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科院
10月20日下午,國家高端智庫戰略咨詢重大項目“面向全球競爭的高新產業源頭技術研究”智能機器人專題研究第一次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以下簡稱“戰略咨詢院”)召開。中科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戰略咨詢院理事會副理事長劉偉平作為該項目的總負責人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天然、國務院研究室原司長宋大偉、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所長于海斌、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樊建平、光電研究院院長王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小平等專家參加研討會,會議由戰略咨詢院院長潘教峰主持。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推進的全球背景下,全面研判全球高新產業的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大勢,在識別高新產業源頭技術的基礎上明確應用基礎研究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是搶占未來經濟科技發展先機的必然選擇和重要舉措。
中科院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必須面向經濟主戰場,做出符合中科院使命的貢獻。為落實今年院黨組夏季擴大會議上提出的“部署若干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關的重大科技問題咨詢任務”,劉偉平主持啟動了“面向全球競爭的高新產業源頭技術研究”作為中科院國家高端智庫戰略咨詢重大項目,依托戰略咨詢院,組織相關領域科技專家,分專題陸續開展重要領域方向的產業源頭技術研究。智能機器人產業源頭技術研究是該項目首個啟動的專題研究。
劉偉平在會上指出,中科院作為國家高水平科技智庫,就是要對黨中央的重大科技決策發揮咨詢作用。供給側改革的核心就是靠創新驅動發展,我們要圍繞習總書記提出的“我們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夠強,還沒有成為產業技術的主要源頭和關鍵核心技術的有效供給者”的問題,從科技供給方面為國家產業轉型升級、成為新動能推動新發展做出中科院應有的貢獻。
劉偉平進一步強調,“面向全球競爭的高新產業源頭技術研究”項目要深刻認識產業源頭技術的知識基礎和內在邏輯,精心選擇產業源頭技術突破和跟進的重點領域,全面分析產業源頭技術創新的組織平臺、激勵機制和促進政策。中科院不僅要發揮國家高端科技智庫的功能,為中央的科技發展重大決策提供高水平咨詢報告;還要在推動優勢領域技術實現產業化,推動創新發展形成發展新動能方面,花大力氣、下大功夫、主動擔當,做出別人不可替代的貢獻。
會上,潘教峰介紹了“面向全球競爭的高新產業源頭技術研究”項目的總體方案與智能機器人專題研究的具體安排。與會專家就智能機器人產業源頭技術識別的認知框架、源頭技術識別標準以及源頭技術發展趨勢與前景進行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分析探討,并明確了下一步研究的任務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