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3月9日文章,那么“阿爾法圍棋”的能力是不是表示機器即將獲得類人智能了呢?
實現先進的人類水平的人工智能要克服三大挑戰:
一是它如何計劃一系列行動以實現目標;
二是它如何模擬它的環境;
三是它反思它的處境與行為的能力。
人類正在研發迅速高效的規劃算法方面取得進展。看起來這一挑戰不會成為開發先進人工智能道路上的障礙。
人類還在建造有能力模擬環境的系統方面取得進展。但實現人類水平的人工智能需要建立自然界的豐富表征,這就是一個大問題了。
盡管圍棋很復雜,在棋盤上識別有利的落子位置也很難,但同精確表征自然界相比,這些依然過于簡單。兩者之間的差距還要幾十年時間才能跨越。
然而,實現類人人工智能所要克服的第三個挑戰——反思能力——才代表著最大的轉折點。反思是心智或機器權衡它的環境、它自身的行為和思考過程的能力。反思的表現就是我們常常說的自我意識。要理解為什么人類擁有這一不同尋常的特性,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人們不知道,機器是否有一天能具備反思能力。然而,對科學和哲學來說,這都是一個引人入勝的探索領域。
掌握圍棋對于人工智能來說是一項重大成就。這是在一個令人興奮的研究領域獲得的又一項勝利。然而,從實現人類水平的智能這一角度來說,這只是在漫漫長路上跨出的一小步。
警惕人工智能負面影響
另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3月9日社論,“阿爾法圍棋”是一個令人生畏的人工智能機器。它的研發只是計算機科學的“牛刀”在娛樂消遣領域的小試。然而,它的勝利提醒我們,世界正在迅速克服人工智能發展途中的各種障礙。
文章稱,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美國和中國的企業向人工智能研究投入了巨額資金的緣故。這些企業從大學校園里挖走最聰明的計算機科學家,給他們地位和工具,讓他們隨心所欲地從事研發。
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世界上有半數人工智能專家認為,機器的智力到2040年就會達到人類水平。這可能有助于人類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治療疾病和節省勞動力。
但這也帶來了遺傳學提出的同樣深刻的道德問題。
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去年告誡,除非我們謹慎從事,否則棋盤游戲或許只是開始:人工智能最終可能“變得比我們所有人都更聰明”。
人們不難明白,各國政府和人類社會應該認真對待人工智能領域的這些發展所包含的意義。
谷歌、臉譜和其他從事人工智能開發的企業表示,它們將建立道德問題專家小組來考慮合理利用這些技術。
人們需要某種形式的外部監督來保護公眾免受人工智能某些發展的負面影響。
摘自 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