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地說,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景氣度與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率基本上呈同步正相關的關系。從去年第三季度開始,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景氣低谷已經出現,加息和七大部委聯合加大對房地產市場的整治力度等重大事件更是推遲了行業的復蘇。在此背景下,不管哪一種經濟類型的企業,其經營情況均較差,2004年度整個工程機械行業呈現出的是"收入增、利潤降"的尷尬局面。
2005年,國家在鞏固去年宏觀調控成效的基礎上,執行了中性偏緊的宏觀政策,在此影響下工程機械行業拐點出現的時間可能要推遲到明年。截至5月31日,整個工程機械行業銷售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同比下降7.31%和38.18%。從分機種來看,除了叉車之外,其他各大機種的銷售均有較大幅度下降。截至5月31日,建設機械、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和星馬汽車4家混凝土機械上市公司實現產品銷售收入分別同比增長-47.56%、-9.87%、-20.62%和-25.85%,利潤總額同比增長-45214(千元)、-43.71%、-30.04%和-29.43%,應收賬款凈額同比增長63.79%、71.52%、18.80%和-44.17%。5月份叉車累計銷量同比增長約10%。
當然,工程機械行業回調的程度和復蘇拐點出現的時間,還要看國家宏觀調控的后續實施力度以及相關行業受影響程度。
由于行業復蘇是一個系統過程而且需要國家重大財政政策的改變,因此照此判斷兩年里該行業可能難以復蘇,行業整體效益較一般。其原因主要歸納為以下五大因素:
市場需求因素。10%~20%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所帶來的市場容量相對不足。國家的宏觀調控仍將持續,銀行信貸依然偏緊,房地產市場的整治力度加大,這些事實表明工程機械行業的外部環境仍不寬松。1996年~1998年的歷史數據就清晰地表明了這一點。1996年~1998年固定資產投資和基本建設投資增速保持在10%~20%的水平,工程機械行業整體效益較一般,且當前工程機械幾大類傳統產品的市場保有量已較大,因此未來兩年工程機械市場傳統產品需求可能仍將大幅萎縮,企業效益接連滑坡。
市場秩序因素。前3年工程機械行業過快的增長速度加速了行業的成熟。2002年~2004年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增長速度達到了30%多,而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為8%~9%,引發了過度競爭,加快了行業折舊,透支了行業的發展潛力。
源自上游成本因素。當前鋼材等原材料以及石油等能源價格高企,吞噬了工程機械行業大部分利潤。一直高位運行的鋼材價格是全行業不得不承受的一個重壓,機械制造行業因此成本不斷攀高。市場需求下降、成本上升,工程機械行業注定要在夾縫中生存。
市場供給因素。工程機械行業市場競爭較充分,進入壁壘較低。經過近3年的規模擴張,幾大類傳統產品的產能無疑已過剩,散、小、亂問題將凸顯,價格戰也將風聲四起;國外產品的進入,會使本已縮小的市場空間越來越小,行業整體上將陷入收入和利潤雙降的惡劣局面。經營機制欠佳和無力開拓海外市場的企業,效益必定大幅下滑。
國外市場因素。入世以來,我國工程機械行業面臨跨國巨頭競爭的市場壓力越來越大。20世紀90年代初國外十大跨國公司就已對中國市場虎視眈眈,近年來其投資力度和產品進入力度加大,他們將未來10年的戰略重點鎖定在中國。據統計,在"九五"期間,整個行業銷售額達500億元,其中國產工程機械占52%的份額。而在2004年,國產份額已經降到了43%,數據表明,國外產品的進入讓本已縮小的中國工程機械市場空間越來越小。
信息來源:中國工業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