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不僅關乎科學技術研究本身,更關乎國民經濟主戰場,關乎面向科技前沿和面向重大需求
日前,《“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正式出臺。這份首次以“國家”命名的科技創新規劃,通過8篇27章的篇幅,創新主體、創新基地等六個方面的國家創新體系部署,以及12項主要指標,為未來五年中國科技創新描繪了一幅令人振奮的發展藍圖,也為中國邁向創新型國家提供了具體行動指南。
今年5月印發的《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提出,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而作為實現這一目標的最后一個五年規劃,“創新”是最大的看點。從此前的“國家科技規劃”到這次的“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增加的“創新”不僅關乎科學技術研究本身,更關乎國民經濟主戰場,關乎面向科技前沿和面向重大需求。用一句話來概括這幅未來五年的國家科技藍圖,可以說是“以科技創新為引領開拓發展新境界”。正如有人評價:這不是“象牙塔”里面的規劃,而是體現科技和經濟結合的創新規劃;不僅是要“建設高效協同的國家創新體系”,也要“支撐國家重大戰略,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增添發展新動能、拓展發展新空間、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中的核心引領作用”。
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日益增強,其實是科技發展的趨勢和規律。現在,科技創新不僅僅發生在研究機構、高校,也發生在企業,發生在車庫、咖啡館等看似簡陋的創客空間。從全球范圍看,發達國家大都是科技強國,排在前列的跨國企業巨頭,大部分也靠科技起步。尤其是近二三十年,一批高科技跨國企業如蘋果、谷歌、微軟等的崛起,對全球科技產業都產生了重大影響。中國的高科技企業如華為、騰訊等,也將創新融入技術研發和產品生命周期,通過科技進步和實力提升,使企業規模躋身世界前列。即便是看似比較小的創新,同樣能換來在全球科技產業發展方向上的話語權。中國率先并廣泛使用的二維碼、移動設備在線支付等移動互聯網應用,被一些硅谷企業包括頂尖科技公司學習效仿,扭轉了中國企業對硅谷亦步亦趨的印象。
科技大國離科技強國并非一步之遙。對照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中國還面臨不少科技瓶頸,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格局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科技基礎仍然薄弱,科技創新能力特別是原創能力還有很大差距。就科技支撐發展方面,許多產業仍處于全球價值鏈中低端,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還不夠高。就像中國的移動互聯網雖然發達,但高端手機市場仍是國外企業主導,國產智能手機的操作系統、芯片等很大程度仍要仰仗國外。熱門新興領域如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和無人駕駛技術等,勉強算在并跑,還遠遠沒有開始領跑。
抓住科技創新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縮小與科技強國的差距,增強原始創新能力、培育重要戰略創新力量是重中之重。無論是原始創新的基礎研究,還是瞄準前沿的戰略科技,都是拓展前所未有的科技領域。讓創新地基越深越實,創新之塔才能夠壘得越高。科技創新從以跟蹤為主轉向跟蹤和并跑、領跑并存的新階段,進而在全球創新版圖上更具分量,離不開一批戰略高新技術和基礎研究的進步和突破。在更具體的行業領域中,這一幕已經開始呈現,比如一家深圳的小型創業公司,一邊研發出全球首款真正意義上的虛擬現實眼鏡,一邊致力于新材料的基礎研發工作,保持產品領先的位置。這樣的創新,相信以后將遍地開花。
科技創新五年規劃,著眼的不只是五年,而是為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積蓄力量。讓創新成為國家意志和全社會的共同行動,開啟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新征程,我們充滿信心和期待。
摘自《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