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我國提出了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重大倡議。站在3年的時間節點上回望,我國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上已取得許多進展,國家高新區在對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上也有了許多新的舉措,這些都進一步加深了我們對“一帶一路”戰略實質的認識,也有助于進一步明確新時期國家高新區國際化工作新的發力點。
一、“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標志著“中國系列”話語權的正式開啟。
馬克思曾經說過:“每一個社會時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偉大人物”。從提出“一帶一路”倡議開始,中國便開啟了進入世界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話語權時代。
2010年,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社會發展進入到新時代。2013年9-10月,新任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是一個各國共商、共建、共享的倡議,它的提出標志著中國系列話語權時代的開啟。
今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杭州G20峰會上,讓世界看到了全球治理思想的中國力量和中國氣派,為世界經濟發展把脈開方,發出中國聲音,提出“中國主張”。也是在9月份,第71屆聯合國大會上,中國就如何推動可持續發展、應對全球性挑戰提出了“中國方案”。
從積極參與國際規則的補充完善,到中國聲音的發出,中國主張與中國方案的提出,再到“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中,包括中國高鐵、中國核電、中國制造等優勢產能領域的中國標準與中國模式的輸出,不斷豐富與發展了新時期中國系列話語權。這個系列話語權包括但不限于:中國主張、中國聲音、中國方案、中國擔當、中國標準、中國模式等等。它凝聚著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豐富實踐,既經得住實踐檢驗,也可以成功復制推廣。
二、 “一帶一路”的實施標志著我國經濟發展將從過度依賴外資、過度依賴出口向大力推動中國企業走出去、邁向投資大國轉變,這將為我國和世界都帶來經濟發展的新機遇。
每當一波新技術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的時候,總會出現國際產業分工格局的重塑,技術與產能必然在世界范圍內從發達國家的過剩向欠發達國家的急需之間進行平衡、流動與轉移。今天,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的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相比,他們正像我們改革開放之初的狀況,基礎設施落后,投資消費需求大,實體經濟發展潛力大,而我們的部分產業已在全球產業鏈的中端甚至高端位置,我們有地緣優勢、經濟優勢、技術優勢、文化優勢,我們有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等等,可以把中國30多年改革開放以來的豐富實踐與建設模式,復制推廣到沿線國家。
今年9月,世界經濟論壇(WEF)發布的《2016-2017年全球競爭力報告》指出:從全球角度來看,過去10年間,各經濟體開放程度的下降正威脅全球增長與創新。中國位列138個經濟體中的第28,處于效率驅動階段,“一帶一路”沿線的多數國家處于要素驅動或向效率驅動轉型的經濟粗放階段,排在中國之后。同月,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等發布的2016年全球創新指數顯示:中國位列世界最具創新力經濟體第25位。
這兩大發布表明,全球各經濟體的發展需要更具開放性、可持續性的發展環境。中國在各經濟體中的發展實力不斷提升。“一帶一路”的實施可以更有效地推動沿線各國的開放程度和共享中國經濟發展的紅利。
目前,“一帶一路”橫跨亞歐非66國,覆蓋全球陸地面積的30%、人口的63%和經濟總量(GDP)的29%;“一帶”的三條陸地走向、“一路”的兩條海洋線路,沿線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占絕大多數,伊斯蘭國家居多,正處于經濟發展上升期,基礎設施落后,投資和消費需求旺盛,實體經濟發展大,互利合作前景廣闊,給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都帶來了發展的新機遇。
“一帶一路”實施三年來,中國與沿線國家在投資與工程、產能合作、經貿區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效,特別是一批有影響力的標志性項目逐步落地。比如,亞吉鐵路,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規劃綱要編制簽署,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簽約。目前,我國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累計投資已達511億美元,占同期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12%,與沿線國家新簽承包工程合同1.25萬份,累計合同額2790億美元。中國企業“走出去”、中國資本“走出去”已是大勢所趨,無論對高新區來說,還是對企業來說,誰抓住了這一機會,誰就取得了加速發展的主動權。
三、加速對接“一帶一路”戰略,是國家高新區發展的現實需要。
“一帶一路”涉及國內18個省區市,除西藏外其余17個省區市都有國家高新區,覆蓋率為94%;而涉及的10個節點城市,國家高新區的覆蓋率是100%;涉及的15個沿海港口城市,覆蓋率為80%。
國家高新區經過20多年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據統計,2015年納入統計的146家國家高新區實現營業收入25.36萬億元,工業總產值18.59萬億元。但統計也表明了一些新的特點:
1.2015年146個國家高新區中有52個國家高新區的主導產業是電子與通信設備業,但其平均銷售利潤率只有4.5%。主導產業在一些省市的同質化和低利潤率時代開啟。
2.2014年國家高新區入統企業數量的65%以上、從業人員的35%以上都在私人控股企業;國有控股企業數量占入統企業總數的比重不到10%,但從業人員比重占到30%、凈利潤占比為40%;外商控股企業數量比重不到8%,但出口占比在38%以上。
