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工業新聞網--中國工業報
記者日前從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上海市制造業轉型升級“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公布。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負責 人介紹,根據《規劃》提出的目標,到2020年,上海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力爭保持在25%左右,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達到20%左 右,綜合競爭力邁入世界先進水平行列,實現上海制造向上海智造、上海速度向上海質量、上海產品向上海品牌的轉變。把上海打造成為具有高附加值、高技術含 量、高全要素生產率的國際高端智造中心之一。
對標“中國制造2025”
上海市經信委主任陳鳴波介紹,《規劃》結合上海實際,直接對標“中國制造2025”戰略,對接產業前沿發展領域,提出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裝備、生物醫藥與高端醫療器械、高端能源裝備、節能環保等九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一是聚焦集成電路、下一代網絡、高端軟件與信息服務、增材制造裝備、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新材料等領域,培育新的增長點。
二是承擔國家戰略,大力發展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裝備、核電裝備等戰略重點,參與國際產業合作與競爭。
三是加強科技前瞻性布局與產業化聯動,培育量子通信、工業互聯網、先進傳感器與物聯網等新興領域,實施一批產業創新專項,力爭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和產業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同時,改造提升傳統優勢制造業,延伸產業鏈和價值鏈,形成發展新優勢。如汽車產業大力發展高端自主品牌新車型,突破驅動電機、汽車電子、智能控 制等“三電”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實現產值6000億元;鋼鐵產業提升優化精品鋼材,實現產值1100億元;化工產業發展高端精細化工,船舶產業建設具有 國際競爭力的高端船舶產業基地;都市產業加快向文化創意產業轉型升級,建設國際時尚之都和設計之都。
其次,以重大項目為引領,提升投資質量和效益,推進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百億級項目,新能源汽車、航空發動機、船舶海工等10億元以上項目,以 及一批億元項目開工建設。通過重點項目實施,預計到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術、汽車產業各增產值1000億元左右,智能制造裝備、新材料、航空航天、節 能環保、都市、化工產業各增產值500億元左右,生物醫藥與高端醫療器械、高端能源裝備和船舶產業各增產值400億左右,為完成制造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 值比重力爭保持25%左右的目標提供支撐。
集約集聚集群發展
對于戰略性制造業的具體空間分布,《規劃》也作了詳細說明,按照上海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要求,上海制造業堅持集約集聚、集群發展,根據資源稟 賦、產業基礎和環境容量等因素,優化發展布局。郊區集聚發展先進制造業,中心城區優先發展高附加值都市型工業和高端生產性服務業,形成“創新引領、帶狀分 布、集群集聚”的產業空間布局。
在創新引領方面,上海將張江、紫竹、楊浦、嘉定、漕河涇、臨港等科技創新中心作為重要載體,集聚創新要素,加快成果轉化,營造充滿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逐步成為原創技術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策源地之一。
在注重帶狀分布方面,沿崇明(長興島)、浦東、奉賢、金山,順時針運筆,可以畫出一條沿海的產業帶,《規劃》將其定位于“世界一流的先進制造業集聚發展帶”;而在內圈,從嘉定、青浦,到閔行、松江,同樣畫出一條弧形產業帶,即“國際領先的制造業轉型升級示范帶”。
在注重集群集聚方面,上海將推動臨港、化工區、長興島、祝橋等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促進產業聯動發展,打造一批參與全球產業競爭、體現 上海制造業能級水平的高端特色產業集群。提升嘉定汽車、寶山鋼鐵、金山石化等傳統優勢產業基地;推動桃浦、南大、吳淞、高橋、吳涇等地區整體轉型及結構調 整;鼓勵各區縣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
持續改善工業園區產出效率
就上海制造業“十三五”期間對產業園區有哪些創新舉措,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徐子瑛在接受中國工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正在進一步深化和研究上海工業區轉型的整體方案,“十三五”期間,上海工業區轉型主要圍繞八個字———“創新、集聚、集約、升級”。
徐子瑛認為,工業園區是制造業發展的基礎和載體,也是上海落實“十三五”規劃以及建設全球有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的重要保障。經過“十二五”的轉型 和培育,上海工業園區在集聚方面得到了進一步提升。2015年上海市工業園區工業總產值為2.6萬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80%,從土地績效來 看,單位每平方公里的土地產出由2010年的56億元提高到2015年的67億元。
“十三五”期間,在上海土地比較緊缺的情況下,如何進一步提升和打造上海工業園區的能級和水平,成為上海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因素。根據《上海 市制造業轉型升級“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形成一批參與全球競爭,體現上海高端制造水平的產業集群和品牌園區,打造三到五家在國際有影響力的新興工 業化產業基地,新增三家國家級示范產業基地;與此同時,建成一批各類示范區,包括10家國家級的生態工業的示范區,30家本市智能型的產業園區,以及一批 區區合作、品牌聯動的工業園區。
《規劃》明確,到2020年,上海工業園區每平方公里產出要達到75億元,工業用地的產出效率將持續改善,實現制造業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的總體目標。
推進10個重點任務和10大工程
圍繞重點產業發展和整體能級提升,《規劃》提出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等10個重點任務和10大工程。如:
實施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中國制造2025”提出了制造業創新中心等5大工程,上海對接國家要求,以智能制造、集成電路等為重點,促進企 業、高校、科研機構聯合開展產業創新研究;建設5~10家具有輻射力和影響力的國家級和市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影響、帶動性強的關鍵技 術。
實施智能制造工程。落實國家《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推廣建設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重點培育離散型、流程型等智能制造新模 式;創建國家級工業互聯網示范區,開展工業云、工業大數據等試點;建設形成100家標志性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爭創2~3家國家級智能制造公共服務平臺,力 爭成為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基地。
實施工業強基工程。對接國家部署,重點突破制約制造業發展的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等瓶頸,通過3~5年健身強 體,為后10年上海先進制造業發展打好基礎。明確強基領域的主攻方向和重點,比如密封件、軸承等。研究制定上海推進工業強基行動方案和指導目錄,聚焦重點 領域,組織實施工業強基項目,建設一批公共服務平臺,推動整機企業和“四基”企業協同發展。
實施存量資源要素盤活工程。鎖定區塊、鎖定項目、鎖定時間、鎖定責任主體,綜合運用法律、標準、市場及政策扶持等手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堅持 調整淘汰與轉型發展并舉,建立決策支持信息系統平臺,促進騰出土地集中收儲、騰出廠房分類盤活,形成“新增”與“壓減”同步推進的機制。完成50個重點區 域調整轉型,預計騰出土地6萬畝,減少能源消費量200萬噸標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