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海市積極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精神,結合“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戰略目標,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旨在深入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整合社會資源,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動局面,為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2015年,上海市各類眾創空間載體達到450家,包括新增科技企業孵化器42家、新增苗圃單位19家、新增科技企業加速器1家、新增新型孵化器62家、眾創空間備案147家、新增苗圃項目2042個,全年在孵企業8304家、畢業企業380家,超過3000初創企業和團隊參加創業大賽;2015年,受理創新資金2326項,立項1380項;完成10批496項高轉項目認定;立項科技小巨人工程項目202項;完成科技貸款13.53億元,較好實現了對科技創新創業工作的支撐與促進。
出臺政策支持“雙創”大發展
去年5月底,上海出臺《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意見》,共5個部分,22 條,正式開啟了上海建設全球科創中心的序幕。“22 條”明確了上海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總體部署以及重大的目標方向,理清了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的基本思路和重大舉措,并聚焦難點推動改革創新,是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綱領性文件。
“22 條”的出臺,引起了廣泛的社會反響,上海市各級黨委和政府、各單位都積極研究探討,隨后出臺了一系列推進落實“22 條”的配套實施細則以及一系列細化落實的文件,通過充分發揮社會力量作用建設眾創空間,降低創新創業門檻,吸引創新創業人才等措施,為“雙創”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有力支持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蓬勃發展。
大力推動“雙創”載體建設
2015年,上海市積極推進“雙創”載體建設工作,不斷提升載體孵化能力和行業自律,載體數量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態勢。
首先,全力提升孵化載體能力。2015年,上海市新增科技企業孵化器42家、新型孵化器62家、科技創業苗圃備案19家、科技企業加速器1家。截至去年11月底,上海市已有各類眾創空間載體450家。其中,科技企業孵化器139家,新型孵化器62家,科技企業加速器14家,科技創業苗圃備案90家,創業服務機構備案200余家。成立了上海眾創空間聯盟,備案眾創空間147個,并吸收聯盟會員57個。初步形成了多主體參與、多組織型態、覆蓋上海全市的孵化載體網絡。提升“雙創”載體服務能力。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集聚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創新創業服務,鼓勵孵化載體開展區域外服務,提升服務范圍;通過優化調整導師隊伍的方式,聘任219名創業導師,形成了總人數達1100人的“創業導師+輔導員+聯絡員”三位一體創業導師工作隊伍;通過推動“孵化+投資”服務,該市由眾創空間成立的天使投資基金達16.75億元,獲得上海市天使投資引導基金投入2.74億元,累計投資企業近700家,蘇河匯和上海莘澤創投兩家龍頭企業全國搶先登陸“新三板”。
其次,積極打造“四新”創新基地。2015年,上海市依托創意產業集聚區、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等園區的軟硬件優勢,著力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四新”創新基地,首批50家已開始試點,涉及工業機器人、3D打印、高端醫療器械、互聯網金融等30多個產業領域。建立網絡視聽、智慧照明、集成電路、物聯網等8個人才實訓基地,著力培養一批滿足“四新”經濟發展需要的高技術尖端人才。同時,上海十分注重產業創新聯盟建設,先后成立智慧應急產業聯盟、上海智能交通系統產業聯盟、上海首席信息官聯盟,積極推動同業企業的溝通交流和科研合作,集眾智推“四新”企業發展。
第三,推進眾創空間行業自律。為更好發揮市場和社會力量,2015年上海市積極推動行業自律與發展,一方面,配合取消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認定工作,改為孵化協會備案,通過降低各項硬性指標,調動社會資源參與孵化載體建設,引導孵化機構聚焦創新創業服務。另一方面,積極指導創業服務組織成立上海眾創空間聯盟,通過行業自律推動行業發展,集聚社會創新創業資源,規范眾創空間發展。
大力推進科技與金融有機結合
科技金融的有機結合能為企業提供資金保障,是“雙創”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中小微企業的需求重點。2015年,在已有工作的基礎上,上海市通過營造良好的科技金融服務環境、充分發揮政府資金杠桿作用,穩步推進完善科技信貸體系建設,強化金融對“雙創”工作的支持。
首先,營造良好的科技金融服務環境。2015年,上海市積極探索投貸聯動金融服務模式創新,支持設立創新型科技金融機構,積極推動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設立科技創新板。
去年12月底,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科技創新板”正式開板,首批掛牌企業共27家。其中,科技型企業 21家,創新型企業6家;19家企業處于初創期,其余8家企業步入成長期。上海市金融辦會同上海市財政局、上海銀監局等部門,研究提出了大型政策性擔保機構組建方案,擬設立“上海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規模在100億元左右,初始規模50億元。在全國率先完成首批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綜合保險項目的上報工作,并推出了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的配套政策。