從2011-2014的4年統計數據看,私人控股企業占入統企業數量的比重及從業人員的占比都呈上升趨勢,但出口占比下降;國有控股前兩項基本持平,但出口占比增幅較大;而外商控股三項指標的占比都下降,且出口占比下降幅度較大。
3.有關高新區創新發展的研究顯示,西部地區國家高新區創新的國際化指標增長情況優于平均水平,企業委托境外開展科技活動的經費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也是西部地區國家高新區的企業明顯高于東部。這說明國家高新區創新的國際化發展動力逐步從東部沿海向西部內陸轉移。
以上三點表明,隨著產品、技術、市場的變化,當年高利潤率的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等高技術制造業在國內市場進入了低利潤率時代。從資本逐利的本質看,需要為這類優質過剩產能尋找高利潤率的出口,比如大多數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就是最好的國際產能與合作市場。而國有控股企業與私人控股企業是推動高新區發展的最重要的兩支力量,如何發揮國企對民企的帶動,在“一帶一路”走出去的過程中可能會提供較好的優勢互補。同時,西部地區國家高新區創新的國際化發展動力正處于不斷上升階段,
如何發揮西部國家高新區在推進區域國際化進程和“一帶一路”中的比較優勢,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就成為“一帶一路”對新時期國家高新區的建設與發展提出的重大課題。
四、主動對接“一帶一路”戰略,開啟國家高新區國際化新長征。
今年9月,科技部等四部委聯合發布的《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科技創新合作專項規劃》,其宗旨是要全面發揮科技創新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引領和支撐作用,這對新時期國家高新區如何在“一帶一路”大背景下走出去指明了方向。一些高新區已積極行動起來,部署對接“一帶一路”戰略:
2016年1月,在深圳市科技創新委指導下,深圳“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聯盟成立,旨在打造一個開放共享性的服務平臺。
2016年3月,由高科技企業和相關機構聯合成立了中關村“一帶一路”產業促進會,將充分發揮中關村創新及高科技產業等優勢,以市場運作的方式,建立企業“走出去”的合作共同體,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合作服務平臺,幫助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2016年6月,科技部副部長陰和俊在第二屆中國—南亞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大會上發起成立“一帶一路技術轉移協作網絡”的倡議,通過鏈接中國與南亞、東盟、中亞和阿拉伯國家等共建的系列區域技術轉移中心和創新合作中心,構建覆蓋中國重點省市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技術轉移協作網絡和合作對接平臺。
西安高新區致力于打造“一帶一路”創新之都。“一帶一路”國際研討會于2016年9月在西安召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何立峰在會上提出建議,打造“一帶一路”智庫平臺,國家發改委將支持把絲路沿線國家高水平智庫請進來,與中國同行開展合作研究,共同促進“一帶一路”建設。
2016年9月,《成都市融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推動企業“走出去”五年(2016-2020年)行動計劃》發布。
總體來看,國家高新區在對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致力高新區在新時期“走出去”上尚處于部署動員階段,下一步應逐漸走向深入。就此提出如下建議:
1.提高認識,加強國家高新區對接“一帶一路”戰略的總體組織協調
建議科技部火炬中心進一步加強國家高新區對接“一帶一路”的調研工作,并在此基礎上,出臺相關工作指引,發揮總體政策供給與組織協調作用。
倡議由“一帶一路”節點城市國家高新區發起成立國家高新區“一帶一路”推進聯盟,聯合18個重點省國家高新區,建立國家高新區對接“一帶一路”戰略的規劃、行動、評估、發布等工作機制。
2.推進產業組織方式輸出,合作建設國際科技產業園
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產業經濟發展為背景,總結提煉國家高新區的發展路徑與發展經驗,形成“中國方案”,在輸出產業組織方式的新視角上,與“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合作建設科技產業園。
合作建設科技產業園,不能僅考慮硬件設施建設,更要以推動科技服務國際合作和科技金融國際合作為基礎,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國家高新區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扎根發展。
3.以技術轉移、產業轉移為途徑,積極推進適用技術產業產能合作
在繼續推進東西部技術轉移、產業轉移的前提下,從突破貿易壁壘、布局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積極鼓勵輕工、家電等適用技術產業進行對外產能合作,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序轉移。
國際產能合作必須統籌境內外產業與市場,在全球化布局中綜合考慮產業鏈與資金鏈、供應鏈與創新鏈,既要推動國家高新區產業高級化,也要避免產業空心化。
4.主動布局“雙創”國際化,合作建設創新創業基礎設施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多屬于發展中國家和轉型經濟體,國家高新區應充分借鑒自身在企業孵化、產業培育上的經驗,與這些國家共建創新創業基礎設施,主動布局“雙創”國際化。
“雙創”國際化不僅著眼于中國企業走出去,也真誠地幫助這些國家開發智力資源,激活本土創新創業活力,實現互補發展,形成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科技、文化交流熱鏈。
5.圍繞國家戰略目標,發揮智庫作用,不斷提升國家高新區國際化水平
對接“一帶一路”戰略是新時期國家高新區國際化發展的主攻方向和實施重點,也是亟待深入研究的重大課題。應充分發揮區域、行業、大學三個維度上大量智庫的積極作用,針對國家高新區對接“一帶一路”出現的新問題,不斷尋求新的解決方案。
摘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