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互聯網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制造業是“主戰場”。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現實選擇。目前,制造業與互聯網已經在設計、生產、營銷等各個環節加強融合,融合的程度怎樣?遇到了哪些瓶頸?深入融合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有哪些?《經濟日報》邀請三位專家學者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現實選擇也是長遠舉措
主持人:現階段推動互聯網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制造業是“主戰場”,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現實選擇,對此怎么看?
安筱鵬: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實施“互聯網+”行動的主戰場。進一步解釋可以概括為:制造是關鍵環節,制造業是主戰場,制造企業是主力軍,智能制造產業生態系統是制高點。
所謂制造是關鍵環節,就是要把互聯網融入制造業的車間工廠,融入研發和銷售環節,融入創造物質財富的關鍵環節。制造業是主戰場,這是由制造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的地位所決定的。要推動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需要充分發揮制造企業本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德國工業4.0、美國的工業互聯網主體都是制造企業。未來,當互聯網融入到制造業各個環節之后,會構建一個智能制造產業生態系統,這是產業競爭制高點。
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選擇。推動制造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主線是激發制造業的創新活力、發展潛力和轉型動力。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能夠帶來新產業、新模式、新要素,這是新動能的重要來源。
第一,信息技術與其他技術的一個重要區別就是,它能夠融入其他領域形成新產品和新技術。第二,互聯網融合也會帶來智能化、服務化制造業的新模式,比如網絡化協同制造、個性化定制等,都是未來制造業轉型的重要方向。第三,融合也會帶來新的生產要素,比如數據已經與勞動力、資本、土地等同樣重要,成為創造價值的新生產要素。第四,信息技術是制造企業培育新能力的重要支撐,能夠幫助企業構建新型協同研發能力,根據客戶需求的數字化定制能力和快速實施能力、生產管控能力等。
樊會文: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因為制造業和互聯網的融合會產生很多新產品、新業態、新的生產運作模式。一方面,新產品不斷升級,就不斷創造新的需求;另一方面,制造業與互聯網的融合產生了一種新的供給方式——精準供給。以前的制造業是先生產大量的產品,放在倉庫里,在商場慢慢銷售。而互聯網生產方式是先有上網訂購、產生訂單,然后根據需要生產,這就減少了倉儲和庫存,實現了精準生產,這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非常好的入口。
余曉暉:我們為什么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提供更高質量的有效供給?除了我們當前發展的階段以及全球性的經濟發展面臨困境等原因外,還有一個大背景就是新產業變革帶來的巨大影響,這對全球的供給能力和供給結構都提出了新要求,這次的新產業變革正是以信息通信技術和制造業,尤其是互聯網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作為主線。因此,制造業和互聯網融合不僅可以解決當前的去產能、去庫存等短期需求,還能為我們打造適應長期發展和更有競爭力的供給能力和結構,是一個利長遠的舉措。
發揮優勢產生倍增效應
主持人:在我國邁向制造強國進程中,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能夠解決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的哪些關鍵問題?
樊會文:《中國制造2025》戰略有一條非常明確的主線,就是通過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來推動工業強國建設。現階段“兩化融合”主要體現在制造業與互聯網的融合,這種融合是全面的,包括生產、經營等制造業各個環節和領域。不同階段的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也有不同的重點。所以說融合貫穿整個制造強國建設的全過程,貫穿制造業創新與變革的全領域。
余曉暉:發展不平衡一直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特點。比較我國與幾個制造強國的特點后可以發現,美國是制造業和互聯網都很強,但是制造的不少環節已不在本國;德國是制造體系很強但是互聯網有所欠缺;中國的互聯網很強僅次于美國,尤其是我國的互聯網企業能通過商業模式創新推動制造模式的變革,這是我國的優勢,這也意味著我國在解決制造業不平衡時可以有不一樣的道路。比如,美國的制造龍頭企業和互聯網龍頭企業都很強,都愿意主導產業生態系統,但由于商業模式和發展思維的差異,那么融合時誰占主導會成為一個問題。而我國目前的互聯網企業很愿意與制造業傳統產業結合,而中國也有一批先行的制造企業對互聯網的感知很敏銳,兩者能夠找到好的融合點。
安筱鵬:推動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的基礎我國有兩個優勢,一個是制造業大國,一個是互聯網大國。把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通信技術全面地融入制造業的研發、設計、生產、經營、管理等全生命周期的各個環節,效果可是一種乘數關系,形成疊加效應、聚合效應、倍增效應。
這些效應的形成,將會推動解決一些制造業由大變強的問題。一是發展動力問題。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是催生新的動能的重要著力點和抓手。“中國制造2025”與“互聯網+”和“雙創”緊密結合起來,將會催生一場“新工業革命”,產生新產業、新業態、新要素、新能力,這些是新動能的重要來源。二是競爭優勢問題。勞動力、土地、環境等低成本優勢不斷弱化,能源、融資、物流成本高的問題日益凸顯。我們要通過搭建制造業大企業的“雙創”平臺,把人口紅利轉化成人才紅利。三是高端化問題。制造業和互聯網融合的方向和重點就是智能制造、服務型制造,能推動產品智能化、裝備智能化、生產智能化,帶來服務型制造,會推動制造業不斷地向中高端邁進。
融合還需固本強基
主持人:目前我國制造業與互聯網的融合處于什么階段?與制造強國相比有哪些差距?制約深度融合的原因是什么?
