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科技創新發展目標是什么,有哪些要考核的硬指標?“十三五”科技創新的重點任務清單長啥樣?19日,在省部級干部“學習貫徹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專題研討班上,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一一進行了最新權威解讀。
萬鋼介紹,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科技創新思想,全面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發揮創新第一動力作用是“十三五”科技創新的基本遵循。“十三五”是我國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決勝階段,要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的各項部署要求,落實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各項任務,加快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完善國家創新體系,積極培育創新發展新動能,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奠定堅實基礎。“十三五”科技創新的十二項主要指標具有繼承性、延續性、銜接性、階段性。其中尤為重要的兩項指標是:到2020年,科技進步貢獻率要從2015年的55.3 %提升至60%;研發經費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從2015年的2.1%提升至2.5%。
“完成這兩項指標,有很大難度。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是一項世界通行的衡量標準,比例本身代表了科技創新在全社會發展中的受重視程度,反映了全社會尤其是企業前瞻部署創新驅動的意愿和能力,通過分析其內部的結構,還可以研究科研投入的效率和效益。“十三五”應進一步加大中央財政投入,并通過一些普惠性政策引導帶動全社會加大研發投入。”萬鋼說道。
談到“十三五” 科技創新主要部署時,萬鋼表示,以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支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大力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緊緊圍繞經濟競爭力提升的核心關鍵、社會發展的緊迫需求、國家安全的重大挑戰,采取差異化策略和非對稱路徑,強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任務部署。重點從六個方面加強“十三五” 科技創新的系統部署和謀劃:構筑國家先發優勢、增強原始創新能力、拓展創新發展空間、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強科普和創新文化建設。
在構筑國家先發優勢方面,實施關系全局和長遠的重大科技項目,加快實施重大專項,啟動“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在重要戰略方向率先突破;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技術體系,加速引領產業變革; 完善支撐可持續和包容性發展的技術體系,突破資源環境、健康、公共安全等瓶頸制約,形成系統性技術解決方案;發展保障國家安全和戰略利益的技術體系,加強深海、深地、深空、深藍等領域戰略高技術部署。
圍繞增強原始創新能力,加大對好奇心驅動基礎研究的支持力度,引導科學家將學術興趣與國家目標相結合,作出更多原創發現。切實加大對非共識、變革性創新研究的支持力度。培育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高技能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支持青年科技人才脫穎而出,壯大創新型企業家隊伍。在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加強國家各類科研基地和平臺統籌布局。
在拓展創新發展空間方面,支持北京、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構筑全球開放創新高地;加快推進創新型省份和創新型城市建設,打造若干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區域創新中心;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高新區建設,進一步發揮國家自創區和高新區“領頭雁”作用,引領帶動區域創新發展水平整體躍升;深化國際科技合作,用好全球創新資源。
為推動“雙創”有效服務實體經濟,要建設創業創新公共服務平臺,發展專業化眾創空間,支持眾創眾包眾籌眾扶,打造“互幫互助”“用戶參與”的開放式創業生態系統;要加強信息資源整合共享,向企業開放專利信息、科技資源和科研基地;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提升面向創新全鏈條的服務能力。要鼓勵擁有豐富經驗和創業資源的企業家、天使投資人和專家學者擔任創業導師,鼓勵高校開發創新創業交流課程;設立新興產業基金、中小企業基金和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完善天使投資、創業投資流轉退出機制,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創新創業。
為構建激勵創新的體制機制,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構建高效研發組織體系,深入實施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加快科研院所分類改革,建設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科研院所;實施國家技術創新工程,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加快政府職能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政府工作重心轉到戰略規劃、政策標準制定、評價評估、體制改革、法治保障等方面,做好營造環境、引導方向、提供服務等基礎性、公共性工作;要建立完善國家科技創新決策咨詢機制。
在加強科學普及和創新文化建設方面,深入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全面提升公民科學素質,加強國家科普能力建設,營造激勵創新的社會文化氛圍。萬鋼強調,創新驅動的實質是人才驅動,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
摘自 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