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復蘇乏力、低速增長,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如今,世界經濟又走到關鍵當口。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期間,習近平主席發表了系列重要講話,推動各方達成了重要共識。我國將與其他各國一道,全面落實峰會成果,大力推進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推動世界經濟走上強勁、可持續、平衡和包容增長的道路。
世界經濟發展面臨多重風險和挑戰
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上指出:“當前,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正處于新舊增長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在世界經濟急需擺脫困境、宏觀政策缺乏方向、全球經濟治理及二十國集團面臨轉型的關鍵節點上,此次峰會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承載了各方高度期待。
世界經濟增長弱于預期,分化特征更加明顯。國際金融危機削弱了世界經濟增長動力,世界經濟增速由危機爆發前的5%左右下滑到目前的3%左右,且呈現分化態勢。發達經濟體普遍低速增長,增速不超過2%。美國經濟復蘇相對較快,日本和歐元區內生動力不強,依然沒有擺脫經濟疲弱的局面。新興經濟體中,結構性改革比較主動的國家經濟基本面較好,但結構性改革相對滯后的部分國家經濟增速大幅回落甚至出現負增長。經濟走勢的分化帶來宏觀經濟政策的分化。近期美國經濟發展不平穩,美聯儲加息預期頻繁變化。其他發達經濟體為走出低增長困境,普遍采取量化寬松等政策手段。世界主要經濟體宏觀政策調整在方向上的不一致,對全球市場產生較強負面外溢效應。國際金融市場震蕩,新興市場國家面臨資本外流、資產價格下降、貨幣貶值等壓力,對國際金融經濟穩定運行帶來嚴峻考驗。
國際投資和貿易持續低迷,保護主義抬頭。近年來,經濟全球化進程放緩,多哈回合貿易談判遇到困難,部分區域貿易安排排他性增強,國際貿易增長和產業轉移速度放緩。根據世界貿易組織報告,1990年—2007年,全球貿易年均增長6.9%,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回落到3%左右。全球基礎設施投資短板仍未消除,各種投資貿易壁壘依然存在,對各國發揮比較優勢、加強互利合作帶來消極影響。與此同時,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行,地緣政治沖突激化,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交織,全球性挑戰不斷增多,影響國際投資和貿易增長。
世界經濟格局發生復雜深刻變化,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滯后。過去相當長一個時期,歐美國家是主要的產成品消費市場,東亞國家是主要生產基地,中東、拉美、非洲等地區是主要的能源原材料輸出地。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和破壞了舊的全球經濟大循環,“大三角”分工格局悄然發生變化,新的循環正在形成,全球產業價值鏈正在重塑。與此同時,隨著世界多極化進程不斷深入,新興市場國家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2015年新興經濟體11國占全球經濟的比重上升為30.3%,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度為52.9%。相對于世界經濟格局的新變化,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不健全,表現出越來越多的不適應。在此背景下,國際社會期待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提出解決方案,推動世界經濟進入穩定復蘇的軌道,促進全球經濟治理與時俱進、因時而變,助力世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中國良方”助力破解世界經濟發展難題
面對當前世界經濟的復雜形勢和風險挑戰,習近平主席明確指出:“中方希望同各方一道,推動杭州峰會開出一劑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的藥方”。此次峰會開創性地制定了《二十國集團創新增長藍圖》,促進短期政策向中長期政策轉型,危機應對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推動世界主要經濟體以改革突破增長瓶頸、以創新激發復蘇動力,做到需求側管理和供給側改革并重、短期政策和中長期政策兼顧、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并進,幫助世界經濟徹底擺脫復蘇乏力、增長脆弱的局面,推動世界經濟長期穩定增長。
從短期看,一方面要切實加強宏觀經濟政策的溝通和協調合作,減少負面外溢效應。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針對世界經濟增長低迷的突出問題,推動成員國結合本國實際,創新宏觀經濟政策,把財政貨幣和結構性改革政策有效組合起來,放大正面外溢效應,減少負面外部影響,提振市場信心,努力擴大全球總需求,全面改善供給質量,鞏固經濟增長基礎。另一方面要著力激發國際投資和貿易活力,為各國發展營造更大的市場和空間。此次峰會把促進開放的投資和貿易作為優先領域和著力點,加強投資和貿易機制建設,制定全球投資指導原則和全球貿易增長戰略,鞏固多邊貿易體制,破除國際投資貿易壁壘,提高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從中長期看,一是大力推動創新,開辟增長源泉。此次峰會把支持創新作為重要方向,倡導各國要更加注重創新驅動,加大創新供給,向創新要動力、向改革要活力,牢牢把握創新、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數字經濟的歷史性機遇,提升要素優化配置能力,增強經濟內生動力。二是著力推進結構性改革,提升世界經濟中長期增長潛力。與會各國和國際組織高度評價我國關于結構性改革的議題設置,對我國推進結構性改革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表示贊同和支持。各國一致認為,結構性改革的選擇和設計應考慮具體國情,符合各國宏觀經濟環境和自身發展需要。此次峰會形成了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新共識,確定了促進貿易和投資開放、鼓勵創新、改善基礎設施等9個結構性改革優先領域。三是共同構建包容聯動的全球發展治理格局,形成平等公正、合作共贏的國際經濟體系。面對世界經濟形勢的發展演變,習近平主席在此次峰會上系統闡述了我國的全球經濟治理觀,提出以平等為基礎,以開放為導向,以合作為動力,以共享為目標,重點構建全球金融、投資貿易、能源、發展的經濟治理格局。此次峰會要求共同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求同存異、聚同化異,尋求利益共贏,凝聚互動合力,建設各國共享的“百花園”。