余曉暉:全球及我國制造業與互聯網的融合都還處于起步階段。與制造強國相比,我們的互聯網商業模式創新有特色有優勢,但在生產的智能化、融合的深度等方面差距還比較大,尤其是中小企業比較滯后。具體來看,支撐融合發展的要素,包括傳感器、軟件、芯片、自動化、數據分析等技術和解決方案與制造強國差距更大。從工廠融合水準來說,我們不少制造企業工廠的網絡化還沒完全完成,跨界融合的水平和美國、德國比有較大差距。
為什么營銷環節是融合最好的環節?原因一是動力,二是能力。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最先發生的一定是在其能發揮直接作用的環節,而營銷環節能直接獲取更大的銷售額和更多的服務價值,所以電子商務成為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的最先切入點。從能力上看,做電商也相對容易,而要把互聯網技術貫通生產線、研發設計、產品全生命周期等則還是很難。
安筱鵬:我們把“兩化融合”水平分成四個階段,包括基礎建設階段、單項運用階段、綜合集成階段和創新引領階段。經過對國內70000余家企業進行評估后,結論是真正邁入綜合集成階段之上的企業占15%左右。而綜合集成是企業信息化邁入中高階段的重要標志,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帶來的收益跨越了綜合集成階段之后會呈現指數化的增長。與制造強國相比,我們對融合存在認識不足、平臺支撐能力不足、應用水平不高、核心技術薄弱、安全保障有待加強、體制機制亟待完善等問題。
至于融合的環節,從全球來看,互聯網也是首先在消費領域快速普及,再不斷融入生產領域,這種應用是有內在規律的,是由消費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的特征差異決定的。當前,工信部正圍繞工業云、大數據平臺、工業互聯網、工業控制系統安全等融合短板,進行全面布局和部署,積極推進,這也將是一個長期艱巨的任務。
樊會文:我國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深度與先進國家有一些差距,但不是很大,因為這種融合本來就是近幾年的事情。在融合方面,我國企業的探索積極性和創新精神與先進國家在一個起跑線上。融合的差距不是融合本身,而是工業基礎能力,包括工業管理能力、數字化基礎、自動化技術等。國家還要加大對基礎領域研發的支持和資助,引導金融資本注入基礎領域。
培育企業創新動力
主持人:下一步推動我國制造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的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是哪些?如何看待我國互聯網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前景。
安筱鵬:推動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的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可以概括為三句話。首先,要打造兩類“雙創”平臺,一類是制造企業基于互聯網的“雙創”平臺,它既服務于企業自身的轉型升級,也為中小企業創業創新提供服務。一類是由互聯網企業和電信運營商打造的面向中小企業創新創業的“雙創”平臺。其次,培育三種新的模式,分別是網絡化協同制造、個性化定制和服務型制造。再次,增強三個能力,即基礎技術、系統解決方案和安全保障能力,建好“一硬一軟一網一平臺”,“一硬”就是自動感知和控制系統,“一軟”是核心工業軟硬件,“一網”是工業互聯網,“一平臺”是工業云和智能服務平臺。
制造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代表了全球產業變革的方向,也是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一次重大的歷史性機遇,融合催生出了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融合也在構建中國制造業新的競爭優勢,形成企業新的競爭能力。未來制造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將會成為工業經濟轉型新動力的來源,成為制造業邁向中高端、實現制造強國的重要路徑。
樊會文:制造業與互聯網的融合貫穿制造業全過程和所有的環節、領域。每個行業融合的重點不一樣,比如消費品行業融合的重點是個性化定制、產品的改進創新和質量的追溯保證;裝備行業融合的重點是產品的智能化和裝備聯網;原材料行業融合的重點是供應鏈管理和質量管理等全流程管理。總體上來說,制造業全生命周期都要和互聯網融合,但每一個企業都可以創新,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創新點。
我國制造業的發展正好趕上了互聯網的歷史機遇,與互聯網的融合創新,會讓我國制造業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從而邁向制造強國。
余曉暉:第一個重要環節是融合的技術問題和解決方案,如何把軟硬件平臺集成起來,作為融合的低成本解決方案。第二個是網絡,制造業和互聯網深度融合對網絡的要求和以前不一樣,網絡的質量、性能、時間敏感性、同步要求等方面都需要提升改造。第三個是平臺,要建立一個平臺,工業互聯網的平臺,讓開發者在平臺上利用采集和集成的工業數據,把行業的經驗與模型結合起來。第四個是生態,要構建一個互利共贏、互相促進的跨界產業生態組織。
制造業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是實現制造強國目標的必由之路,也是實現網絡強國目標的主戰場。我們既面臨著空前的歷史機遇,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對中國來說,機遇大于挑戰,我們大有可為。
摘自《經濟日報》