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人工智能可能給各種職業帶來的顛覆效應,已經敲響了很多警鐘,尤其是那些容易實現自動化的工作崗位。但各級管理者也必須適應一個充滿智能機器的世界。事實上,人工智能很快就可以更快、更好、更便宜地完成很多消耗管理者大量時間的行政任務。
《哈佛商業評論》近日撰文,對各類組織的管理者應該如何應對和利用人工智能展開了分析。
以下為原文內容:
關于人工智能可能給各種職業帶來的顛覆效應,已經敲響了很多警鐘,尤其是那些容易實現自動化的工作崗位。但各級管理者也必須適應一個充滿智能機器的世界。事實上,人工智能很快就可以更快、更好、更便宜地完成很多消耗管理者大量時間的行政任務。
從一線主管到頂尖高管,管理者如何在人工智能時代繼續取得成功?為了找出答案,我們調查了14個國家或地區的1,770位管理者,并采訪了在他們的組織內部負責數字化轉型的37位高管,最終找出了成功的管理者需要采取的5大措施。
1、把行政任務交給人工智能
根據這項調查,各級管理者都會將一半的時間花在行政協調和控制等任務上。(例如,一位典型的店長或養老院的護士長必須不斷調整排班,以便應對生病、度假或突然離職的員工。)管理者希望人工智能可以對這些領域產生最顯著的影響。他們的想法沒錯:人工智能的確可以自動處理其中的很多任務。
撰寫報告則是另外一個相關的例子。在人工智能軟件機器人的幫助下,美聯社已經將企業季報的報道數量從大約300篇增加到4400篇。通過這種方式,科技便可為記者騰出更多的時間撰寫調查報告和解讀性報道。
這樣的技術今后或許也可以幫助你起草管理報告。事實上,這已經在某些分析性管理報告領域成為可能。最近,數據分析公司Tableau宣布與Narrative Science展開合作,后者是一家芝加哥自然語言生成工具提供商。雙方合作開發了Narratives for Tableau,這是一款免費的Chrome擴展,可以為Tableau的圖片自動制作書面解釋。
受訪管理者認為這種變化有著積極的意義:86%表示他們希望利用AI來為監控和報告工作提供支持。
2、專注判斷工作
很多決策所需要的洞察力都不是人工智能單純通過數據所能獲得的。這就需要管理者充分利用自己對組織發展歷史和文化的了解,還要融入同理心和倫理反思。這是人類判斷的核心所在——利用經驗和技能制定至關重要的商業決策。
我們調查的管理者已經感受到這種變化,他們認為:判斷導向的創造性思維和嘗試能力、數據分析和解讀、戰略開發,是未來的管理者取得取得成功的4項最新技能中的3項。
正如美國海軍IT部門ERP Services主任雷尼?湯普森(Layne Thompson)所說:“管理者比以前更加清醒地意識到,他們需要擁有判斷力、經驗和即興創作能力,而不是單純照章辦事。如果說機器學習的潛力之一是幫助我們制定決策,那也應該把技術視作一種支持手段,而不是用它來代替管理者。”
3、把智能機器當做“同事”對待
如果管理者將人工智能視作同事,他們就會明白一個道理:沒有必要與機器展開競爭。雖然人類的判斷力不太可能實現自動化,但智能機器卻可以為這種工作提供許多幫助,支持人們的決策流程,并進行數據驅動的模擬計算,甚至搜索和發現各種活動。事實上,78%的受訪管理者認為,他們可以在未來制定商業決策的過程中信任智能系統提供的建議。
Kensho Techonlogies就試圖把握這些機會。這是一家新興投資分析提供商。該公司的系統允許投資經理用淺顯易懂的英語詢問與投資有關的問題,例如,“在利率上調之前和之后的3個月里,有哪些板塊和行業的表現最好?”之后便可在幾分鐘內獲得答案。不難想象這樣的技術可以在個人和團隊主管評估決策結果和考慮各種可能的過程中,為其提供的巨大支持。
人工智能不僅能提升管理者的工作效率,還可以讓管理者通過對話或其他直觀的方式,與智能機器展開更好的互動。人工智能將成為隨時待命的助理和顧問。
4、像設計師一樣工作
雖然管理者自己的創造力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或許還是他們利用他人創造力的能力。管理者-設計師可以將各種各樣的想法集合成一套完整、可行且有吸引力的解決方案。他們將設計思維整合到團隊和組織管理中。
我們調查的管理者中有三分之一認為,在人工智能逐漸接管常規行政工作的未來,創造思維和實驗能力是他們今后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
澳大利亞保險集團CEO彼得?哈默(PeterHarmer)強調稱,在數字化企業中,需要能夠培養協同創造力的管理者。“我們需要的是能夠真正把想法有機結合的人。不是那些能夠想出好點子的人,而是能夠把兩三個想法匯總起來,做到與眾不同的人。這就是創造力,這就是好奇心。”
5、發展社交技能和構建人脈網絡
受訪的管理者都意識到判斷力的價值。但他們卻低估了深入的社交技巧的重要性,這種能力對于人脈、培訓和協作至關重要,因此能夠幫助他們在眾多行政和分析職能都交給人工智能處理的未來世界中脫穎而出。
雖然他們將使用數字技術挖掘與合作伙伴、客戶和社區有關的信息,甚至進行判斷,但卻必須樹立和聚合不同的觀點、分析和經驗。
邁向成功
人工智能最終將會成為更廉價、更高效甚至更公平的技術。但管理者不應為此感到擔憂,這只是意味著他們的工作重點將轉向只有人類才能勝任的領域。
撰寫財報是一回事,但只有人類才能從中提煉出可以與員工交流的信息,并傳遞目標感。追蹤計劃和資源可能很快就會成為機器的任務,但起草戰略仍然是人類的專屬任務。簡而言之,我們建議使用人工智能來實現行政流程的自動化,并增強人類的決策能力,但不能使用機器取代人類進行決策。
目前的分析人才短缺應該讓我們吸取教訓:各大組織不能再一味觀望他們的管理人員能否與人工智能并肩工作。隨著科技逐漸為人類分擔越來越多的日常工作,以人類為主導的工作將越來越受重視。而為了讓自己和自己的組織為此做好準備,領導者必須采取以下步驟:
盡早探索。為了探索不確定的未來,管理者必須嘗試人工智能,并將自己的深刻見解應用到下一階段的嘗試中去。
采用新的關鍵績效指標來推動技術普及。人工智能將引入新的成功標準:合作能力、信息共享、實驗、學習和決策制定效果,以及突破組織的局限展開思考的能力。
針對創造力、合作能力、同理心和判斷能力開發培訓和招聘戰略。領導者應該發展多樣化的員工隊伍和管理團隊,使經驗與創造力和社交智慧相互平衡——每一方面都可以對另一方面形成補充,從而支持可靠的集體判斷。
雖然這種顛覆不會一蹴而就,但發展速度卻在加快,而背后蘊含的深遠意義也遠超多數管理者的預想。有能力評估未來勞動力狀況的人可以更好地迎接人工智能的到來。在他們看來,這是一次邁向成功的難得機遇。
摘自 機器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