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時評:自動化的新市場在哪里?
- 點擊數:1672 發布時間:2009-10-12 17:09:44
- 分享到:
關鍵詞:
最近,我讀到welcome先生的一篇博文“自動化是該好好想想新市場了”,他認為:在經濟復蘇已成定局、結構尚待調整的背景下,保增長似乎正在讓位于調整產業結構。從用地、信貸到環評,政府正在通過政策、金融、標準等多重手段,開始著眼于經濟的未來……因為環保審批、碳排放承諾將直接影響的是重化工業,化工、冶金、電力、造紙、煤化工、建材行業的項目成為政策的重點“照顧”,對象,雖然環保投資會對此作出一些彌補,但相對于減少的項目投資,終于是杯水車薪。可以說,這篇博文不長,卻見解獨到,想人之未想,發人之所未發。受其啟發,筆者就這個話題思慮好久,一邊感到了自動化市場目前的局限,但同時也感到未來的市場蘊含無限商機。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滲透和延伸,環保、節能、降耗、低碳經濟、綠色地球的意識更是深入人心。每一個國家,上至國家領袖,下至普通公民,無不順應歷史發展的規律和潮流,對依賴傳統能源的舊經濟增長模式逐漸放棄,而對以風能、核電、水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為主力的新能源經濟增長模式報以極大的熱情和關注,從美國到中國,以新能源為主導的多類合作模式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從環保領域到金融領域,正在通過政策的、信貸的、標準化的手段和措施向傳統的高耗能、高污染發展模式宣戰。君不見,在很多城市,不管你的大項目多么賺錢,能創造多少GDP,只要你的環保措施達不到要求,也會被一票否決。當人們把保護環境上升為保護地球生命的高度,就沒有什么能擋住新能源經濟的滾滾洪流。
歷史的潮流總是那么浩浩蕩蕩,義無反顧。當新能源經濟的發展欣欣向榮之時,正是依賴傳統能源的行業如化工、冶金、電力、造紙、煤化工、建材等發展的生死關頭,是走向沒落還是脫胎換骨,等待他們的將是不同的命運。堅持原來的生產模式而無真正的變革,無疑將走向沒落;順應歷史的潮流,引進先進的模式并淘汰落后的設備,持續創新,無疑將獲得新生。welcome先生的憂慮是有道理的,國家的環保投資和企業的新項目投資以及企業設備和系統的更新換代投資相比,畢竟是杯水車薪。但面對這種歷史的抉擇,企業目前沒有第三條途徑可走,不想死,只能選擇生。選擇生,就必須調整產業結構,改變原有高耗能的生產模式,淘汰落后產能,這就為自動化行業提供了新的盈利模式,其實,對傳統高耗能設備進行節能降耗的改造已被富于強大實力的跨國自動化公司撕開了缺口,而且他們正將經驗推而廣之,典型企業就是西門子和霍尼韋爾,典型的行業是水泥和石化。未來一至五年,高耗能企業的節能改造將為自動化行業帶來廣泛的市場。
未來新市場除了對傳統高耗能行業的節能改造外,最廣大最有前途的市場當屬我們一再關注的新能源行業。那些富有前瞻眼光而技術成熟的企業已經在這個新興市場賺得盆滿缽滿,如德國的倍福2008年在風電市場已獲得200~300%的增長;威瑯電氣已為太陽能光伏行業提供多樣的解決方案;四川的東方自控已成功開發出DWS5000風機控制系統,并已完成各種測試及風機運行驗證,實現了規模化生產,基本形成了自主開發能力;北京的和利時自動化驅動公司依靠其集團公司的強大技術實力,正在潛心研發自己的風力發電系統,向風電市場發力。當然,我們期待更多的本土企業能認清新能源發展大勢,抓住有利時機,重視自主研發,重視自有核心技術的積累,在某個新能源細分市場形實施突破,形成新的生產能力。
自去年金融危機以來,中國政府促增長、保民生的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及實施細則已陸續出臺并逐步付諸實施,觀察人士指出,中國已出現宏觀經濟環境向好的局面,多數行業在政策的庇護下保持了同比正增長的態勢,自動化項目型市場及OEM市場的產品采購量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但是我們還沒有理由高枕無憂,表面上的經濟復蘇和繁榮掩蓋不了市場消化滯怠和局促的困境,基礎設施的爆發性增長不可能變成市場永久的盛宴。這留給自動化企業太多的思索。我們不能被政策驅動下的經濟增長迷惑自己的雙眼,認為新一輪的大規模經濟增長即將到來,應該冷靜思考,科學分析,一方面抓住眼前對傳統生產模式節能改造的機會,一方面為未來的新能源大市場做潛心準備。我們確信,只要社會經濟發展的腳步不停滯,自動化市場就有無限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