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5是啥?世界上首臺具有網絡智能的數控系統,具有工業化、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集成化的基因成分,它們的英文字頭恰是5個“i”。
沈陽機床的命運轉折就從i5出世開始。
這是一根火捻,在工業互聯網的創新藍海里燃燒,行將引爆行業革命,改變工業生產模式,改變商業營銷模式,改變傳統金融模式乃至創業模式……破解產能過剩、重振東北雄風的密碼也許就蘊藏于此。
可是,沒有多少人相信沈陽機床的自說自話。
“i5之寬無人解。”沈陽機床集團董事長關錫友感到孑然奔跑的陣陣孤獨,“把話筒交給市場吧,時間會發現i5的價值!”
突圍——打破核心技術壁壘
你說得這么好,沈陽機床的業績報表怎么還是難看?i5能拼過國外同業巨頭嗎?非議即使在2012年i5誕生之后依然如影隨形。
經過大眾網絡投票,沈陽機床i5研發團隊獲“2015年最美創新團隊”稱號,關錫友獲“2015年最美科技人物”稱號。“最美?沒成功之前我幾乎是最慘的人。”關錫友自嘲,i5差點要了我的命。
“直到2012年,i5成熟技術還沒搞出來,研發資金卻已花光企業的全部家底。與德國合作的項目也沒啥進展,市場銷售又下滑……有一天我在德國的賓館樓頂站了一夜,感覺自己就要撐不下去了,跳樓容易下樓難啊。”關錫友唏噓昔時,“5年砸進去11億多元,根本不知道能不能成。一旦失敗,錢就算打了水漂,作為國企負責人,我難以交代。”
遙想當年,同濟大學畢業的關錫友在沈陽中捷機床廠從一名工人干起。爾后屢次在國家重點攻關項目中挑大梁,38歲擢升沈陽機床集團總經理。但行業內最年輕的“少帥”卻自感有點窩囊。一是外部擠壓,進口機床挾數控系統壟斷之勢攻城略地咄咄逼人。二是上級領導要求趕緊找戰略投資者,把沈陽機床賣出去。從上世紀末開始,沈陽機床的頭上就插著草標,一路尋求買主,直至國家叫停出售骨干企業。那時候關錫友就暗下決心搞數控系統研發,“從核心技術的壁壘里突圍出去,賣也要賣個好價錢!”
揮手告別幾十年最擅長的本領,從正在賺錢的項目中抽身而退,轉頭攀向一條狹窄、荊棘滿布、完全未知的峭壁險徑。沈陽機床的轉型讓業界不可理解。
關錫友果斷停掉與主業不相關的產品,并將以普通機床為代表的60%低端產能轉移出去,全力以赴主攻數控機床和自主知識產權的數控系統。移植“外國心”讓老外拿利潤大頭,自己苦爭苦熬賺點機殼錢的日子,沈陽機床過夠了。
“一定要攻下數控系統這座山頭!”關錫友至今記得國家領導人的殷殷囑托。他找到同濟大學的師兄朱志浩,說出自己的想法。朱志浩提條件:怎么干不插手,投入多不心疼,失敗了不追究。
從此,關錫友默不作聲提心吊膽地挨過了5年。
2012年2月,世界第一款具有互聯網基因的智能數控系統i5橫空出世!慶功會上,研發團隊紛紛向關錫友祝賀,關錫友說:“我啥也沒管有啥功勞?”大家說,成功就是因為你啥也沒管。關錫友笑了,可不嘛,你看沈陽機床的標識(SYMG)不就是——啥也沒管!
爆發——從制造商到服務商
“其實我比關錫友還緊張。”經歷過無數次試驗失敗的朱志浩,緊盯著市場反應。幾臺、幾十臺的訂單,朱志浩親自查問回訪。
深圳,這個代表中國的創新窗口,2016年開年就給充滿創新細胞的i5系列機床來了一個激情擁抱。第一單5000臺,第二單1萬臺。這可是在機床銷量普遍大幅下滑的時候,把關錫友、朱志浩樂壞了。此前,深圳生產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的企業沒有一家使用國產機床。
“因為你行了。”深圳客戶說,沈陽i5系列機床加工手機達到的精度和效率超乎預想。
i5營銷總監馬少研介紹,精準的能做,高難尖端的更絕。這是我們最新研發的五軸機床i5M8,正在加工空氣壓縮機中的核心部件——葉輪。像這樣的加工只有少數幾個國家能做到。這種葉輪加工,以前最快要7天完成,而i5M8只需3天。葉輪材料最硬、最黏,曲線弧度最大、葉片很薄、切削深度最深,曾是我們挑戰的一個極限。起初國內根本做不了,要依賴進口。i5智能機床讓我們挑戰世界加工難度最大的葉輪獲得成功!“航天軍工領域,核心加工技術有和沒有大不一樣。”馬少研說。
于是,人們看到了機床行業里逆勢飛奔出一匹黑馬。i5上市不到兩年,銷量勁增10倍。“這不奇怪,i5切入的是一片少有競爭的創新藍海。現在要忙的是加快布局智能工廠、智能基地、智能產業。”關錫友說,i5形成超過10萬臺的規模才能彰顯智能工業互聯網的力量。
接下來,東南沿海各地紛紛向沈陽機床發出邀約,從鄉鎮到城市,組團商洽合作。不到一年,沈陽機床簽訂了30多家智能工廠的合約,出資5億元的廣東省江門市甚至愿意讓出資5000萬元的沈陽機床掌控智能工廠主導權。因為沈陽機床不是來賣產品,而是提供一整套智能工廠的解決方案,包括設備工藝、人才培訓等。合作方認為沈陽機床不再是制造商,而是服務商。
顛覆——盈利模式在轉變
有了創造性的新產品,盈利模式在哪兒?這是沈陽i5機床經常被問到的話題。“大眾創業,贈送機床。”關錫友說。
“1元錢拉走機床這不是忽悠我嗎?”一位客戶心里懷疑。而關錫友的想法是:機床單純的買賣模式或許已經走到瓶頸,但客戶買的其實不是機床,而是機床創造的價值,那么能不能直接面向最終價值收費,而無需糾纏機床的價格?
