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時期,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表現在內銷比重提升、內資企業貢獻率增大、一般貿易比重提高、產品結構走向高端等方面。但同時,集成電路對外依存度仍然高達90%。業內人士認為,電子信息業在未來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的同時,也要自主發展與國際合作并重,盡快融入全球集成電路產業體系和生態系統中
在12月3日舉行的全國電子信息行業工作座談會上,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司長刁石京表示,“十三五”時期,要推動電子信息與傳統領域融合創新,以應用促發展,提升產業支撐國家戰略保障能力。“要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大力發展智能工控系統、工業機器人等核心技術產品和智能裝備系統,加快提升生產過程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能力,推進生產線柔性改造和智能工廠建設,支撐中國制造。”刁石京說。
助力中國制造升級
《中國制造2025》把智能提升中國制造業整體競爭力作為主要目標,并把“新一代信息技術”列為要重點發展的十大領域之一。
“十三五”規劃建議也提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實施《中國制造2025》。引導制造業朝著分工細化、協作緊密方向發展,促進信息技術向市場、設計、生產等環節滲透,推動生產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細轉變。
“《中國制造2025》的實施,推動我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加速邁進,需要在集成電路、信息通信設備、操作系統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實現突破,加快發展應用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钡笫┱f。
對于智能制造來說,電子信息產業既是技術產品提供方,也是需求應用方。電子信息業是智能制造解決方案的提供方,通過與傳統制造業融合滲透,改造提升其競爭力;同時,電子信息產業自身也需要智能制造升級,優化制造流程,提高制造水平。
也就是說,“十三五”時期,在助力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的同時,我國電子信息產業也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刁石京表示,黨的十八大提出“發展現代信息技術產業體系”,這個體系是在現有的電子信息產業基礎上,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為引領,實現軟硬一體化、產品與網絡融合、產業與服務互動。
集成電路力求突破
作為全球電子制造業大國,集成電路卻一直是中國最主要的進口商品之一,對外依存度高達90%,也因此被業界稱為“缺芯之痛”。
集成電路產業是一個投入大、周期長的“燒錢”產業,工藝提升、產能擴充以及技術研發的突破,都需要長期連續的、大規模的資金支撐。因此,2014年9月,國開金融、中國煙草等多家企業共同投資設立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拉動首批上千億元資金投入集成電路產業。
“《中國制造2025》也明確提出‘推動集成電路及專用裝備發展’,把集成電路產業放在重點聚焦發展的十大領域的首位,以求實現突破?!惫ば挪扛辈块L懷進鵬說。
據統計,2014年中國集成電路市場規模首次突破萬億元級大關,約占全球市場份額的50%。2015年1至9月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為2540.5億元,同比增長19.5%。預計2015年市場規模將達1.2萬億元。
目前,我國系統級芯片設計能力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逐步縮小,封裝技術接近國際先進水平,部分關鍵裝備和材料實現從無到有,被國內外生產線采用。2014年海思半導體進入全球設計企業前10名。中芯國際成為全球第五大芯片制造企業,連續3年保持盈利。
“向以集成電路和軟件為核心的價值鏈核心環節發展,既是產業發展轉型升級的內部動力,也是市場激烈競爭的外部壓力?!睉堰M鵬表示,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打造從基礎研究、工藝技術、材料與裝備制造到整機及應用的完整創新體系;要把自主發展與國際合作并重,融入全球集成電路產業體系和生態系統中。
融合創新提速加碼
“十二五”時期,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抓住了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重大機遇,產業規模增長較快。2014年,我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3萬億元,較2010年的63945億元增長61.1%,4年間年均增速為12.6%。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主要指標在“十二五”期間增幅逐步收窄,特別是進入2015年后面臨嚴峻的下行壓力。據統計,2015年前三季度,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實現銷售產值80454億元,同比增長8.5%,低于上年同期1.7個百分點;出口5556億美元,同比下降0.6%。
“但也要看到,電子信息制造業結構調整成效明顯,表現在內銷比重提升、內資企業貢獻率增大、一般貿易比重提高、區域結構優化、產品結構走向高端等方面?!钡笫┱f。
電子信息產品向高端發展,智能化趨勢凸現。國內生產的手機中智能手機的比例已經超過80%,彩電中智能電視的占比超過70%,智能手表、智能眼鏡等新型可穿戴設備以及智慧家庭等領域快速成長。
摘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