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初,深圳本地的工業機器人創業者張樹祥曾對的記者表示,他不想錯失接下來幾年內的工業機器人爆發期,他希望自己能在這次產業大潮中有所作為。如今快一年過去了,機器人在中國有了那些變化呢?中國機器人企業有哪些機會可以趁勢而起?
不久前深圳機器人協會承辦的2016深圳機器人創新與發展論壇上,深圳市機器人協會副秘書長賈彥介紹了目前該協會已經有180多家會員單位了,預計今年會增至240家,預計產值超過500億。
世界機器人聯合會發布的2014年世界機器人統計數據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生產使用的機器人總量將由現在的16.2萬部增加到42.8萬部,而北美地區預計總用量為29.2萬部,歐洲最大的五個經濟總體預計為34.3萬部,中國將成為世界工業機器人第一使用大國。
為不在這次機器人產業大潮中落伍,大族激光科技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陳燚表示,大族激光早在2014年11月就牽手第一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設立了機器人產業基金,另外還在2015年4月份提出了以“激光技術+自動化技術+資本平臺”三位一體的自身優勢發展向自動化配套系統滲透的工業機器人項目。擬增發募集52.28億加碼工業機器人。目前該增發計劃申請已經獲得通過。
他同時還認為,當今國際機器人產業五虎爭霸,中國、日本、德國、瑞士和美國的總銷量占全球總量的70%以上,美、日、德等國起步早、技術先進,中國機器人產業起步比較晚,但發展比較快,加上在市場方面占據較大優勢。
深圳市佳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機器人總經理關政強從珠三角機器人應用市場采樣分析來看,目前占比較大的機器人應用為:搬運、弧焊、組裝及打磨。中國機器人企業可以重點關注這幾個領域的機器人創業與創新。
他認為機器人應用系統不僅僅包括核心的機器人,還有夾治具、外圍機構、外圍周邊配套設備、電控和軟件。
機器人企業應該更加關注整個機器人應用系統,因為不論是中小企業,還是大型企業在引進機器人的時候需要的是整套的解決方案,只有這樣才可以幫助他們提高生產效率。
同時,關政強也提醒企業在導入機器人項目的時候不能盲目,而必須要做好相應的準備,比如工廠整體布局、產品來料的標準化、工藝的穩定性和技術人員的培訓等。
焊接機器人市場是中國機器人應用市場中的一大塊,也是急需引進機器人項目的產業,因為該產業中的操作工人工作環境相對來世是最為惡劣的。在深圳市福士工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偉成看來,目前主要是辦自動化或自動化,未來應該是從自動化轉向智能化和網絡信息化,最終將往精密、高效化、模塊化、智能化、柔性化、網絡化和人性化方向發展。
曾經在韓國學習和工作多年的廣州中國科學院先進技術研究所的王衛軍在《智能機器人產業現狀和研究動向》報告中分析了當今世界各國的機器人產業技術現狀:美國在人工智能、路徑規劃和傳感器技術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歐洲則擁有最先進的機器人手臂和機器人手,日本的服務機器人技術無人能敵。他重點介紹了韓國機器人的市場發展。他說,韓國的機器人市場經歷了基于工廠自動化需求的快速發展期后;各大企業停止機器人業務,政府也開始支持個人服務機器人,使得機器人從制造業到服務業遷移;現在,由于 機器人已經被選為國家繁榮的新增長引擎,他們已經成立了韓國機器人產業振興會來發展智能機器人產業,而且還構建了智能機器人基本的五年計劃。當然,這個也值得中國機器人產業借鑒。
經有一個外骨骼機器人在去年的Makerfaire上吸引了一大批人的目光,不過那只是用來展示的,這次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集成所所長李光林介紹了他們最新研究的截癱行走外骨骼機器人,它針對截癱病患(腰椎脊髓損傷患者),提供行走助力,幫助病患能夠離開輪椅,基本實現生活自理。其實醫療用的機器人社會需求量還是比較大的,全國有數百萬截癱或因脊髓損傷喪失行動能力的病人,且數字每年還在增加。
除了外骨骼機器人,李光林還介紹了多功能上臂替代機器人方案。他們的多功能假肢手可以幫助前臂截肢者恢復部分功能。
然這樣的外骨骼機器人和多功能假肢手能夠做的事情遠遠少于正常人類的腿和手臂,但可以讓患者能夠處理一些日常生活的簡單工作。相信未來這些醫療康復機器人不僅能夠隨心所欲運動,還能再發送信號傳回大腦,甚至能讓截肢病患者恢復觸覺。
當然李光林也強調,他們不僅僅只是做科研的,他們還非常注重與產業界的結合,希望對醫療康復機器人有興趣的機器人企業能夠與他們合作,共同將他們的研究付諸現實,服務大眾。
這對廣大的中國機器人來說也是一次難得的機遇,因為目前國際上致力于醫療康復機器人的企業也還不算多。
摘自 機器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