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唱大戲,創新熱浪高”。前不久,2016年武漢知識產權宣傳周在東湖國家高新技術示范區舉行啟動儀式。武漢市科技局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武漢市系統調整科技政策,在鼓勵“大院大所”科技創新的同時,采用發放科技創新券和科技創新基金等形式,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初步形成以10大工業研究院為龍頭的企業創新體系。
“大院大所”帶動創新
近年來,為打造武漢科技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的重要平臺,武漢市與在武漢的高校、企業組建了光電子、智能裝備、導航與位置服務、新能源汽車、地質資源環境、化工新材料、海洋工程裝備、遙感與空間信息、新能源、生物醫藥等10家工業技術研究院。
歷經數年發展,各家工業技術研究院以“市場化導向、企業化運作”的理念,依托武漢的科教資源,加快促進技術成果轉化,著力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競相迸發活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廣泛應用前景的重大原始創新成果,引領相關產業集群化發展,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企業培育和項目孵化能力不斷增強。
武漢市科技局負責人介紹,截至2015年底,武漢市工研院累計孵化企業234家,較2014年底新增90家,其中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有28家;累計開展科技成果轉化項目458項,較2014年底增加145項,為武漢市加快新興產業發展、打造產業集群注入了活力。
記者采訪了解到,新能源汽車工研院充分發揮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孵化平臺作用,加快孵化大功率高效直流充電機、新能源汽車輪轂電機等重大項目,與東風公司商談在純電動通勤車、物流車的整車開發及產業化等領域的合作;導航與位置服務工研院在開展板卡、導航模塊和定位服務平臺建設的同時,參股孵化了北斗振杰、邁普時空導航等5家高科技公司,通過參股北斗產業鏈上不同環節企業,提升產業鏈運作效能;地質資源環境工研院進一步聚焦新材料新能源、環保與地下空間、珠寶等三大產業,進行重點投資布局,其中氫能源項目得到廣泛關注;生物技術研究院充分發揮在生物科技領域的平臺優勢,整合資源打造組合生物合成、納米藥物工程、病毒疾病防治等專業技術平臺。
據統計,2015年底,武漢市工研院累計申請專利1022項,孵化企業共實現產值64489萬元,其中工研院自身實現產值達9432萬元,完成稅收426萬元,科技成果研發及轉化能力日益增強。
在工研院的帶動下,武漢市企業創新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2015年,武漢市發明專利申請超過百件的企業有10家,比2014年增長一倍。
人才高地效應顯現
近年來,10大工研院通過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打造協同創新中心、發行海外人才創業助推基金等多種方式吸引國內外高層次創業人才,通過外聘、外協、自培等多種渠道,實現了凝聚人才的多元化。
去年各工研院新引進海外人才43人,新引進或培養國家“千人計劃”、湖北省“百人計劃”、湖北省“楚天學者”、東湖高新區“3551人才計劃”等各類高級人才81名,人才高地效應逐步顯現。
生物技術研究院瞄準國家對生物產業重點優先發展領域,有針對性地開啟人才引進、聚集新模式。勵合生物作為連續2屆“3551人才計劃”入選企業,聘用了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野依良治擔任技術顧問。導航與位置服務工研院繼聘請劉經南院士擔任首席科學家、“千人計劃”韓紹偉博士擔任院長后,又聘請了“3551人才計劃”的王慶海、莫鈞擔任高管。化工新材料工研院與國家“千人計劃”專家蘇笑海、桂裕鵬、姜興茂團隊分別就可降解包裝材料、復合封裝膜、壓裂支撐劑等項目進行了深度交流,并與桂裕鵬團隊達成項目入駐共識。
地質資源環境工研院與美國、德國、韓國、新加坡等11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廣泛聯系,與國外大學、科研機構簽訂了6份合作協議,4個國際聯合實驗室正在籌建。導航與位置服務工研院為提升品牌競爭力,承辦了國際海事無線電技術交流會、參加了國際北斗產業年會、“中國光谷”國際光電子博覽會,參與了多個北斗國際標準的制定。光電工研院參加了美國西部光子學會、美國CLEO展會等業界權威會議,與光電子學術、產業、投資界的專家開展了交流。海洋工程裝備研究院與挪威、新加坡、巴西等國的海洋工程裝備領軍企業開展了業務合作。
合力搭建“眾創空間”
光電工研院建立了SMT貼片研發測試服務平臺并對外提供研發服務,同時正在籌建ICC集成電路技術及產業服務中心和EMC電磁兼容性檢測服務中心。導航與位置服務工研院組建了北斗衛星應用產品檢測公共服務平臺,開展北斗衛星應用的相關產品批量化測試,并提供相關的測試技術和測試產品支撐。地質資源環境工研院掛牌成立國家技術轉移中部中心,并參與籌建武漢海外科技人才離岸創新中心。智能裝備工研院與西門子武漢創新中心擬合作建立“眾創空間”,為智能制造創業項目提供孵化服務。
地質資源環境工研院吸引各類投資5800萬元,通過與中信證券等投資機構合作,籌建股權眾籌等金融創新平臺,并擬發起1億元天使投資基金和2億元新三板投資并購基金。光電工研院與漢信資本合作成立了1億元光電育成基金,獲得各類風險投資和產業基金1.6億元。導航與位置服務工研院擬引進大型國有企業及浙江民營企業參與工研院建設,目前已累計吸引社會資本逾億元。化工新材料工研院與市科技創業天使投資基金公司就成立天使基金進行了深入洽談,并擬在武漢化工區管委會戰略性新興產業基金下設立子基金,多渠道解決項目初創期的資金問題。
平臺的搭建有效地推進了企業投融資的發展。據統計,2015年,武漢市工研院共組建公共服務平臺20家,服務企業23070人次,服務收入2626萬元。武漢市科技局負責人介紹,下一步武漢將加大對工業技術研究院建設的統籌協調力度,推動工研院加快建立科技成果育成基金,通過孵化一批企業,形成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式發展格局。
摘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