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初,世界新技術革命浪潮席卷全球,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飛速發展,開啟了一個以信息化為特征的新經濟時代。軟件產業作為信息產業的核心和經濟社會信息化的基礎,是中國經濟實現騰飛的開山之“器”,得到中央及有關部委的高度重視與大力支持。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正是伴隨著我國經濟騰飛的步伐從醞釀起步到發展壯大。
今年,國務院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計劃的指導意見》、《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中國制造2025》等戰略舉措,大力推動互聯網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拓展,加速提升產業發展水平,構筑經濟社會發展新優勢,培育和催生經濟發展新動力。國家新的戰略舉措為火炬軟件產業基地帶來又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提出了新目標和新任務。總結過去,展望未來,火炬軟件產業基地將抓住機遇,創新思路,認真落實中央有關部署,以嶄新的姿態步入發展新征程。
激勵引領創新
規模效益“雙豐收”
建設國家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是科技部推動軟件產業化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旨在依托各級政府的支持,以市場為導向,集成科技創新資源,營造良好環境,培育企業創新創業,提高創新能力,促進軟件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目前,火炬軟件產業基地已經走過了20年的光輝歷程。20年來,火炬軟件產業基地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有效整合創新要素,不斷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大力推動軟件科技創新和軟件產業化。基地在探索中前行,在實踐中成長,耕耘不止,創新不息,成就輝煌。截至2015年1月,火炬軟件產業基地總數達43個,分布在全國26個省區市,其中東北地區6家,東部地區23家,中部地區6家,西部地區8家。基地入駐企業3.9萬家,從業人員296萬人。2014年實現總收入2.38萬億元,利稅總額3611億元,出口創匯334億美元。
隨著各項措施的穩步推進,火炬軟件產業基地規模效益不斷提升,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力量。截至2014年年底,火炬軟件產業基地總收入達2.38萬億元,與2000年的451億元相比,增長50倍以上,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2%。基地總收入與GDP的比值從2000年的0.51%上升到2014的3.77%,呈現穩定增長態勢。2014年,總收入超千億元的基地有9家,占基地總收入近七成。
多年來,火炬軟件產業基地堅持走創新驅動發展的道路,集成各類科技資源,加大研發投入,支持企業研發創新。2014年,火炬軟件產業基地科技活動經費支出總額為1914億元,2006-2014年復合增長率26.17%。基地研發經費支出總額為1226億元,用于軟件研發的經費支出總額為784億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基本保持在5%左右,為軟件產業基地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通過支持各類研發和創新活動,大量技術難關得以攻克,行業應用能力不斷提升。目前,火炬軟件產業基地在集成電路設計、高端數字裝備、網絡通信、高性能計算等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軟件在信息安全、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健康管理、汽車電子、石油化工、文化創意等行業應用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基地在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嵌入式軟件、服務外包等方面形成了專業化特色,為我國軟件科技創新和產業化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在鼓勵創新的同時,火炬軟件產業基地非常注重引導軟件企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軟件創新成果不斷涌現,自主版權收入不斷提高。2014年,基地內企業累計擁有軟件著作權登記數152761項,累計擁有發明專利56168項,擁有軟件產品登記數113232項,自主版權軟件收入為6521.8億元,占軟件收入的比重達37%。
匯資源優環境
力做企業發展助推器