工業產品的一個嶄新付費模式產生了:i5可以“零元購機”,按使用時間、價值或按工件數量付費。
敢吃螃蟹的“工業小鎮”就此誕生。河南疃鎮農民就用租賃方式普遍應用i5智能機床設備,以“生產不脫離生活”的家庭作坊加工模式,與沈陽機床開展技術培訓、設備維護等全方位合作,助推自主創業及小微企業發展,為大眾創業降低門檻提供了現實模板。深圳榮力集團總經理梁東升說,如果依托i5做智能創客工場,一定會火爆,它將引領深圳模式轉型潮。
關錫友算了一筆賬:一臺中檔i5機床售價十幾萬元,按每小時收費10元,每日10小時計,3年可以回本。二手機床還可以開展回收再改造,對客戶和沈陽機床來說都是一筆不錯的生意。
但如何知道客戶用沒用機床呢?原來,支撐i5遠程管理背后有一個龐大的“i5云制造平臺”。它將i5智能機床實時連接在互聯網上,實時分析和運用這些數據。沈陽機床本不擅長大數據處理,可它擅長尋找合作伙伴。2015年9月,沈陽機床攜手神州數碼、光大金控在上海聯合創建了智能云科公司,建立起智能工業數據大平臺,為客戶提供在線技術解決方案。
有了這個平臺,機器與機器、人與機器都實現了互聯。消費者或經銷商可以通過云平臺在線下單定制產品,平臺可以根據訂單要求,根據參與生產企業的生產能力、設計能力、設備閑置情況、效率優勢等綜合標準,挑選最佳匹配的生產企業,實現訂單共享等云服務。關錫友看得遠,工業大數據每切出一小塊都能衍生無數商業機會和盈利模式,領先一步構建智能制造生態系統,就是為國家為地方為企業探索未來。
破冰——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
天下沒有順風順水的創新。
沈陽機床的“零負擔、零首付、零利率的零元購機”方案,給客戶帶來輕松創業的同時,也給自己帶來了資金周轉上的壓力。也正因如此,前景巨大的i5并沒有給沈陽機床帶來立竿見影的回報。沒有規模或者不能快速形成規模的工業互聯網,容易落入看起來很美的“小眾陷阱”,不僅起不到行業引領作用,就是自我發展也困難重重。關錫友感慨,沒有金融支持,創新終將行而不遠。
相較于給機器裝上大腦,讓人們接受這樣的創新顯得更為艱難。以企業為主體的設備租賃在歐美國家早已是一種成熟業態,可在我國還沒有一家企業獲得這個牌照。沈陽機床能否破土而出是一個未知數。沈陽機床沒有坐等機會降臨,而是與上海金融機構合作,成立優尼斯融資租賃公司,開發融資性租賃、金融性租賃、租售、售后回租、U2U分享模式,由制造商主推經營性租賃服務,成為國內企業先行先試的典范,為客戶提供多元化的服務選擇。2015年,租賃業務達5億元左右,打通了未來市場的資金需求。
體制機制的天花板已經碰到頭頂,東北振興到了不破不立的關鍵時刻。關錫友直言,整個東北都需要勇于打破這層天花板。由數字組成的虛擬世界是未來新工業經濟的核心,老工業基地更應該在工業互聯網建設方面有長足的進步。具體到被稱為“工業母機”的機床行業,沈陽機床要做的是建成一個智能云平臺及對外開放研發系統,讓更多的非機床企業參與其中。“工業是東北振興的基礎,但東北的工業基礎設備卻是死的,缺少軟件系統支撐。”關錫友說。
被鼓勵更是被打動。沈陽率先將支持機床i5戰略上升為沈陽市工業發展戰略,提出“i5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金融+大數據+再制造”的新經濟戰略發展方向,集中各類資源,把沈陽機床集團打造成以高端智能制造為核心、服務能力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的高科技工業服務集團,推動沈陽制造業加快實現智能化轉型升級。
i5已不僅僅是一項技術結晶,它正在掀起一場風暴。
摘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