業崗位和持續經濟增長。技術創新是美國經濟增長的關鍵來源,將加強美國先進制造的領先地位、投資未來產業、建設包容性創新經濟列為優先領域協調工作,以期對就業崗位和經濟增長有重大影響。
五、推動國家優先領域突破。在國家優先領域創新影響的最大化意味著確定重點投資領域能夠取得變革性結果,以滿足國家和世界面臨的挑戰。
六、建設創新型政府服務大眾。借助于人才、創新思維及技術工具適當組合,政府能夠為民眾提供更好的服務效果。具體行動包括:采取創新的工具包解決公共部門問題;在創新實驗室培育創新文化革新;通過更高效的數字服務傳遞,為美國民眾提供更好的服務;提升政府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推動社會創新。
九大重點領域
一是先進制造。美國政府提出全面的議程加強美國制造業,推出國家制造業創新網絡來恢復美國在高精尖制造業創新中的領先地位,重新投資供應鏈創新,支持擴大技術密集型制造業公司等。
二是精準醫學。精準醫學協助臨床醫生更好地理解病人的健康程度,疾病細節和身體狀況,更好地預測哪些治療方法最有效。2016年,美國財政預算投資2.15億美元啟動精準醫學倡議,在保護個人隱私的前提下,推動基因體學、大型數據集分析和健康信息技術的發展。
三是大腦計劃。通過基因對大腦進行全方位的認知,協助科學家和醫生更好地診斷和治療神經類疾病,2016年美國財政預算3億美元支持大腦計劃。
四是先進汽車。要突破在傳感器、計算機和數據科學方面的發展,把車對車通訊和尖端自主技術投入商用,同時加速先進汽車技術開發和部署應用,2016年美國財政預算加倍投資汽車技術研究、提升全自動汽車的性能和安全標準。
五是智慧城市。越來越多的社區管理者、數據科學家、技術人員正和企業聯合建立“智慧城市”。2016年美國財政預算將投資3000多萬美元用于智慧城市新研究和部署智慧城市設施。
六是清潔能源和節能技術。美國政府決定通過部署和開發清潔能源技術、鼓勵投資傾向氣候變化解決方案,進一步提高能源利用率,在保證提升美國能源安全的前提下,繼續保持新能源生產量增加這一勢頭。
七是教育技術。目前,美國教育領域科技的使用與其他領域技術的使用程度之間差異顯著。美國總統奧巴馬提議為99%的學生在2018年之前接通高速寬帶網絡。此外,美國2016年將投資5000萬美元建立教育高級研究計劃局。
八是太空探索。除了在2017年之前重點投資發展商業載人太空運輸技術外,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開始支持多項項目,例如保護宇航員免受太空輻射的研究、先進推進系統研究、研發讓人類在外層空間能生存的能源生產、氧氣制造和水生產等相關技術。2016年,美國財政預算12億美元用于美國宇航局的商業航天計劃,7.25億美元用于美國宇航局的太空技術任務理事會。
九是計算機新領域。高性能計算有助于改善公共服務,推動經濟發展,提升社區環境和安全,促進科學發現,美國制定了國家戰略性計算機計劃。此外,美國政府將繼續致力于促進下一代通用技術的發展,如納米技術、機器人技術和自動化系統,先進材料、生物學和工程學等。
摘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