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9月3日,在第二屆“互聯網+”千人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中國互聯網協會工業應用委員會、中國互聯網協會“互聯網+”研究咨詢中心聯合發布了2016年中國“互聯網+”在工業應用領域十大新銳案例,1001號云制造平臺(南京壹千零壹號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BroadLink DNA Kit平臺(杭州古北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華虹IC工廠的供應鏈網絡協同(上海華虹宏力半導體制造有限公司)、美克家居個性化定制智能制造項目(美克國際家居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海爾互聯工廠(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濰柴動力工業智能網絡(中國電信集團公司,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中鋼網——鋼鐵電商平臺(北京中鋼網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極路客智能駕駛服務(v)、紅領大規模個性化定制制衣工廠(青島紅領集團有限公司)、航天云網(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等案例入選。
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于佳寧博士介紹了十大新銳案例的評價方法和總體特點,并發布了入選案例名單;海爾集團智能工程數字化總監揭筆超、南京壹千零壹號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李獲鼎分別介紹了各自公司的案例詳情。
本次評價主要從融合程度、技術水平、效率效益、社會影響等方面考察案例水平,從近百個候選案例中,經過三輪遴選,邀請國內兩化融合、互聯網、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工業經濟等領域的權威專家,基于評價指標體系對候選案例進行了綜合評價,最終選出十大新銳案例。
2016年中國“互聯網+”在工業應用領域十大新銳案例有以下幾方面的突出特點:一是涵蓋多種類型,反映互聯網與工業應用融合的新模式,十大新銳案例涉及了生產過程智能化、大規模個性化定制、云制造平臺、協同制造和協同創新平臺、B2B行 業電子商務、智能產品開發工具、智能產品等多種融合模式,既有工業企業利用互聯網的技術和模式,主動改造生產方式和產品形態,實現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案 例,也有互聯網企業深度服務工業企業的案例,體現我國互聯網與工業應用的融合呈現出雙向融合、形態多樣的特點。二是涉及多種行業,反映“互聯網+”對工業的廣泛影響,十大新銳案例涵蓋了裝備制造、電子信息、原材料工業、消費品工業等各大工業領域,說明“互聯網+”在工業領域的影響范圍非常廣泛。三是融合效益顯著,反映“互聯網+工業應用”積極效果明顯,十大新銳案例的實踐經驗體現“互聯網+”對推動工業企業降低創新成本和運營成本、提升協同效率、實現節能減排、推進服務型制造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四是發展階段多樣,反映“雙創”運動發展成果,十大新銳案例中,有兩家企業“年齡”不足三年,仍處于初創期,這些企業的創新成效體現了“互聯網+創業創新”的積極成效,同時也有三家企業“年齡”超過二十年,部分傳統企業的“互聯網+”轉型節奏也趕上了時代的步伐。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北京大學教授楊學山,電子工業出版社總編輯、中國互聯網協會“互聯網+”研究咨詢中心主任劉九如,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副主任李德文出席了會議。十大新銳案例的詳細內容可在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網站(http://xxzx.miit.gov.cn/)上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