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能電網、分布式能源為構架的能源互聯網是實現我國能源生產、消費、技術和體制革命的重要手段,將是大勢所趨。
第六屆中國國際智能電網建設技術與設備展覽會今天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能源互聯網、專網通信、電力電子等將成為展會亮點。展會同期將舉辦第六屆全球智能電網(中國)峰會,以“未來能源之路 創新與互聯”為主題,探討智能電網未來發展方向。
業內人士認為,以智能電網、分布式能源為構架的能源互聯網是實現我國能源生產、消費、技術和體制革命的重要手段,將是大勢所趨。
為進一步促進我國能源互聯網、智能電網產業發展,國務院、發改委和能源局發布了《關于促進智能電網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安全可靠、開放兼容、雙向互動、高效經濟、清潔環保的智能電網體系,形成有國際競爭力的智能電網裝備體系;加強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等技術在智能電網中的融合應用;加快靈活交流輸電、柔性直流輸電等核心設備的國產化;加緊研制和開發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電網運行控制技術、主動配電網技術和智能電網大數據應用技術等,實現智能電網關鍵技術突破,促進智能電網上下游產業鏈健康快速發展。
另外,為貫徹《加快配電網建設改造的指導意見》,國家能源局印發了《配電網建設改造行動計劃(2015-2020 年)》,提出2015年至2020年,配電網建設改造投資不低于2萬億元,“十三五”期間累計投資不低于1.7萬億元。
在近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能源局總經濟師李冶表示,目前“互聯網+”智慧能源標準體系的總體框架和行動路線已經初步形成,而《“互聯網+”智慧能源試點示范項目實施方案》也將很快下發,方案明確了建設試點示范工程項目的路線圖和時間表。試點示范重點要推動先進儲能、智能電網等一批產品和技術加快實現突破,預計今年將帶來超過400億元的投資。同時,發改委在能源互聯網領域也安排了3億到4億元的專項建設資金,對首臺套設備和重要的研發示范項目給予支持。
未來10年至20年將是我國智能電網建設的主要時期。隨著智能電網進入全面建設的重要階段以及我國城鎮化建設的進一步推進,城鄉配電網的智能化建設將全面拉開,智能電網及智能成套設備、智能配電、控制系統等三大領域將迎來黃金發展期。
此外,配網是實現智能電網的關鍵環節。國聯證券研報認為,當前我國配電自動化水平覆蓋率不到15%,遠低于法國、日本的90%和100%。發達國家平均配電自動化水平覆蓋率約70%至80%。隨著新能源裝機規模不斷加大、分布式能源的發展、電動汽車的增長以及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需要,國內配電網建設具有較大發展潛力。
我國將于2020年初步建成智能電網體系
從國家發展改革委獲悉,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日前發布意見促進智能電網發展,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安全可靠、開放兼容、雙向互動、高效經濟、清潔環保的智能電網體系。
從國家發展改革委獲悉,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日前發布意見促進智能電網發展,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安全可靠、開放兼容、雙向互動、高效經濟、清潔環保的智能電網體系。
據介紹,智能電網是在傳統電力系統基礎上,通過集成新能源、新材料、新設備和先進傳感技術、信息技術、控制技術、儲能技術等新技術形成的新一代電力系統,具有高度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等特征,可以更好地實現電網安全、可靠、經濟、高效運行。發展智能電網是實現我國能源生產、消費、技術和體制革命的重要手段,是發展能源互聯網的重要基礎。
根據意見,促進智能電網發展的主要任務包括:建立健全網源協調發展和運營機制,全面提升電源側智能化水平;增強服務和技術支撐,積極接納新能源;加強能源互聯,促進多種能源優化互補;構建安全高效的信息通信支撐平臺;提高電網智能化水平,確保電網安全、可靠、經濟運行;強化電力需求側管理,引導和服務用戶互動;推動多領域電能替代,有效落實節能減排;滿足多元化民生用電,支撐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快關鍵技術裝備研發應用,促進上下游產業健康發展;完善標準體系,加快智能電網標準國際化。
摘自 鳳凰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