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國家科技獎勵大會隆重召開。過去的一年,廣大科技工作者堅持科技創新,奮力開拓,科技戰線取得了輝煌成就。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機總裝下線,超級計算機破世界紀錄蟬聯“六連冠”,科學家研制的暗物質探測衛星發射升空,屠呦呦成為我國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一系列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在世界科技舞臺上展現出中國科技的蓬勃生機,令人振奮,催人奮進。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決定著中華民族前途命運。”黨中央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開啟了我國全面發展的新篇章。在這場創新驅動發展的深刻變革中,科技創新居于引領的地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經濟社會取得了巨大發展,經濟總量已居世界第二,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都邁上了新臺階。然而,我們也看到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仍然突出,關鍵領域核心技術自主研發能力還有待提高,實現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質變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我們只有堅持創新引領發展,才能夠擺脫過多依靠要素投入推動經濟增長的路徑依賴,也才能夠應對經濟新常態的各種挑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真正成為經濟強國、創新大國。
國家科技獎,是國家設立的最高科技獎項。對全社會科技創新活動起著導向作用。獎勵制度設立以來,獎勵了一大批在我國科學技術活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組織。吳文俊、袁隆平、王選、黃昆等著名科學家,成為科技工作者的楷模,一大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原始創新成果,提升了我國科技大國形象,“載人航天”“探月工程”“青藏鐵路”“高速鐵路”等一大批高科技產業成果,引領著我國新興產業發展,使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以京滬高鐵為代表的高鐵品牌,已經成為國家高科技的“亮麗名片”。在鼓勵原始創新、自主創新,推動科技與經濟結合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此次科技獎勵大會展示的成果,一以貫之地體現了科技創新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引領作用,同時更加突出鼓勵青年科技人才脫穎而出,激發全社會“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情。
放眼全球,國際金融危機之后,世界經濟復蘇持續乏力。當前,世界范圍內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以綠色、智能為特征的群體性技術不時有新突破,重大創新也不時出現。戰略決定方向。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已經為我國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黨中央的這一決策,高瞻遠矚,審視國際國內大勢,為我國利用好戰略機遇期,實現現代化建設的彎道超車提供了新動力。廣大科技工作者一定要在這場全球的創新競賽中,扎實努力,主動作為,為早日把我國建成創新型國家,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中國夢而作出無愧于時代的新貢獻。
記者:請介紹一下2015年國家科技獎獲獎總體情況?
獎勵辦: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有295個項目(含3個創新團隊)和7名外籍專家獲獎。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42項,國家技術發明獎66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87項。按照評審規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每次授予不超過兩名科技成就卓著、社會貢獻巨大的科技工作者。2015年該獎空缺,這是評獎15年來出現的第二次空缺,上一次是在2004年。
同時,2015年獲獎項目總數進一步減少,總數比2011年減少21%,進步獎減少近100項,減幅近35%。
記者:本屆評獎在強化科技獎勵導向作用方面有何舉措?
獎勵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在營造創新氛圍、促進科技進步、推動科技支撐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本屆在政策導向方面的舉措有:繼續突出對青年人才和創新團隊的獎勵。堅持對青年人才的激勵,自然獎連續3年為40歲以下青年科技人才開辟不受指標限制的推薦渠道。限制完成人報獎頻次,倡導潛心研究。在延長報獎間隔方面加大力度,規定2013年、2014年獲獎項目的前三完成人,不能作為前三完成人推薦2015年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首次開展經濟效益核查試點工作,引導學術誠信。針對社會反映“經濟效益虛高”“應用情況不實”等可能存在的問題,首次組織開展對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通用項目的直接經濟效益、應用情況真實性的核查試點。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進行核查,為后續建立一套更加科學合理的經濟效益核算方法與核查機制提供了有益探索。
記者:本屆評獎在評審組織的設置上有哪些特點?
獎勵辦:近年來,國家科技獎勵不斷推進評審機制和管理機制創新,本屆在評議方式、流程管理和社會參與等方面進一步加強改進,主要體現在以下5個方面:
一是在網評階段增加對發明獎、進步獎項目撰寫評審意見,供后續評審專家參考;二是會評提前開放評審系統,給予專家更多時間熟悉項目材料,從而使提問更加精準;三是擇優動態遴選會評組長,明確組長職責和任務;四是繼續組織公眾旁聽活動;五是擴大行業咨詢范圍,行業領域覆蓋范圍比2014年擴大了一倍。
為提高獎勵評審工作透明度,初評后首次采用新聞發布會的方式公布初評結果,并首次公布會評專家名單。科技部、獎勵辦網站和微博、微信平臺同步發布消息,多家中央級媒體宣傳報道。(光明日報北京1月8日電 光明日報記者 葉樂峰 陳海波)
摘自《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