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智庫建設進入快速發展期。未來一個時期,我國智庫總體上將朝著新型現代智庫方向邁進,在吸收借鑒其他國家智庫發展成功經驗的同時體現中國特色、中國氣派。
發展形態多樣化。未來智庫建設將形成以官方智庫為主導、以高端智庫為龍頭、以社會智庫為補充的基本格局,呈現多樣化發展、共同繁榮的局面。社會各界對智庫多樣化表現出足夠的包容性,民間智庫發展會有更好的環境。隨著我國在世界上的影響不斷增強,智庫的國際化建設將會快速推進,相當一部分智庫尤其是北京、上海的智庫將把研究視野拓展到研究中國與世界的關系上,配合國家戰略同步開展研究、建言獻策。以我國為主導的國際智庫聯合體將應運而生,類似“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等跨國合作的智庫組織將有所增加。
研究方式專業化。未來專業型智庫會越來越多,智庫開展分業化、精細化、定制化研究將成為常態。智庫將更加注重采用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政策仿真實驗、定量建模等現代政策分析工具和方法,智庫研究的精細化、數字化、模型化程度會進一步提高。智庫成果的表達方式將更加注重政治話語、學術話語、社會話語的融會貫通,更加注重立體化、個性化與精準化。一些綜合型智庫將更加突出專業特色與品牌效應,那些四平八穩、形象模糊、缺乏拳頭產品的智庫將在激烈競爭中逐漸衰落或被迫轉型升級。
資金來源多元化。除了傳統的公共財政渠道,個人、基金會、企業提供的社會捐贈將成為未來智庫資金的重要來源。智庫通過會員費、智庫出版物收入、會議活動費、投資收益等方式獲得的市場化運作收益,基金會、企業、個人通過委托研究形式為智庫提供研究經費,將使智庫的資金蓄水池越來越大。同時,對智庫財務管理的規范化程度要求也將同步提升,形成良性循環。
團隊構成復合化。智庫研究需要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同時具有綜合性、跨學科性。因此,未來很多智庫研究項目將由專家學者、黨政機關工作人員、企業工作人員甚至自由職業者組成跨部門、跨專業的研究團隊,這也是智庫的中國特色體現較為明顯的一個方面。隨著專業化運作的推進以及提升自身影響、傳播政策主張、影響社會公眾的需要,智庫將普遍建立自己的媒體運營團隊,利用自辦報紙、刊物、網站、微信、微博、論壇甚至網絡電視等形式,全方位、實時化對自身研究成果和重大活動進行傳播,品牌運作將融入智庫運行全流程。
決策參與全程化。隨著各級黨委、政府對智庫產品購買力度逐年加大,未來我國智庫將更深入、廣泛地融入決策過程。智庫不僅為黨委、政府決策提供建議,一些優秀智庫還將深度參與政策的論證、執行、評估過程。同時,各級黨委、政府也將加強對智庫建設績效的評估評價,以推動智庫不斷朝著自己設定的期望值靠近,一些評估不合格的智庫獲得支持的力度將會受到影響。相關機構也將發布更為準確、客觀的智庫排名,以社會評估的方式推進智庫可持續發展。
摘自《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