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4年以來,我國技術市場已走過30余年歷程。在此期間,我國關于技術市場理論的探討和實踐,也經歷了從科技成果轉化到技術轉移,從技術交易到資源配置的演變,這些理論演變都與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密切相關。
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技術范式演進、以“一帶一路”為代表的新一輪開放和全球化浪潮,我國技術市場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時期,技術市場的功能定位有了新的變化。
從科技成果轉化到技術轉移的嬗變
改革開放初期,關于技術商品屬性的命題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由于長期以來實行的計劃經濟體制,大學和科研院所是我國主要的科研機構,技術成果的研發和轉移主要依靠政府組織的技術攻關和技術交流,技術的商品屬性一直被忽視甚至被反對。在技術市場理論研究興起之初,圍繞這一問題,理論界就技術商品的非物質性,技術成果交換,技術商品的特殊性等問題進行了一場為時甚久的大討論。在經過一番激烈的爭論之后,1980年10月,國務院頒布《關于開展和保護社會主義競爭的暫行規定》,首次提出“鼓勵革新技術和創造發明,重要技術成果要實行有償轉讓”。1985年3月,《中共中央關于科學技術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促進技術成果商品化,開拓技術市場,以適應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政府通過發揮宏觀管理與計劃引導職能,建立相關法律法規,出臺激勵、保護政策,不斷為成果轉化營造良好的內部和外部環境,廣開資金渠道以加大支持成果轉化的力度等。
2000年之后,信息化與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球,我國隨即設定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這一時期,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確立,技術市場的制度建設和運行管理比較成熟。技術市場的理論研究主要集中在了運用現代經濟學理論模型,對技術市場的功能作用和運行機制進行系統精確的分析,闡釋技術市場的發展演化規律等方面。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逐漸走向深入,技術市場逐漸擺脫計劃經濟的思維模式,力圖在技術轉移的框架下,用市場經濟的思維模式推進技術市場理論的發展,包括技術經營理論的引進和發展、專利技術商用化理論的逐漸被社會所認可。
與此同時,原有科技成果轉化思維在技術市場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高校和科研院所是我國技術創新的主要力量,同時也是技術經營體系中企業獲取外部技術資源的重要創新源頭。然而,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員的成果和企業需求還有距離:單純以研發鏈條為路徑進行政策配置效率欠佳,單一考慮將物化的技術成果推向市場也很難奏效。此時,政府在宏觀政策方面,通過建立相應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和激勵機制,出臺相應政策引導科研成果轉化,將科技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從技術交易到資源配置的演進
技術交易是技術市場活躍程度最直接的反映形式,也是社會廣為關注的技術市場發展的衡量指標。在技術市場發展的起步階段,我國處于經濟制度改革之初,缺乏相應的制度與運行體系建設,且缺乏對技術市場理論的認識,因此當時便將最主要的技術交易形式——技術成果轉讓,作為技術交易的直接表示。隨著技術市場的不斷擴大,人們對于技術交易的特殊性有了更加直接的了解和認識,相關理論研究和法律法規的開展。而且隨著市場對于技術服務需求的不斷提升,如何借鑒發達國家比較成熟的技術服務市場的經驗也成為當時研究的熱點。
在技術市場蓬勃興起后,我國傳統的科技價值實現模式發生了重要變化,產學研合作、技術創業、技術并購等新的模式不斷涌現,人們對技術成果的認識也正在從技術是一種商品向技術是一種要素資源轉變。為此,黨的十三大首次確立了技術市場的生產要素市場地位,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報告中也均指出要發展包括技術、資本、勞動力、土地市場在內的生產要素市場。尤其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建立健全鼓勵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體制機制,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發揮市場對技術研發方向、路線選擇、要素價格、各類創新要素配置的導向作用。發展技術市場,健全技術轉移機制,改善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條件,完善風險投資機制,創新商業模式,促進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確立了科技體制改革的核心是充分發揮市場配置科技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對探索技術市場配置科技資源的機制、途徑、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筆者認為,發揮市場在配置創新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就是要通過技術市場價格、風險和競爭機制的逐步建立,刺激和帶動資本、人才的流動,就是通過政策、管理等工具,有效調節供需關系,促使創新資源以最高的效率,向資源需求旺盛,同時能產生最大效益的方面配置,以此促使技術市場在生產要素市場體系中的先導性作用充分顯現。
新時期對技術市場功能定位的認識
首先,從推動科技成果商品化向帶動技術資本化延伸。縱觀30年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我國技術市場呈現出諸多“變”與“不變”。其中,最為突出的變化是,技術市場的功能逐步拓展,技術市場作為確立科技成果商品屬性、帶動科技成果商品化的歷史使命已經基本完成。現階段,構建與新時期相適應的新型的現代技術市場體系,促進技術資本化與產業化,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已成為我國技術市場新的使命。