其次,充分發揮政府資金杠桿作用。通過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天使投資引導基金帶動社會投資。截至去年年底,上海市共通過備選合作基金52只。其中,已經出資39只,13只基金正在組建過程中。已出資的39只基金總規模為156.3億元,其中申請引導基金出資31.6億元。
此外,總規模為10億元的上海市天使投資引導基金,已累計投資16家天使基金,資金放大倍數超過5倍,被投基金已累計投資200余家初創期科技企業。截至去年年底,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已累計資助1200余家創業企業,40%被資助企業已進入存活期和發展期,超過50家企業年銷售額超過千萬元,數家進入創業板、“新三板”立項進程。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還成立了“上海創業接力科技金融集團”,專注于早期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形成了從天使孵化、融資擔保到風險投資等環節的金融服務鏈。同時,引入市場化的外部投資機構,集聚社會人脈、資本和項目。目前,“創業接力”已吸引了超過15億元的社會資本共同參與早期創業企業服務。
第三,穩步推進科技信貸工作。截至去年年底,上海市共推薦貸款項目(科技履約貸、小巨人信用貸、創投貸、科技微貸通)296筆,完成科技貸款13.53億元,同比增加15.28%(履約貸 9.68億元,同比增加20.38%)。已累計貸款 69.09億元,履約貸累計貸款逾期不良率 1.37%,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逐步完善科技信貸體系。一方面,上海市積極搭建服務站網絡,依托該市孵化載體、中介組織,目前共搭建科技金融服務受理審核站點22個。其中,履約貸服務站10個,微貸通服務站11個,創投貸服務站1個;另一方面,上海市全力延伸服務內容、試點開展信用評級,委托信用評級公司為貸款審核推薦提供第三方意見,并為科技貸款客戶群體提供股權融資和改制上市服務,去年完成15家企業和投資機構對接、68家企業履約貸項目信用評級。
與此同時,上海積極搭建科技金融網上平臺,進一步打造完善了科技金融一體化網絡平臺,集信息發布、業務受理、政策查詢于一體,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實現了與區縣、與企業、與金融機構的互動。截至2015年11月底,該平臺已累計成功對接40多個股權融資項目,發展了150多個科技金融專員,訪問量達883萬人次。同時,依托平臺載體,聯合各區縣科委、高新技術園區、孵化基地和金融投資機構,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各類活動,有效豐富了活動形式和內容。
優化創新創業環境
創新創業,環境氛圍是基礎,服務是保障。2015年,上海市積極開展“創業在上海”、實施第三輪創業帶動就業行動計劃等工作,為活躍該市創新創業氛圍、提升創新創業服務質量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首先,深入打造“創業在上海”活動品牌。在往屆上海創新創業大賽基礎上,2015年上海市積極創新機制,全力打造集聚創業者、創業服務組織和創投機構,實現互幫互助的創新創業活動品牌。2015年,上海市共有3000個初創企業和團隊進行比拼,規模是往年的3倍;2015上海創新創業大賽共設42家分賽點,開展的創業活動超過200場;此次大賽吸引了2家贊助商、3家金融機構、639家投資機構參與。在大賽組織方式方面,上海市改變以往由政府直接評審分配資金的方式,建立市場化項目發現機制,將創新資金與創新創業大賽對接,設立分賽點、開展創業服務,在調動上海全市創業服務組織積極性的基礎上,以投資人視角篩選項目;在支持類型方面,拓展投資前保障項目,引導社會資本扶持更多的初創企業;在管理方式方面,取消創新資金行政審批事項,充分考慮初創期企業特點,采取事后立項事后補助方式,簡化過程管理流程。
此外,上海市對科技小巨人項目申報評選流程做出完善和調整,評審模式由原來的“網上評審”轉變為“線下答辯+網上評審”相結合,并加大了投資專家的占比,使市場化要素更為突出。2015年,上海市共新增科技小巨人(含培育)企業202家,累計1427家企業。經過多年培育,科技小巨人品牌日趨顯現,創業板上市的35家上海企業中,29家曾獲得科技小巨人工程扶持,占比達82.9%;2014、2015年創業板上市的上海企業有7家,全部為科技小巨人(含培育)企業。
其次,啟動實施第三輪創業帶動就業行動計劃。2015年,上海市緊緊圍繞重點鼓勵和支持青年大學生創業和初創期創業,重點引導和推動眾創空間等創新創業服務載體發展,提出了相關的工作目標:即用3年時間,實現“創業教育培訓10萬人,市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達到80家,幫扶引領創業3萬人(其中青年大學生不少于2萬人),創業帶動就業20萬人”。2015年,上海市政府將“幫扶引領成功創業1萬人,其中青年大學生不少于6000人”列為促進就業工作目標,已超額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務。
第三,合力解決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難題。2015年,上海市發布《關于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實施意見》,重點在科技成果處置權改革、轉化平臺和科技中介服務體系建設、共性技術研發與服務、企業轉化主體、科研人員創業等5個方面提出了19條舉措。同時,積極推進技術交易平臺建設。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于去年4月正式揭牌成立,截至去年9月已建立甘肅、新疆等5個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分中心和新加坡、波士頓兩個海外分中心。初期已設立10億元技術轉移基金,專注于技術轉移過程中嫁接創新技術與上市企業資源的股權融資與投資,目前已初步達成對4個項目的投資意向。
摘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