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電力工業至今已有101年的歷史,然而在解放前的40年里,山西電力發展幾乎停滯不前,新中國成立后,山西利用資源和區位優勢,從一個電力的貧弱小省成長為共和國電力工業的中堅力量。
位于忻州市的500千伏超高壓開關站,是我們國家北部西電東送重要的樞紐通道,為了在國慶期間能夠安全穩定可靠的向京津唐地區輸送電力,我們省的電力公司這幾天要對我們省境內的線路進行一次巡檢,不過這一輪的巡檢和以前不一樣,不需要工人再披星戴月翻山越嶺人工目測,而是采用了直升機。
用直升機進行例行的電網巡查或許都只是在電影里見過,雖然還不能完全替代人工檢測,但是直升機的速度、效率和效果已經顯現,就在前兩天,工人們就發現了鐵塔最高處幾個不易見到的安全隱患。
省電力公司超高壓輸變電分公司副總工程師陳志梅:攜帶紅外成像、紫外成像和防抖動的一些攝像及照相設備,所以對線路上的一些缺陷、一些部件能夠多方位、多角度、多種技術去觀察它,地面巡視一般每天每個人也就能巡視四公里左右,直升機每天七、八十公里,所以大大提高了效率。
時代的發展為電網巡線賦予了新的內涵,在解放初,還沒有巡線這個工種,因為當時電網還只是一個名詞概念。
省電力公司調度中心主任陳佩琳:1949年的時候,山西電網的裝機容量才有4萬千瓦,還是以點的方式來存在,以電廠周圍來供電,而且電網的頻率還不一致,所以是一個分散分塊、相對滯后的狀況。
要突破地域的限制,就要提高電壓等級、延長傳輸距離、形成穩定電網,1955年,太原市第一個建成35千伏城市電網,1978年220千伏線路的建成標志著山西全省電網初步形成,到2009年,總長4000多公里的500千伏骨干網形成三縱四橫的格局,年輸電量突破了1760億千瓦時,60年增長近2800倍。
省電力公司調度中心主任陳佩琳:1985年隨著500千伏大同到房山線的投運,山西電網和華北電網形成聯網的態勢,才使得一片孤立的山西電網與周邊電網形成互供的能力。
以新中國第一個新建電廠太原一電廠開工建設為標志,從1953年起,山西的電廠如雨后春筍般在各地建成,1958年全省裝機容量僅為16萬千瓦,1978年底達到了212萬千瓦,之后,更是隨著為國家能源基地建設的百萬千瓦電廠而加速翻番。到2009年,更是接近了4000萬千瓦,山西以凸顯的能源優勢一躍成為全國能源消費扇面的中心。
據統計,京津唐地區五分之一的電力來自山西,而西電東送、南北互送這樣的跨大區輸電也都借道山西。近十年來,山西電網步入最快的發展時期,十年的投入比前50年的總和還要多。
省電力公司總經理張建坤:初步形成了山西省從南到北三條500千伏骨干通道,以及中南部雙環網的骨干網架,500千伏的變電容量和線路長度與10年前分別翻了兩番和一番。
從幾十年前自顧不暇到成為能源基地送電大省,山西外輸電量從1978年起的2.7億千瓦時達到了2008年底的360億千瓦時,30年增長了133倍。2009年,隨著世界上運行電壓最高、輸送能力最大、代表國際最高水平的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在晉東南建成投運,山西電網在國家能源優化配置和全國聯網中承擔起了更重要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