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6年當選中國科協主席以來,韓啟德已做了“科技工作者之家”的3年掌門人。醫生、大學教授、科學家、民主黨派負責人、科協主席——眾多身份讓韓啟德得以多角度看待科技界,那么他對科技工作有哪些看法?在第十一屆科協年會召開前,記者近日就此采訪了韓啟德。
促進經濟發展是科協一貫方針
今年科協年會的主題是“自主創新與持續增長”。韓啟德表示,促進經濟發展是科協的一貫方針。科協下屬近170個學會,宗旨是促進這些學會發展,為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獻計獻策。“比如說,由于各地區的協調問題,環渤海地區的發展雖早有規劃但進展緩慢,我們經過調研提出可行性建議;馬鈴薯是農民增收的一個重要途徑,怎樣延長其產業鏈?我們也就此進行了研究。”
金融危機下,國家面臨極大挑戰和機遇,科協號召各個學會和組織為自主創新、可持續發展做貢獻,本屆年會就是一個重要的平臺。年會內容緊密結合當今科技發展趨勢及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圍繞依靠科技力量促進經濟轉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等話題展開討論。
此外,年會還安排了“長江上游綜合交通樞紐建設論壇”“統籌城鄉發展論壇”“內陸國際貿易大通道建設論壇”“重慶山地農業發展論壇”“三峽庫區生態環境建設論壇”等與重慶市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主題,以期對其科學發展提出可行性意見。
“大科普”的進步
科協年會秉承的另一重要宗旨是“大科普”。韓啟德表示,科學素養大致可包括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等方面,綜合來看,我國公眾科學素養還偏低,但已取得不小的進步,最明顯的就是大家對健康常識的日益關注。
他也坦言,科普是科協工作的一大重點和難點,要找到合適的抓手很不容易。但近年來,中國科協采取大聯合、大協作的方式,貫徹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通過全國科普日、中國青少年創新大賽、“科教進社區”等活動有力推動了科普的發展。
他舉例說:“城市里的居民比較看重健康,我們就圍繞‘講科學生活、建文明社區’主題,組織專家、學者、志愿者等在社區舉辦科普讀書、科普講座、科普咨詢、科普培訓、科普競賽和科普影視巡演等活動,宣傳科學生活觀念,提高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
促進學科交叉
科協年會的前身為科協學術年會,即將其下屬的各學會的學術交流統一舉行。“但效果不是很好,因此2005年更名為‘中國科協年會’,年會的各分會場都要求不同學科的人共同主辦,目的就是要促進學科的交叉、融合。”韓啟德說。
他表示,當今科技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就是學科交叉,而學科交叉不夠也是我國科研水平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
北京大學和北京醫科大學合并后,韓啟德擔任醫學部主任,成立了學科交叉中心,讓學醫的人去北大講課,讓北大學數理化的人來醫學院,但是一開始效果很不好,因為沒有激勵機制。“后來我們做了一系列工作解決這些問題,比如以中心名義申請課題,培養學生,現在還堅持下來了。”
學會應在學風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本屆年會設立了科學道德論壇。對于這一話題,韓啟德說,應該承認現在的學風確實存在一些問題,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及科協等部門都在努力解決。科協2007年發布的《科技工作者科學道德規范(試行)》和2008年發布的《致全國科技工作者的倡議書》都對科研行為做了規范和建議。
但他同時表示,僅僅如此還是不夠的,應該以具體案例為切入口,讓違反規范的人感到壓力和風險。
對于有人提出的一些學術不端行為不了了之的問題,韓啟德說,像抄襲這樣的事情很容易有結論,媒體的監督就可以發揮很大作用,問題是媒體曝光了以后,當事人應承擔什么責任。“我相信有些領導確實不知道學生掛名,但這并不意味著一句‘疏于管理’就可以交待,即使不知道也應該承擔責任。”
面對越來越多的社會事務,韓啟德本人已經減少了從事研究工作的時間,“所以我在研究所發表聲明,表明我沒參加的科研項目,大家也別署我的名”。
他同時指出,在更多媒體或公眾無法判斷事情真假的時候,學術共同體應承擔更多責任。他舉例說,在一些教授舉報造假者的案件中,法官無奈地表示,雙方爭論的學術問題他們也無從判斷。“這種事情就不應該告到法庭上去,應該先由相關的學會先判定事實再走司法程序,因為法官并不懂學術問題。”
他進而指出,科協正大力推動其下屬學會的發展,也是為了學會能在這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學會只有能發揮更大作用,社會才能接受它,政府才能信任它。”他透露,對涉及范圍廣、影響大、嚴重違背學術道德的典型事件,科協將委托相關學會、組織或部門進行調查,提出學術團體的判斷,進一步凈化學術空氣,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