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企業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企業?
互聯網企業首先是能夠融入互聯網的企業,而不僅僅是將一些互聯網技術進行應用的企業,應用互聯網技術只是必要條件,并非充分條件。傳統企業要轉型為互聯網企業,至少有六個方面應該有顛覆和突破:這就是戰略、組織、員工、用戶、薪酬和管理。
戰略與組織是海爾向互聯網企業轉型的兩個首要關聯要素。從戰略上來講,海爾現在要建的是共創共贏生態圈。傳統的企業,一定是有邊界的,而互聯網企業一定是沒有邊界的。傳統企業是封閉的,互聯網企業是平臺的,在這個平臺上各種資源都要進來,以社群為基本單元,形成一個共同創造、共同增值、共同盈利的生態圈,最終形成一種引爆引領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實現新時代下企業的革命性突破。戰略變成一個平臺,組織就必須把科層制變成互聯網的一個節點。海爾要成為互聯網的節點,就必須以“人單合一”為核心,以并聯引領生態圈為內圈,以用戶最佳體驗生態圈為外圈,讓企業平臺上的小微網絡化,引入各種資源并保持互聯互通,共同加速用戶體驗的迭代,從而實現從封閉到開放的進化。
員工和用戶是決定企業興衰的兩部分人,海爾對于員工的探索就是開啟“人人創客”,讓他們從執行者變為創業者。組織和互聯網連起來之后,員工也必須變成一個互聯網的節點,他不再是一個執行者,必須變成創客,不變成創客不可能存在。用戶變成什么?過去用戶就是顧客,因為企業就是交易,產品生產出來之后,就是把它賣掉。后來變成有用戶了,現在必須要變成社群,為什么要變成社群?因為用戶需要最佳體驗,社群起的作用就是把很多不同的個性化需求整合起來。
譬如海爾有很多車小微,他原來是一個司機,任務就是送貨,變成車小微后就變成了一個節點的組織。他本來是自己當司機,現在發展成四輛車、五輛車、十輛車,變成了一個創業公司,而且不僅僅是送貨,更成為社群里有誠信力的一個人,消費者對他非常信任,就是要他送的貨。他就變成可以和用戶交互、可以滿足用戶體驗的一個社群單元。
薪酬簡單地說過去是企業付薪,現在是用戶付薪。企業付薪,你要做的就是使管理我的上級滿意,就可以獲得加薪。現在用戶滿意你才可能加薪。海爾原來有一千多人的評價機構,評價市場上這個顧客對你的反映,現在一千多人撤掉了,完全是靠用戶在網上對你的點贊或者對你的差評,直截了當零距離。
最后一個就是管理,我曾經問過美國著名的管理學家加里?哈默。我說你認為將來的商學院會怎么辦?他沉默了一會兒說可能就不存在。為什么?我認為傳統時代就是線性管理,我們這里二百多項流程,像從A點到B點,B點到C點他可能告訴你應該走多少步。但是你可能仔細看一下,從A到B再從B到C,可能是一個直角。這非常困難。線性到非線性管理,就是因為用戶需求是不斷在變化的,個性化需求很難捕捉到,所以必須是非線性的演進。而每個小微創客是能夠實現這一點的。
摘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