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將于9月24日發布《2010年世界發展報告》,呼吁發達國家帶頭減排,但一些民間社會團體仍對世行在氣候金融活動中所扮演的經紀人角色高度懷疑。
據國際新聞社報道,世行的報告將提出世行及其會員國的年度發展優先領域,并可能對將于12月在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大會的談判產生影響。
“發展中國家不成比例地受到了氣候變化的影響,這個危機不是它們制造的,它們為此所做的準備也是最不充分的。”世界銀行行長羅伯特?佐利克(Robert Zoellick)在該報告的官方新聞發布會上承認說,“鑒于此,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達成)一個公平的交易極其重要。”
非政府組織“國際樂施會”的高級氣候變化顧安東尼奧?希爾(Antonio Hill)也認同將氣候變化政策與發展相結合的必要性。
世行的報告闡述了“國際社會對氣候變化的反應會如何加強而不是破壞世界上最貧窮國家的發展”,希爾對此表示贊揚。
“地球之友”的國際金融運動協調員凱倫?奧倫斯坦(Karen Orenstein)也同意發達國家必須在減少排放方面做出更多承諾。“發達國家目前亮出的底牌完全不足以解決氣候變化問題。”她說。
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的前期談判中,高收入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沖突很普遍,雙方都要求對方接受更高的減排目標。
發展中國家認為,作為全球變暖的主要貢獻者,工業化國家具有承擔責任的歷史義務。反過來,工業化國家則表示,在欠發達國家進行減排更具成本效益,因此扭轉全球變暖趨勢的努力應該從首先從這些國家開始。
世行在報告中推薦了一個折衷方案,使發展中國家能夠在國家政策方面做出改變,而非承諾一個嚴格的減排目標。這些政策選項可能包括確立可再生能源目標或者減少森林砍伐等。
非營利機構皮尤全球氣候變化中心的國際戰略副總裁埃利奧特?迪林格(Elliot Diringer)說:“這個更靈活的方法可以讓發展中國家提出更適合其發展進程的承諾。”
目前,世界銀行在全球大部分氣候金融活動中充當了一個經紀人的角色,并且還在持續擴張這種能力。然而,很多非政府機構對于世界銀行在緩解氣候變化過程中所起的作用頗多微詞。
“對于氣候金融而言,世界銀行是一個錯誤機構。”奧倫斯坦說。
很多發展中國家的領導人呼吁組建一個新的機構,由《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管理,為氣候變化行動籌措資金。
《2010年世界發展報告》提倡加強現有的由世行管理的全球氣候金融機制,包括極具爭議性的清潔發展機制。這項碳排放限額和交易機制允許發達國家投資發展中國家的減排項目,以抵消自身的污染排放。不
過,接受清潔發展機制資助的工程中有三分之二并沒有對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做出實際貢獻,非政府組織“國際河流”的氣候科學家帕雅莉?帕雷克(Payal Parekh)說。
這些工程缺少證明清潔發展機制的投資是排放減少先決條件的證據。有很多清潔發展機制資助的工程甚至不需要該機制來支付賬單。
盡管世行表示正在努力推動清潔發展機制的改革和擴增,但帕雷克并不認同。“如果一個項目的基本概念有缺陷,那么改革是不可能的。”她說。
帕雷克表示,清潔發展機制在很大程度上沒有能夠減少全球排放,反倒提供了“額外補貼給那些不管怎樣都會實施的工程”。
《2010年世界發展報告》還強調了要正確進行資源管理的重要性,因為氣候變化導致水、土地和能源變得越來越稀缺。可持續的農耕方式,包括生態農業,或者劃出不耕種的土地以促進生物多樣性等方法都在報告中有所闡述。
此外,報告還提議了3項促進能源保護的主要政策戰略:提高能源價格、激勵公用事業增進效率、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清潔技術。
也許關于資源討論最有爭議的方面就是世行在水保護問題上的立場。報告提倡將水壩工程作為供應水電以及對抗干旱和洪水的一種途徑。
但奧倫斯坦表示,大規模水壩工程給社會和環境造成負面影響的例子比比皆是。而且,現在已知位于熱帶氣候的大型水壩會產生大量甲烷。
巴西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人為引起的全球變暖有超過4%要歸咎于全球52000座大型水壩,這使得水壩成為氣候變化污染的一個主要來源,國際河流組織的執行主管帕特里克?麥考利(Patrick McCully)說。
《2010年世界發展報告》在尋找氣候變化全球解決方案方面有待發揮重要的作用,埃利奧特?迪林格說。“這份報告反映了當前的廣泛認知:氣候和發展本質上是相關聯的,我們必須將兩個問題結合起來考慮,而不是在二者之中選擇其一。“他說。
不過,問題在于,世界銀行是否是解決這些至關重要問題的正確機構。凱倫?奧倫斯坦表示:“在能夠參與解決這些問題之前,世界銀行需要自我改進,看看它們的投資組合如何為遏制氣候變化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