此次峰會以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為主題,通過的領導人公報和創新增長藍圖、可持續發展議程行動計劃、深化結構性改革議程等成果文件,反映了中國理念、體現了中國智慧、融匯了中國主張、推廣了中國經驗,將為形成世界經濟新一輪增長格局奠定堅實基礎。
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實現更廣互利共贏
開放促進國家強盛。習近平主席強調:“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斷創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對外開放格局,是中國的戰略選擇。”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與世界經濟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我們將繼續推進與世界經濟體系的深度融合,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促進世界經濟穩定繁榮。
全面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在世界經濟增長低迷的大背景下,習近平主席為促進世界經濟振興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不僅表達了我國的全球戰略愿景,而且契合了沿線及相關國家與地區的發展需求。我們將進一步弘揚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向深耕細作、持久發展階段邁進,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吸引各方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便車,更好地造福我國和沿線各國人民。一是聚焦重點地區、重點國家、重點項目,支持并實施好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能源資源開發利用、經貿產業合作區建設、產業核心技術研發支撐等一批戰略性優先項目和示范性項目。二是創新國際化融資模式,深化金融領域合作,打造多層次金融平臺,建立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長期、穩定、可持續、風險可控的金融保障體系。三是弘揚絲路精神,推進文明交流互鑒,重視人文合作,推進民心相通。
積極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一帶一路”沿線大部分國家正在積極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產業結構加速調整,基礎設施建設方興未艾;我國已經培育了一大批具有比較優勢和國際競爭力的先進產能,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具有巨大的合作對接空間。我們將推動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把我國的重大裝備和優勢產能帶出去,積極推動重要技術標準共享,通過提高有效供給催生新的需求,促進世界經濟再平衡。與此同時,進一步拓展國際產能第三方合作,把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同我國的優勢產能結合起來,共同開拓第三方市場,更好滿足廣大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幫助他們推進工業化、城鎮化,促進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實現三方以至多方共贏。
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我們將繼續推動投資和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努力促進國內國際要素有序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為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貢獻力量。一是加大放寬外商投資準入,提高便利化程度,促進公平開放競爭,全力營造優良營商環境,積極有效引進境外資金和先進技術。二是健全對外投資促進政策和服務體系,加快同有關國家商簽投資協定和自由貿易協定,推進國內高標準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支持企業擴大對外投資,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物流鏈,推動全球經濟進一步開放、交流、融合。三是繼續支持多邊貿易體制,采取切實行動促進貿易增長。四是繼續推動人民幣走出去,提高金融業國際化水平。
著力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面對當前挑戰,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帶動發展理念、體制機制、商業模式等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大創新,是此次峰會達成的重要共識。我們將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是深入研究和解決經濟、產業發展急需的科技問題。實施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力爭在重大項目、重點方向率先突破。二是大力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推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壯大,培育分享經濟、數字經濟、創意經濟、智造經濟,發展現代服務業,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產業和產品向價值鏈中高端躍升。三是進一步鼓勵引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積極打造眾創眾包眾扶眾籌支撐平臺,營造創新創業的良好環境,更好地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創業創新活力與潛力。四是加快傳統產業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推動經濟結構調整與傳統產業升級,促進傳統動能改造提升。
摘自《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