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提出,加強科技創新,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在擴內需、促增長、調結構、上水平、惠民生中的支撐作用,是抵御國際金融危機沖擊,解決經濟運行深層次矛盾的有效途徑。那么,該如何理解科技創新的重要支撐作用呢?
一、科技進步是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按照發展經濟學理論,經濟發展和經濟增長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概念。經濟增長是社會財富的增長,經濟發展則是隨著經濟增長而產生的社會經濟狀況的多方面改善。顯然,經濟增長是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的一部分,而經濟發展的核心是經濟增長問題。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還沒有根本擺脫貧困的情況下,研究經濟發展問題就是研究經濟增長問題,只不過這種研究要聯系經濟發展的其他方面來進行而已。
那么,經濟增長或經濟發展是由什么決定的呢?有代表性的觀點為資本決定論、技術決定論、人力資本論。而無論哪種觀點都強調了科技進步的決定性作用。因為科技進步是通過“物化”(改變勞動工具和勞動對象)和“人化”(改變勞動者的知識和技能)來推進生產方式的變革和生產力的發展。沒有科技進步的生產要素投入,不能提高要素生產率,也就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增長。經濟跨越發展關鍵在于技術的跨越,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關鍵也在于技術的創新和應用。從這個意義上說,科技進步不僅是經濟增長的引擎,而且是經濟增長方式的轉換器。
二、科學技術的特性及科技創新的指向
科學技術是一個集合概念,具有滲透性、超前性和分享性。這些內在特性,決定了它在經濟增長中的重大作用,科技進步每時每刻都在改變著生產方式和經濟運行的狀態,而科學技術的每一次重大進展,又都會造成生產的急劇擴張,導致一系列新興產業部門的出現,從而改變生產過程的組合方式,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進而帶來經濟增長方式的變化。
從科技進步推進經濟增長的角度分析,有幾個相互聯系的方面非常重要。首先是科學技術的“人化”和“物化”。科學技術的“人化”,也就是造就具有科學知識和技能的人才,形成不斷推動科學技術進步的主體。要不斷挖掘現有科技人才的潛力,通過對科技人才的合理配置、采取物質和精神方面的激勵政策等,使他們在最適合的崗位上發揮積極性、創造性,最大限度地釋放能量;要擴展科技人才的規模,通過繼續教育、崗位培訓、自學成才等,使大部分勞動者熟悉現代科學知識和掌握現代技術,使其中的一部分成為勝任的科技人員;要扎扎實實地打好基礎,重視教育的戰略地位,通過增加教育投資、提高教育質量、普及基礎教育和發展高等教育,提高全民的文化科學素質,為科學技術的持續發展提供人才保證。科學技術的“物化”,就是要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改造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要應用科學技術不斷革新生產工具,優化工藝流程,提高生產過程中的科學技術含量;要應用科學技術創造新材料,提供新能源,開辟原有勞動對象的新用途;要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瞄準尖端,重點發展。
其次是要最大限度地發揮技術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技術選擇是追求產量最大、成本最小的過程。其含義在于根據資源的相對稀缺程度,選擇最優要素投入比例。技術的選擇主要在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關鍵技術的突破。由于關鍵技術具有創新性大、關聯性強的特點,關鍵技術的突破將帶動整個技術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是適用技術的推廣。適用技術一般是與一國生產力狀況相適應的能夠取得較好效益的技術。技術選擇的最優狀態,當然是最新技術。但在現實經濟增長中,由于受多種條件的制約特別是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限制,最先進的技術或者無從獲得或者因沒有配套能力而無法發揮效能,因而技術選擇只能是一種次優選擇。要以生產力狀況和資源相對稀缺程度為依據,綜合技術的先進性和可行性,在不同的產業部門選擇不同的技術組合,并在各產業部門大范圍推廣,為經濟增長提供廣泛的技術基礎。
再次是科學技術的引進要著重于消化、吸收、創新和國產化。科學技術具有共享性的特點,科學技術的引進是后起國家趕超先進國家的必由之路。科學技術的引進范圍很廣,包括先進設備或部件、新型和優質材料、新的原理、數據和配方、新的工藝和操作規程、先進的經營管理方法等。這就需要根據實際和可能,有目的有選擇地積極引進。引進的重點應是關鍵技術,引進的目的則是消化、吸收、創新和逐步國產化。從根本上說,科學技術是不斷進步的,引進技術只能在一定階段內推進技術升級,因而只有引進沒有消化、吸收、創新,就永遠不能達到科技進步的前沿。因此,引進科學技術要著重于消化、吸收、創新和國產化,通過數量上的增加和擴散,使引進的先進科學技術得到廣泛的應用;通過質量上的改進和提高,使引進的先進科學技術更加先進。
三、強化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貢獻
現代經濟增長要求具有一定的科學技術基礎和科學技術的轉化能力,就一個國家而言主要是具有科學技術的創新能力、吸收能力和推廣能力。創新能力,就是一個國家依靠自己的力量,能夠開展卓有成效的科學技術研究,不斷開拓新的研究領域,取得新的成果并應用到生產中去;吸收能力,就是能夠引進現代先進科學技術,具有與之相配套的硬件系統和軟件系統,通過吸收、消化先進科學技術成果,使科學技術水平得以提高;推廣能力,則是能夠推進科學技術的擴散,將先進科學技術推廣應用于社會生產部門,大面積轉化為直接生產力。科學技術能力,最終體現于科技進步的貢獻率。根據我國實際,關鍵是促進科技成果的盡快轉化,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為此,要切實加強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瞄準經濟建設主戰場,源源不斷地提供先進適用的科技成果,搞好科研與生產的銜接。要大力推進企業技術開發,大中型企業應普遍設立技術開發機構,完善技術開發規劃和搞好技術開發項目管理。同時,要搞好技術市場建設,充分發揮技術市場的功能。