火炬軟件產業基地作為區域發展軟件產業的集聚地,形成了以軟件產業發展為主體的產業格局。2014年,火炬軟件產業基地實現軟件收入1.76萬億元,約占全國軟件產業收入的50%,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8%。軟件收入超過500億元的基地有11家,其中超過1000億元的基地有4家,大型基地的帶動作用突出。火炬軟件產業基地在全國軟件產業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成為推動我國軟件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為促進基地企業不斷成長,火炬軟件產業基地匯集各項政策和資源,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據了解,除建立孵化器外,火炬軟件產業基地注重加強和完善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引入各類科技服務機構,提供公共技術、投融資、知識產權、成果轉化、市場拓展、人才培訓等各類專業化服務。同時搭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整合區域軟件創新資源,建立共享機制,大幅度降低了企業,特別是中小微軟件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門檻。截至2014年年底,火炬軟件產業基地在孵企業8158家,占基地企業總數的20.8%;在火炬軟件產業基地入駐的3.9萬家企業中,小微軟件企業占77%以上,基地在孵化和培育小微企業成長方面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成為初創企業和小微企業成長的搖籃。
在培育和扶持中小微軟件企業成長壯大的同時,火炬軟件產業基地更加關注龍頭企業、骨干企業的發展,在稅收政策、科技項目申報、上市融資、人才激勵等方面積極予以支持。2014年,火炬軟件產業基地擁有骨干企業135家,營業收入超過億元的企業2155家,超過10億元的企業423家,上市企業466家。基地骨干企業、龍頭企業成為軟件產業化發展的中堅力量。一批有較強行業應用背景的骨干企業,形成了以標準、研發、應用和服務為關聯的企業聯盟。通過并購、上市等活動,登陸資本市場、籌措發展資金,優化管理水平,開展創新合作,共同做大做強,推動軟件產業蓬勃發展。
為全面提升軟件產業基地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培養和造就一批適應國際市場競爭的軟件企業,科技部火炬中心于2003年率先提出并實施了一系列旨在促進軟件出口、促進引進外資、促進企業海外發展的具體措施。通過實施“中國軟件歐美出口(COSEP)工程”,認定軟件外包基地和軟件外包企業,引導成立“火炬IT服務創新聯盟”,組織軟件出口國際會議、聘請海外專家咨詢指導等手段,培育軟件出口“國家隊”,大力推動火炬軟件產業基地邁上新臺階,為推進基地和軟件企業的國際化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嘗試,樹立了軟件出口國家品牌。
2014年,火炬軟件產業基地軟件出口總額超過206億美元,與2003年實施“中國軟件歐美出口工程”當年的4.8億美元相比,增長了42倍。
新舉措新機遇
揚帆逐浪再起航
回眸過去,火炬軟件產業基地秉承創新理念,積極探索、不斷實踐,通過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優化發展環境、完善服務功能、搭建技術平臺等手段,引導和扶持企業創新創業、集聚發展,推動軟件產業規模不斷擴大,領軍人才快速成長,企業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創新成果持續涌現。火炬軟件產業基地探索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軟件產業化道路,為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區域經濟增長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新時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戰略舉措為火炬軟件產業基地帶來新的機遇。火炬軟件產業基地將繼續秉承創新理念,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有關部署,搶抓機遇,繼續整合資源、強化創新創業支撐、培育新型業態,激發創新活力,為基地的創新發展注入新動力。
強化創新創業支撐。火炬軟件產業基地要將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作為加快發展、改善民生的重大戰略納入當地經濟發展全局規劃中,完善和落實市場準入、證照辦理、稅費減免等政策措施,支持創業。同時,積極搭建創業平臺,開設綠色通道,為小微企業和創新團隊提供支持服務。
積極發展眾創空間。火炬軟件產業基地要充分發揮互聯網開放創新優勢,調動各方力量,支持創新工場、創客空間等眾創空間發展。通過市場化方式構建創新與創業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孵化與投資相結合的眾創空間,為創業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工作空間、網絡空間、社交空間和資源共享空間。
支持開放式創新。火炬軟件產業基地要進一步聚集各類科技資源,充分發揮骨干企業的創新驅動作用,鼓勵產學研合作,把握市場需求,加強創新資源開放共享,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協同創新。
加強創新能力建設。火炬軟件產業基地要大力支持軟件技術創新聯盟建設,發揮龍頭企業作用,建設關鍵技術和跨領域創新平臺,攻克關鍵技術,加大基地所在地區重大軟件科研基礎設施開放力度。
深化國際合作。火炬軟件產業基地要繼續堅持“引進來”、“走出去”,優化配置國際創新資源,借鑒國際優勢資源和管理經驗,搭建開放合作的新平臺,深化軟件創新創業國際合作。
摘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