其次,技術市場在國家創新系統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技術市場在國家創新系統中的基本功能在于技術資源配置、信息溝通和激勵。作為技術資源配置的基本機制,技術市場以價格規律來分配技術資源,協調技術和知識的流動過程,實現各種行動者在相互作用中的社會學習。從技術市場的客體來看,技術市場交易的技術商品主要是技術創新的各階段的成果,其交易的主要形式為: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以及技術產權,涉及技術創新的全部內容及過程,體現了國家創新系統中技術創新的有關內容。作為創新激勵的基本機制,技術市場創造了以經濟利益為核心的動機結構,使行動者在利潤動機的引導下,自發的從事創造開發活動和技術轉移活動。技術市場的充分發展,必將有助于國家創新系統中的知識分配效率和學習效率的提高。
筆者認為,技術市場的發展動力在于市場機制、交易過程及主體關系調整的不斷創新,其核心就是制度創新。市場化改革以來,突破傳統的計劃體制的束縛,開放技術市場,實行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是中國科技體制改革過程中的一項重要的制度創新。這一制度的發展和進一步完善,必將有力地促進國家創新系統的全面建設,促進國家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的提升。
技術市場通過市場經濟的供求機制和競爭機制來配置技術資源,并將知識、技術、資金等要素以各種形式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其中,以權益形式的結合不僅成為現實,而且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以知識產權實施許可為核心的技術轉移正在蓬勃興起,所有這些都使得國家創新系統的功能得以實現。同時,隨著市場效率的提高,科技服務機構的充分發展,也將促進市場主體在技術知識的生產過程中的社會分工和專業化,提高技術知識的生產效率。
第三,技術市場在科技體制改革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與作用。我國科技體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進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有效結合,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科技體制改革的主要突破口是開拓技術市場。當前,我國經濟建設已進入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經濟整體素質的新時期,尤其需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加快促進科技與經濟建設更緊密地結合,而實現這一目標的體制和制度基礎是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技術市場體系,更加充分地發揮市場在優化配置科技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
技術市場的發展,是科技體制的重大創新,同時也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進和完善國家創新系統建設創造了條件。技術市場的形成與發展是我國科技體制和國家創新系統的一個重大制度創新。從國家創新系統的發展歷程來看,“開放技術市場,實行科技成果商品化”作為科技體制改革的先導,本身就是國家創新系統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國家堅持“放開、搞活、扶植、引導”的技術市場發展方針,帶來了社會觀念的深刻變革,推動了科研開發市場化、技術成果商品化、高新技術產業化進程,使科學技術第一生產力通過市場機制得以充分體現,為科技體制改革創造了條件。在進一步推進科技創新,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的偉大進程中,技術市場的開拓與發展,將從體制上徹底打破科技與經濟之間的壁壘,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科技自身發展規律的市場機制,逐步形成以企業為創新主體的國家創新系統,開辟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富有生機與活力的發展之路。
第四,技術市場在創新資源配置中將發揮決定性作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技術市場配置科技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其內涵包括四個層面:從市場的角度看其核心是配置機制,從商品的角度看其核心是技術定價,從交易的角度看其核心是技術轉移,從系統的角度看其核心是開放與協調。所謂“決定性作用”是指技術市場在所有科技資源的配置中處于主體地位,對于技術商品的價格和運營模式等擁有直接決定權,但并沒有否定或忽視政府作用,而是要求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我國的科技資源相對稀缺,同時大量的科研成果由于缺乏產業化所必需的資金支持而老死在實驗室及種子期,大量的金融資本、產業資本、風險投資由于尋找不到合適的投資機會而只能閑置,這些情況形成了我國科技工作長期存在的資源配置不合理和利用效率不高。技術市場依靠技術商品的供應和需求機制,通過價值規律對科技領域的研究方向、重點及相應的資金、人力配置發揮調節作用,使科技資源總是向著利潤率比較高的生產領域流動,從而形成科技資源的最佳組合,發揮其最大潛能,逐步形成結構優化,高效精干的科研開發體系,達到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
筆者認為,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必然伴隨科技人才的流動,科技人才的流動又會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的進程。過去由于技術市場沒有發育成熟,我國科技人才的分布很不合理,出現了結構性失衡。國內外實踐經驗表明,對科技人員的分布進行結構調整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通過市場導向,使其漸趨合理。我國技術市場的發展同樣引發了科技人才市場的形成和發展,目前各地相繼建立了人才流動中心,全國城鎮初步形成了技術人才流動中心網絡體系,使科技人員的流動較以前有了成倍的增長,科技人員的分布逐漸向合理化方向演變。
摘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