一、科技進步是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按照發展經濟學理論,經濟發展和經濟增長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概念。經濟增長是社會財富的增長,經濟發展則是隨著經濟增長而產生的社會經濟狀況的多方面改善。顯然,經濟增長是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的一部分,而經濟發展的核心是經濟增長問題。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還沒有根本擺脫貧困的情況下,研究經濟發展問題就是研究經濟增長問題,只不過這種研究要聯系經濟發展的其他方面來進行而已。
那么,經濟增長或經濟發展是由什么決定的呢?有代表性的觀點為資本決定論、技術決定論、人力資本論。而無論哪種觀點都強調了科技進步的決定性作用。因為科技進步是通過“物化”(改變勞動工具和勞動對象)和“人化”(改變勞動者的知識和技能)來推進生產方式的變革和生產力的發展。沒有科技進步的生產要素投入,不能提高要素生產率,也就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增長。經濟跨越發展關鍵在于技術的跨越,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關鍵也在于技術的創新和應用。從這個意義上說,科技進步不僅是經濟增長的引擎,而且是經濟增長方式的轉換器。
二、科學技術的特性及科技創新的指向
科學技術是一個集合概念,具有滲透性、超前性和分享性。這些內在特性,決定了它在經濟增長中的重大作用,科技進步每時每刻都在改變著生產方式和經濟運行的狀態,而科學技術的每一次重大進展,又都會造成生產的急劇擴張,導致一系列新興產業部門的出現,從而改變生產過程的組合方式,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進而帶來經濟增長方式的變化。
從科技進步推進經濟增長的角度分析,有幾個相互聯系的方面非常重要。首先是科學技術的“人化”和“物化”。科學技術的“人化”,也就是造就具有科學知識和技能的人才,形成不斷推動科學技術進步的主體。要不斷挖掘現有科技人才的潛力,通過對科技人才的合理配置、采取物質和精神方面的激勵政策等,使他們在最適合的崗位上發揮積極性、創造性,最大限度地釋放能量;要擴展科技人才的規模,通過繼續教育、崗位培訓、自學成才等,使大部分勞動者熟悉現代科學知識和掌握現代技術,使其中的一部分成為勝任的科技人員;要扎扎實實地打好基礎,重視教育的戰略地位,通過增加教育投資、提高教育質量、普及基礎教育和發展高等教育,提高全民的文化科學素質,為科學技術的持續發展提供人才保證。科學技術的“物化”,就是要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改造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要應用科學技術不斷革新生產工具,優化工藝流程,提高生產過程中的科學技術含量;要應用科學技術創造新材料,提供新能源,開辟原有勞動對象的新用途;要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瞄準尖端,重點發展。
其次是要最大限度地發揮技術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技術選擇是追求產量最大、成本最小的過程。其含義在于根據資源的相對稀缺程度,選擇最優要素投入比例。技術的選擇主要在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關鍵技術的突破。由于關鍵技術具有創新性大、關聯性強的特點,關鍵技術的突破將帶動整個技術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是適用技術的推廣。適用技術一般是與一國生產力狀況相適應的能夠取得較好效益的技術。技術選擇的最優狀態,當然是最新技術。但在現實經濟增長中,由于受多種條件的制約特別是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限制,最先進的技術或者無從獲得或者因沒有配套能力而無法發揮效能,因而技術選擇只能是一種次優選擇。要以生產力狀況和資源相對稀缺程度為依據,綜合技術的先進性和可行性,在不同的產業部門選擇不同的技術組合,并在各產業部門大范圍推廣,為經濟增長提供廣泛的技術基礎。
再次是科學技術的引進要著重于消化、吸收、創新和國產化。科學技術具有共享性的特點,科學技術的引進是后起國家趕超先進國家的必由之路。科學技術的引進范圍很廣,包括先進設備或部件、新型和優質材料、新的原理、數據和配方、新的工藝和操作規程、先進的經營管理方法等。這就需要根據實際和可能,有目的有選擇地積極引進。引進的重點應是關鍵技術,引進的目的則是消化、吸收、創新和逐步國產化。從根本上說,科學技術是不斷進步的,引進技術只能在一定階段內推進技術升級,因而只有引進沒有消化、吸收、創新,就永遠不能達到科技進步的前沿。因此,引進科學技術要著重于消化、吸收、創新和國產化,通過數量上的增加和擴散,使引進的先進科學技術得到廣泛的應用;通過質量上的改進和提高,使引進的先進科學技術更加先進。
三、強化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貢獻
現代經濟增長要求具有一定的科學技術基礎和科學技術的轉化能力,就一個國家而言主要是具有科學技術的創新能力、吸收能力和推廣能力。創新能力,就是一個國家依靠自己的力量,能夠開展卓有成效的科學技術研究,不斷開拓新的研究領域,取得新的成果并應用到生產中去;吸收能力,就是能夠引進現代先進科學技術,具有與之相配套的硬件系統和軟件系統,通過吸收、消化先進科學技術成果,使科學技術水平得以提高;推廣能力,則是能夠推進科學技術的擴散,將先進科學技術推廣應用于社會生產部門,大面積轉化為直接生產力。科學技術能力,最終體現于科技進步的貢獻率。根據我國實際,關鍵是促進科技成果的盡快轉化,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為此,要切實加強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瞄準經濟建設主戰場,源源不斷地提供先進適用的科技成果,搞好科研與生產的銜接。要大力推進企業技術開發,大中型企業應普遍設立技術開發機構,完善技術開發規劃和搞好技術開發項目管理。同時,要搞好技術市場建設,充分發揮技術市場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