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京市科委、北京市財政局日前聯合舉行的首都科技創新券媒體集體采訪活動上獲悉,截至今年9月,共有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25家單位、577家實驗室參與首都科技創新券的接收工作,并有73家創新型孵化器、行業協會等科技服務機構成為推薦機構,為小微企業和創業團隊申請首都科技創新券提供專業化服務。共有1498家小微企業和80家創業團隊,使用創新券9536.5萬元。
“首都科技創新券制度實施以來,有效促進了北京優質科技資源對外開放共享、小微企業和創業團隊的創新創業能力和專業服務機構專業化服務能力的提升,并對財政資金使用方式改革進行了有益嘗試?!北本┦锌莆嚓P人士表示。
“準”“確”“細”“心” 首都科技創新券制度不斷完善
為積極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環境,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市財政局決定聯合實施首都科技創新券制度,并于2014年12月出臺《首都科技創新券實施管理辦法(試行)》,旨在鼓勵北京市小微企業及創業團隊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下屬實驗室、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北京市設計創新中心認定的實驗室及其他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的資源,開展研發活動和科技創新,由政府發放,小微企業及創業團隊向高校、科研院所購買科研服務時使用,收取創新券的單位持創新券到指定部門兌現
據北京市科委相關人士介紹,首都科技創新券制度在管理實施過程中,通過不斷的反饋與改進,形成了完善的創新券工作流程和創新券經費使用流程。
精準定位,促進創新創業。首都科技創新券瞄準小微企業和創業團隊的創新創業,首次將創業團隊納入財政資金支持范圍。通過調整核定比例來設計的扶持程序和限制機制,使政府資金更多投入到初創性小微企業和創業團隊。創新券支持的1498家小微企業中,注冊資金0-100萬元的企業占比超過半數,是申請創新券的主體。該部分小微企業基本上未被財政資金支持過,并且由于經濟規模、技術實力、組織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很難獲得其他科技政策的資金支持。
精確制導,提高服務效率。首都科技創新券引入第三方機構參與管理,實現資源和需求的雙向盤活。在發放環節,設立推薦機構幫助小微企業和創業團隊申請創新券,目前推薦機構發展到73家,共推薦企業1814家,涉及創新券金額13680.5萬元;在使用和兌現環節,設立專業服務機構,幫助實驗室接收創新券,目前專業服務機構已經發展到25家。根據小微企業和創業團隊的創新需求,接收創新券實驗室的數量也從最初的398家增加到目前的577家。在創新券的實施過程中,還有一些實驗室主動要求加入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實現開放共享,起到了對平臺資源的“反哺”作用。
精細操作,避免資金沉淀。首都科技創新券被設計成通過互聯網申請和使用的電子券,小微企業和創業團隊需要在有效期內登記科研活動即在管理網絡中激活創新券,而逾期未激活的創新券則自動失效,在提高創新券使用透明度的同時,使財政投入避免沉淀且更加精準,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
精心管理,控制政策風險。創新券從計劃、申請、審核、發放、評估、使用、兌現、監管等全程均通過網絡化申報系統實現動態管理,所有數據實時可見、可追溯、可分析,采取全程網絡操作,可追溯,制度設計防火墻,為降低行政風險提供了技術支撐。
科技資源全程參與 創新創業服務
首都科技創新券政策通過對小微企業和創業團隊創新投入成本進行補貼,實現了由支持科技資源開放方向支持需求方的拓展,構建了對科技資源參與創新創業全鏈條支持的閉環。
有效支撐小微企業和創業團隊的創新創業,降低創新成本。首都科技創新券政策的實施,讓小微企業和創業團隊充分利用北京地區實驗室資源開展測試檢測、合作研發等創新創業活動,是為解決對接需求而來的“雪中送炭”。自2014年12月創新券正式實施以來,共有1498家小微企業和80家創業團隊與開放實驗室合作開展了1694個創新券項目,共計使用創新券9536.5萬元。涉及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材料、能源環保、裝備制造、工業設計、現代農業等7個領域,其中電子信息和新材料目前占主體地位,分別占比36%和31%。創新券的支持有效降低了小微企業和創業團隊創新創業成本,激發了創新創業熱情。
例如,從法國巴黎留學歸國的劉挺,成立了北京詢達數據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深度搜索引擎在移動端的應用研究。因為一張小小的科技創新券,叩開了北京大學自然語言研究所的大門,加快了劉挺研發出新型搜索數據抽取技術的進度,在Web領域的分布式實時抽取系統填補了北京詢達公司在自然語言處理方面的研發空白,解決了該公司在此方面研發不足的問題。在困難重重的創新創業道路上,創新券的出現為北京詢達的跨越式發展起到了“提擋加速”的作用。此后,在北京市科委的幫助下,北京詢達與北京股權交易中心進行了對接。如今,北京詢達在已北京股權交易中心孵化版成功掛牌,成為該公司發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有效激發高校院所與中介機構的協同創新創業熱情,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截至目前,已有中科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25家單位、577家實驗室的創新資源供給方主動加入到接收創新券的工作中來;有70家創新型孵化器、行業協會等多種科技服務機構申請成為推薦機構;形成了資源方、中介方、小微企業和創業團隊“三位一體”的創新券組織體系,在有效服務小微企業和創業團隊的同時,也優化了首都的創新創業環境。在科技創新券的實施過程中,還有一些實驗室主動要求加入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實現開放共享,如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所接到企業的研發項目并使用創新券的需求后,主動要求加入創新券工作體系,對外開放共享資源并提供服務。中科院在首批開放50家實驗室的基礎上,此后又陸續開放了60家實驗室接收創新券。
嫁接科技金融服務,盡顯雙贏魅力。在實施創新券的過程中,持續跟蹤小微企業和創業團隊的后續科研需求,引入銀行貸款等方式持續支持小微企業和創業團隊。目前已與中國建設銀行、北京銀行合作,推出針對創新券的配套金融服務產品,短時間內已完成了11個項目共325萬元的貸款。如中云智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的受益者。該企業成功申請到7.5萬元創新券支持,完成了安檢X光圖像中目標檢測方法測試,用互聯網思維成功實現了傳統安檢產業的升級。2015年在了解到中國建設銀行北京中關村分行對申請到首都科技創新券的小微企業有進一步的金融服務時,該企業立刻進行了詳細了解和對接。北京中關村分行在對接過程中,發現了這家有潛力的“金種子”企業,并有針對性地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方案,目前已經進入到了綜合授信階段。雙方的深度合作也為企業掛牌“新三板”打下堅實基礎。
摘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